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021-10-29 14:31田苗苗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7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用量

田苗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意味着患者并未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部分患者因胰岛素分泌过多而疗效不佳,因此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临床上常用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但效果不明显。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临床上胰岛素种类繁多,如何选择疗效确切的胰岛素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胰岛素泵可模拟正常人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24 h 不间断地向患者输注微量胰岛素,并能在用餐和夜间稳定降血糖,避免低血糖。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 (或)胰岛素抵抗。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腺组织,快速理想地控制血糖,有效缓解葡萄糖毒性,延缓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组本院科室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70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治疗。探索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科室收治的70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4,患病时间2~16 年,平均患病时间(11.24±3.09)年,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5.77±8.7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3,患病时间2.0~16.4 年,平均患病时间(11.12± 3.05)年,年龄31~72 岁,平均年龄(45.21±8.9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预混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采取Novo Nordisk 公司生产的预混胰岛素按照0.3 U/(kg·d)剂量,每日早餐与晚餐前30 min 进行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2 周。

1.2.2 观察组 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初始用量是 0.44 U/kg,基础使用率以及餐前使用率均控制在50%左右,持续缓慢注射。连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整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血糖达标,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血糖改善,症状体征好转;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

表1 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中显效12 例,有效14 例,无效9 例,治疗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中显效18 例,有效15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94.29%。观察组整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 例,发生率2.86%;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7 例,发生率2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随着糖尿病临床发病率的增加,疾病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异常,使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控制血糖非常重要。随着疾病的发展,肾脏、心脏、血管等各脏器都会受累,血糖达标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其病因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要求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患者血糖的变化,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其中,胰岛素泵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是两种常用的注射方式,但疗效有显著差异。通常情况下,胰岛素是体外注射的,皮下注射是最常见的。要求患者饭前注射,但低血糖发生率高。

胰岛素泵注射疗法也属于体外注射疗法,具有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有研究进行了多次胰岛素注射和胰岛素注射,在研究结束时,发现对照组和研究组在空腹血糖时间和胰岛素用量上有显著差异。根据分析,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每天接受多次治疗,会使患者难以坚持,出院后血糖控制不佳。也有学者指出,多次注射胰岛素会引起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3,4]。

相比之下,胰岛素泵可以精准控制胰岛素基础用量,避免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缩短胰岛素“延迟时间”,大大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研究还还发现,研究组治疗血糖所需的胰岛素用量相对较少,缩短了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的时间,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认为胰岛素泵具有以下优点:①模拟正常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设定昼夜基本量[5];②在用餐时设置大剂 量,餐后增加剂量;③缩短胰岛素的“延迟时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2 型糖尿病发病率与日俱增。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显著[6,7]。当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达标时,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的疗效明显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既能控制血糖水平,又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其中,预混胰岛素属于双效胰岛素制剂,具有改善进餐时间和基础胰岛素的作用,但短效和中效均有峰值,容易引起患者血糖波动。因为患者每天饭前注射,中效高峰可能出现在清晨或夜间,导致夜间低血糖,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过多[8,9]。而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操作,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选择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增强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康复,其治疗安全性突出、见效快、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易于调整剂量、易于患者接受,低血糖发生率低且轻微,剂量易掌握[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7.21±1.23)d、住院时间(12.21±1.25)d 均短于对照组的(12.56±2.91)、(15.56±2.21)d,胰岛素用量(38.19± 2.51)U/d 低于对照组的(49.25±3.18)U/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且用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