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的五个关键

2021-10-28 12:14宋志平
军工文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国建材企业家资本

宋志平

从大学毕业工作到2019 年整整40 年,我做了三家企业,北新建材是其中一家,这家企业过去是一家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后来经过改革发展成为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

2002—2019 年我在中国建材集团工作了18 个年头,把这家企业从营业收入20 亿做到了4000 亿。2009—2014 年,我在担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同时,也担任了国药集团的董事长,五年间,国药集团的收入从300 多亿增长到2500 亿。

2013 年两家企业同时进入世界500 强,当年《财富》杂志在北京给500 强企业发证书的时候,给我拍了一张手持两家企业证书的照片。这张照片挺有纪念意义的,因为它反映了我工作的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特点。

2020 年世界500 强企业中,中国大陆( 含香港) 公司数量达到 124 家,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 家公司上榜,其中央企有48家。过去我们企业的规模并不大,这些年快速成长起来。

有人让我概括一下做企业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说,就是做正确的事。

40 年前,我国企业的管理和西方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做企业都非常重视管理。但到了今天,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创新的不确定性、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等。

对于企业家来讲,最难的是要在面临这些不确定性和变化时进行选择,这就是企业经营工作的内容,不是管理不重要,而是经营更重要。

从企业领导来讲,不仅要研究正确地做事,更要选择做正确的事。领导做了正确的选择以后,部下就应该正确地去做事。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企业里就是这两件事,所以我主张企业要做正确的事、要正确地做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做正确的选择

对于经营者来说,最主要的是选择,这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选择里面最重要的是战略的选择。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面临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这就是战略的选择。

一般有两种选择方法。一种是基于现有资源,有什么做什么,沿着这样的思路做下去。另外一种是先定目标,再找资源。我认为应该先定目标,缺什么找什么,这才是战略的本质。如果有什么做什么,那不是战略。

有一本书叫《原则》,里面提到先定目标,再看看解决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把它做成。这个想法跟我们现在说的是一致的,关键是先定目标。

在选择确定目标以后,还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一件是选业务,另一件是选人。

选业务是比较难的事情,有不少企业效益做得好,就是因为选好了业务。到底选什么样的业务呢?我们得先问问自己,这个业务是不是熟悉,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它?这个业务有没有发展空间,有多大的市场空间?这个业务有没有可复制性?这个业务能不能资本化,能不能和资本对接?

我主张业务要专业化,而不太主张盲目多元化,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企业的财力也有限,今天的竞争又非常激烈,所以我主张专业化地去做细分市场,做隐形冠军。

除了选业务以外就是选人。业务是人做的。即使业务再好,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做,也做不好。选人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德,企业不可能做得长远。引用明代的思想家吕新吾的一段话,领导者所需的资质是什么?第一等是深沉厚重,第二等是磊落豪雄,第三等是聪明才辯。这三个都好,但是还是人格厚重最重要。

二是专业主义者、痴迷者。什么叫做痴迷者?早晨起来就想这件事,晚上睡觉之前还想,半夜醒来还在想。专业主义者、痴迷者往往才能做成一件事。

这是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我选择的这些平台的干部们,都是专业主义者。

整合资源

我们做企业,定了目标以后,资源从什么地方来?是靠自己去创造资源,还是去整合社会的资源呢?我认为要整合社会的资源。

我们讨论的经营能力,不是创造资源的能力,而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大企业很少是靠自己滚雪球发展壮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整合。

尤其是发展到今天,我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过剩。这种情况下,其实是整合资源的好时机。

2002年我刚到中国建材的时候,这家企业只有很少一点水泥业务。后来我们制定战略,决定进入水泥这个行业。当时水泥行业很分散,市场集中度只有6%。2006 年中国建材发起了重组,用了混合的方法,央企的实力加上民营的活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第一,公平定价,不欺负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第二,为民营企业保留一定股权。第三,把民营企业的领导人留下,一起做管理层。

就这样逐步把中国的水泥行业进行整合,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从6% 提升到70%。整合之前水泥行业的利润只有80 个亿,2019 年有近1900 亿的利润。现在中国建材的水泥产能有5.3 亿吨,是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

这就是整合的力量,我们今天做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整合资源。

资本运营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是快速的。A 股公司的收入约占全国GDP 的50%,可以讲是半壁江山,资本市场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只是需要资金,更需要资本,因为资金借了还得还,企业还得承担利息。

我常讲,上市好像是在天上飞,不上市好像在地上跑,天上飞和地上跑的高度和视野是不一样的。

过去30 年,资本市场对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很大意义,中央企业利润的88% 来自上市公司。同时资本市场也支持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展,现在正在支持我国的科创事业。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力量。

