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比较——助力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2021-10-28 11:42杨建康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比较整合

杨建康

【摘 要】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古诗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要做到语文要素根植教学过程并在课堂落地生根,教师应在备课中精准把握编者意图,特别是隐性意图;在教学设计中重构古诗教学思路,践行深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策略,助力语文要素落地。

【关键词】整合 比较 语文要素

一、案例背景

常态的小学古诗教学一般包括解诗题、知作者、读通诗、明诗意、悟诗情、会背诵等几个步骤,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用,既实用,也有实效。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古诗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凸显出来。课堂中,教师紧紧围绕课后习题来提领教学过程设计这一方法,不妨说是一种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落实课堂的保底做法。但是,有的课堂教学往往把保底做法等同于课后练习,纳入教学设计中,呈现一问一答的样式。这样做虽然没有偏离要素落实的主线,但教学效果不佳成了必然。发展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辨的课堂着实令人担忧。

二、案例呈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包括《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课后练习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眼前浮现出富有真实感的画面,真正体会儿童生活的乐趣,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解释疑难,扫除障碍

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文中的注释来理解句子、诗歌的意思。

2.让学生说说 “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在诗句中指的是村庄中的成年男女)

3.观图知晓:银钲、玉磬、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环节二:整合比较,完成表格

1.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人,内容都是描写宋代儿童生活的,而且都是乡村孩子的活动。那三首诗歌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我们不妨通过这样一个表格的填写来交流。

2.表格填写:

3.全班交流。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三首古诗,让学生对三首诗的认识更加深入。

环节三: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再次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能说说理由吗?

三、案例简析

我们不妨从编者意图的把握、教学策略和方法、目标要素的达成情况等方面来审视这个案例。

1.细思——精准把握编者意图

练习题的设置对接教学重难点的落实,这是编者在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统领下,通过教材呈现出的意图。教科书编者就是要引导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显然,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直接出示这个问题,是达不到“浮现画面,体会乐趣”的教学愿景的,或者说教学的课堂表现将是干瘪、青涩的,缺少张力和精彩的。

那我们就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说通过画面呈现来体会古诗中的童真童趣,是编者的教学提示,那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想到的画面,也是编者的教学建议。如果说前者是编者的“显性意图”,那么后者就应该叫“隐性意图”了。这样看来,那些说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限制了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说法就不厚道了,因为教材给了我们创生教学智慧偌大的空间,只是我们没有细思慢想,没有精准把握编者意图。

2.整合——重构古诗教学思路

如果按照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诵背默等几个常规教学步骤来实施教学,并由扶到放地组织落实,那么教学效能往往也能从字词积累和诗歌背诵的层面达到体会童真童趣的目标。然而,三首诗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形成儿童生活组诗的呢?编者这样的安排是何用意?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了!

如果说把三首同时代不同作者而又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组合衔接是教材编者的整合,那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有价值、更有效率的一个教学整体组织,也是一种整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文本解读的时候站位更高端,在备课设计的时候立意更高远。本册教材第九课《古诗三首》的教学也应如此。

3.比较——助力目标要素落地

“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这一目标里,需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表达、情感体验等能力。怎样触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脑海里浮现有色彩、有动感的电影式图景,让学生在介绍画面的时候言之有物、说之有词,从而让他们真正地通过想象来体会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智慧创生教学设计,通过填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三首古诗的不同之处,让他们脑海里的画面呈现不同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心情、动作、背景等。填表的目标不是指向“学生体会童真童趣”,而是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内容,丰满他们脑中的画面。通过诗句的朗读,三个不同的电影场景深深地驻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诗中的童真童趣自然就溢于言表,课后小练笔的训练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案例反思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五年级下册古诗文的教学,甚至是教材中的组诗课文教学,我们不妨罗列出如下建议,以完善思考成果,供实践再研究。

1.古诗教学应把握编者“隐性意图”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采用双线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一册书的编排如此,一个单元的课文组合编排是如此,古诗组合式课文也是如此。如《古诗三首》一文,教师既要看到三首古诗组合到一起的原因,也要考虑三首古诗之间的异同;既要审视单首诗的教学,更要站在篇章的高处考量。

本册教材第九课《古诗三首》编排了三首七言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教师不仅要考虑每首诗要怎么教,更要考虑三首古诗组合在一起该怎么教。同样是爱国之情,为什么有的表现出不畏艰难守边疆的豪情壮志,有的表现出河山依旧、遗民泪尽的悲愤与感慨,有的则表现出听到收复失地后的欣喜若狂?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呢?经过众多问题的思考,才能让我们通过资源信息的共享协同,形成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效率的教学整体。

2.古诗教学需实施深度教学

如果把单首逐次的古诗教学叫作“表层教学”的话,那么,如上呈现的就是一个深度教学的典型案例。发展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如上案例通过表格填写的方式呈现出比较辨析的思维图示,克服了对知识的表层学习、表面学习、表演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的局限性,基于组诗的全文考虑和古诗的内在关联,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单一符号的学习走向多维深度学习,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这样的教学既提升了古诗教学的效能,又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品质,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古诗教学要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地生根

为了让学生脑海中浮现有动感、有色彩的画面,或者说将呈现场景驻留在腦海中,案例设计中采用了提供项目、比较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想象图景、囤积表达词汇、培养思辨意识,达到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的目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在分步设计中有效达成。同样,《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也可通过分析诗中主角的动作、神态及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以说,整合既暗合了古诗组文的编者意图,即编者的“隐性意图”,也体现了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比较,则是让语文要素达成的方法之一,它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古诗组合的课文教学,但它一定是提高古诗学习效率、教学效能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比较整合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