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文本:读出自己的思考

2021-10-28 15:24孙建锋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世故史铁生独立思考

孙建锋

语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与作品文本对话,在解读作品的同时也在缔造作品,因为作品在完成的那一刻不再只属于作者,而是属于接受作品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学生。

“《秋天的懷念》这篇作品,没什么深奥的字词、晦涩的语句”,教学伊始,执教老师就把信任的目光送给学生,“想必你们都能读得懂,关键是要读出自己的思考”。教室里,学生悄无声息地与文本对话,无声胜有声。

20分钟后,师生开始交流阅读心得。

“《秋天的怀念》寥寥几百字,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表达得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执教老师动情地说。

“老师,这是唯一的答案吗?”一名学生问。

“不”,老师直言不讳,“这是我写在备课本上的答案,你们可以参考,但不必奉为圭臬,要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觉得《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人生体悟”,另一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体会,“史铁生在历经苦难悲痛后,能够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病痛’的不美好而依旧相信美好。惟愿我们每个人此生岁月无恙,常言温暖,不留悲伤。”

“你的感悟很深,谢谢你的分享”,老师微笑着说。

“疾病中的史铁生真的很痛苦”,第三个学生话锋一转,“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直言,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累,却无从止歇;苦,却无法回避。但画家雷诺阿却认为,痛苦会过去,而美会留下。我想,虽然人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苦难,但生活终归充满鲜花和阳光。”

“分享了你们的个性化阅读,我坚定了不灌输标准答案而启迪你们独立思考的理念”,执教老师微笑着面向学生,畅言感慨,“但我们每个人的认知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在形成自己的看法时要谨慎,而形成看法后也要设疑,不能固执己见,包括我自己。”

置身这样的课堂,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份被呵护、尊重和信任的智慧与灵性,孩子们会用它来创造自己与这个世界、自己与自己和谐互动的方式,并在互动中找到方向;在这样的老师看来,学生的阅读不再是被阅读,而是真正的主体性阅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寂静之音”。

对阅读来说,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引领学生潜心与文本对话,感知语言,唤醒内心,促使语言具有独立思考的价值,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世故史铁生独立思考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世故之中有学问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知世故而不世故
谈独立思考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