1912 年熊彼特写了一本书《经济发展理论》,讲了什么叫做创新,讲了什么是企业家,也讲了什么是资本,他讲资本的作用是企业家创新的杠杆。所以资本真正的意义其实是企业家去做企业创新。今天做企业,不能光想到资金,一定要想到资本,资本比资金更重要。

资本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现在中国大概有两万家各种私募基金,掌握15 万亿人民币。企业可以通过这些私募基金进行融资。

同时,二级市场上市也是一个主要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科创板、主板,包括新三板这些不同的资本市场对接来获得资本。

1997 年我带领北新建材在深交所上市,2006 年带领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2009 年又推动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中国建材和国药这两家公司旗下有20 家上市公司,上市给了企业极大的推动力,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减少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关键是引入了股东,改变了企业的内部机制。

有效的创新

为什么加“有效”两个字呢?因为创新虽然重要,但有风险,不创新等死,盲目创新是找死。所以创新关键在有效的、有目的的、有模式方法的创新。

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共性是创新。创新是灵魂。但是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创新又有不同,科学家的创新是发现和发明,并不一定要有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家不然,企业家既要创新,还必须有效益。因为企业的约束就是效益,如果没有效益就很难持续。所以企业家的创新,要有效益、有目的,还要讲究创新的模式。

创新的主要模式有四种,我们现在讲的比较高端的自主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主体多是大企业,像华为这样的一年投入1300 多亿的研发费用,才能够创造出5G、鸿蒙等,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这样做。因为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和独立创新,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比较大的投入,这不是一般企业都能做的。

大多数企业做的是集成创新。既有借鉴的部分,又有自己的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产品。全世界的电动车原理都是一样的,电池、电机和电控,但是多了一点不同的款式、设计,变成了不同的企业的汽车,其实做的是集成创新。

创新模式还包括颠覆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

颠覆性创新很重要。企业不搞颠覆性创新必然被颠覆,但也不是经常颠覆,一般来讲在一个行业是15 ~ 20 年发生一次。比如数码相机颠覆了胶片技术,液晶显示器颠覆了CRT,就是过去的彩色显像管,现在电动车正在颠覆汽油车。但不是每天都在颠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既要关注颠覆性创新,还要重视持续性创新,就是我们日常渐进性的创新。

大企业可以更多地进行自主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两种创新,一个是集成创新,一个是持续性创新。

当然还有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本身其实是一个零科技的创新,把技术拿去应用就行了。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平台经济、消费互联网等,其实是应用了互联网,从科技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创新,但是从商业模式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总的来说,对于创新,我们强调它的有效性、有目的,而且要很好地研究它的模式。

重视机制

企业不能只靠领导人自己单打独斗,还要依靠经营团队、技术骨干、广大员工共同奋斗,这至关重要。有时候我被问到管理的真谛是什么?我想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如果谁搞懂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办法,就搞懂了管理真谛。

机制就是我们经营者、员工的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系,这就有机制,如果没有关系就是没有机制。

为什么过去国有企业干不好呢?因为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企业没有机制。今天国有企业改革的根上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只是国有企业需要机制吗?未见得。任何企业都存在机制问题,民营企业虽然有天然的机制的环境,但是不见得每一个企业都有好的机制。

我们学习华为,华为靠什么?企业家任正非厉害,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华为的财散人聚的机制。当年任正非起家非常之困难,后来把股份分给大家,任正非只有1.01% 的股份,才有了华为的今天,壓力这么大还能够众志成城,就是靠机制。

机制非常重要,清代的晋商的机制就非常好,所以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平遥票号。它是什么机制呢?是设立了银股和身股。

银股就是东家——金融投资者。身股就是经营者、技术人员和员工——人力资本,把这两个分开了。年底分红的时候,50% 分给了银股,50% 分给了身股。身股的50% 掌柜的和帐房先生分25%,伙计们分25%。这样的分配机制即使今天看也很先进。

我见到一家大的金融公司的领导,了解到他们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一开始定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原则,如果挣一块钱,所有者分5 毛,经营者和员工分5 毛,这个原则一直坚持到今天。所以这家企业发展得非常迅猛,而且也是中国有名的一家金融企业。我听了觉得,根儿上的事还是机制。

今天我们做企业,不能只看到厂房、设备、资金这些硬的东西,要看到人,看到人力资本这个企业里最重要的要素。尤其现在是高科技、新经济的时代,我们不能只看到金融资本,还要看到人力资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这一点上完全是一样的。谁能够破解了机制的难题,谁能够有好的机制,谁就能够发展得快、发展得好。

我本人是一个机制主义者,我主张在企业里面一定要有好的机制,一定要让大家共享财富,这样企业才能搞好。

猜你喜欢
中国建材企业家资本
中国建材:高杠杆并购阴霾难消
中国建材水泥资产重组拉开序幕海螺水泥或迎最强对手天山股份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