将博物馆教育打造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2021-10-29 13:53邢方红黄硕
教育家 2021年39期
关键词:碑林博物院西安

邢方红 黄硕

碑林区位于十三朝古都西安市主城区的东南部,因闻名中外的金石宝库——宋代“碑林”而得名,辖区内有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院、明城墙等多个博物馆和人文古迹,开展博物馆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近年来,在顶层系统设计与基层自主自觉的有利形势下,碑林区教育局积极作为,发挥引导、整合作用,大力推动博物馆教育。

如何准确把握教育行政部门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利用博物馆开展好课后服务?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家》杂志专访碑林区教育局局长冯洁,就如何将博物馆教育打造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听取了他的想法。

《教育家》:“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您如何看待博物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冯洁: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来到西安博物院参观时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收藏、保管、保护、科研、宣传、开放、展示、教育,博物馆肩负着众多神圣的使命,同时也承载着无比丰富的信息,包括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技术的,能给人以震撼、启迪、教育。博物馆的历史感、真实感,可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发展的遗珍,是记录人类历史的殿堂,是中华儿女走进历史传承之门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与文物对话的过程中,广大青少年可以汲取养分,感悟智慧,自觉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归属,厚植家国情怀。

《教育家》:推动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系统和博物馆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如何准确把握教育行政部门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

冯洁:碑林区人文底蕴深厚,区内坐落着西安碑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明城墙、交大西迁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关中书院、陕西体育博物馆、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等古建筑和人文古迹。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区域资源,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合理安排,让文物走进校园、融进课堂,使文物“活起来”。立足于碑林悠久的历史传承,破土于碑林深厚的文化底蕴,碑林区教育局积极将博物馆教育打造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为碑林教育的蓬勃发展增添活力。

一是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碑林区70余所中小学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了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等系列校本课程,将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

二是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碑林区各中小学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博物馆进学校、进课堂等学习活动。各校积极与交大西迁博物馆合作,聘请徐正红、刘杨等金牌讲解员担任学校“西迁精神宣讲团”的指导教师,邀请西迁老教授卢烈英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西迁爱国主义教育课。

三是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碑林区教育局在之前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与周边博物馆合作共建,构建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省内、省外博物馆研学路线和课程,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实践育人作用。

《教育家》:今年1月份,碑林区教育局和西安博物院联合共建碑林区中小学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在馆校融合方面进展如何?

冯洁: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

为确保育人成效,碑林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确保该活动顺利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目前碑林区各校已经与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院等多所博物馆建立联系,签订了共建协议。各校以周边博物馆资源为载体,以博物馆教育为内容,开展了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发了一批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并开展了学生讲解员的志愿者培训工作,确保博物馆研学活动高质量开展。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西安市第三中学“名校+”充分利用交大西迁博物馆资源,开展“西迁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率先开发“走进博物馆”校本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依托地域优势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科优势,开发了中国古建筑校本课程——“树木与房子”。碑林区南门小学在世界博物馆日邀请西安碑林博物院走进校园,开展“西安处处有故事,文物背后有历史”主题活动。碑林区东厅门小学开展了“厅小六好少年——争做热爱劳动好少年”之“劳动实践课堂——走进半坡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西安师范附属小学与碑林博物院联合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碑林区小雁塔小学毗邻西安博物院,在重大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学校都会联合西安博物院为学生带来切合节日主题的传统文化“道德讲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博物馆知识、知晓西安历史、讲好西安故事。

《教育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鼓励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 利用博物馆开展课后服务,碑林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冯洁:2021年6月,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的一篇文章《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碑林教育界掀起一场“课堂革命”的改革热潮。教育厅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在保证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积淀,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第二课堂,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经验,走出校门,开辟第三课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对传统意义上的課堂概念进行深化和变革。

碑林区打造的以博物馆进校园、进课堂为重要支点的“第三课堂”,重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博物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通过“西安处处有故事,文物背后有历史”“参观体育场馆,传承体育文化”“走进博物馆,传承中华文脉”“博物馆的C位线上微课”等实践活动,使博物馆里丰富的馆藏文物、活的历史、文化的结晶,成为学生增长见识的大课堂。

《教育家》:作为公共空间,博物馆可为家校社共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事实上,社会力量也有较强的意愿参与其中。您如何看待社会力量的定位与作用?怎样引导其更好地为博物馆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冯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广大青少年对博物馆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元的,不单是基础层面的获取知识,还包括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受、体验。碑林区教育局通过打造、共建、发展“博物馆课程第三课堂”,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的多维度一体化课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社会力量、博物馆和学校要建立合作、平等、共享的良好关系,在良性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彼此的工作特点,建设长效化合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接下来,碑林区教育局将引入线上线下博物馆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区域教育发展,将博物馆教育打造为碑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猜你喜欢
碑林博物院西安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视觉
西安碑林
游青田东方碑林
开封行吟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