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教学模式在高校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

2021-10-28 07:19吕宗礼
今传媒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坊协同创新

摘要:高校设计类专业应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搭建“工作坊”模式的教学活动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为教学核心。本文具体分析了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特征以及“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以青岛农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找出“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点,探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对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15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无处不在的艺术设计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專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设计类专业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设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并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具体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应用,深入探讨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体现“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

一、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授课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模式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教师在授课方式上更多的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目前,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大部分还是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验、实践课程的安排,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注重专业知识理论的解读,学生学过即忘,难以在较短的课堂学习中形成长久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虽然高校设计类专业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但在课程设置中,仍存在各专业课由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教授不同的课程、课时和课程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相对比较零散,从而不能对每门专业课都做到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艺术设计的应用媒介也在不断更新,高校教师自身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在校教学科研,与现代设计领域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实际的商业设计经验和实战案例支撑的实践教学,所以专业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工作坊”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工作坊”的起源与发展

高校“工作坊”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包豪斯学院创建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其强调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艺术院校中比较流行。近几年,国内高校也积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将其改进成为适合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特色在于一门专业课程配备在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两位老师,通常理论部分由在校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企业专家指导。

(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其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相对自由,教学内容可以由在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依据培养方向和研究重点自行确立教学主题。完整的教学过程除了教师授课,还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操作以及师生的互动交流,对命题创作的思路进行讨论,倡导团队协作、相互促进并通过创新实践等多种方式共同尝试解决问题。“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参与性广、体验性高和互动性强等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性学习和填鸭式教学的状态。

(三)“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校教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提倡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国内高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这一思路,但大多数设计类专业依然缺乏整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联系。或者说,这种整合环节还停留在单一的课程能力训练上。各大高校设计类专业的办学条件、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计划各有侧重,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较少,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思路很难有效地在教学中开展,如何基于现有的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创新出开拓思维的教学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设计类专业不同于其它学科,需要学生不仅有创新思维,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以对接本专业国内外优秀创作比赛和商业实战项目为主题,采用现场专家和学生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摒弃以往死板、既定的教学模式,通过跨学科、跨文化和跨平台的方式,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三、“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搭建“工作坊”实践教学框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明确了以“厚基础、精专业,培养文武双全的艺术工程师”为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参考成功培养教育模式案例,进一步改革本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搭建了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框架。首先,在掌握理论通识课的前提下加大实验实践课的比例;其次,分析确定具备开设“工作坊”制教学条件的相关专业课;最后,实现以理论课为基础、以实践课为核心、以“工作坊”教学为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确定工作坊实践教学主题

青岛农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组织教学团队走访国内相关知名设计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出艺术设计类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设计理论+动手能力+专业素养”。对标行业标准开设以国内外设计竞赛或商业实战项目为主题的工作坊。

1.“命题导入+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思维体系

课程的随堂作业通常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提升运用能力还需要通过“实战”来磨炼,参加设计类竞赛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提升渠道。国内外设计竞赛的核心目的是发现和选拔具备创新思考与独立设计实践综合能力的大学生,竞赛通常为命题征稿,学生在参赛投稿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认真地解读学习到国内外不同设计领域的评价标准,围绕一个主题发散思维进行创作,反复修改打磨作品,充分树立竞争意识并开拓国际视野。以竞赛成绩来检验“工作坊”实践教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效果。

2.“校企合作+项目体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争取“优势互补、相互支持、资源共享”。青岛农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先后与方正字库、视觉中国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联合开设主题工作坊。工作坊的主题直接对接商业命题,学生通过工作坊教学平台可以获得更多展示创作的机会,与企业直接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企业可以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不断完善最后落地转化为成果,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创意、获取荣誉感、增强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和作品的商业价值。

(三)建立“工作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青岛农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确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引入“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并建立“工作坊”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改变以往课程中只重视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以及评价对象单一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1.创新师生互评,市场检验教学

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中,授课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作业或作品进行品评打分,这样很难避免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学生仅能得知自己的分数,而不能获取反馈意见。在工作坊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鼓励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邀请行业导师和企业专家对教学成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品评和建议,以此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质量。以“国际海报工作坊”课程为例,行业导师指导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依据竞赛主题完成创作,然后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创意交流,个人阐述创作观点,其他师生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品评,最后以参赛情况来检验海报作品的完成度和市场认可度。通过互评交流,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内驱动力,而将自己的作品投稿参与商业竞赛则能够保证作品作为课堂作业的质量。由此可见,“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更能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创意,教学成果也更经得起设计市场的检验。

2.重视过程评价,纳入考核结果

传统教学评价以学生期末作业呈现的效果来评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情况和理解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性考核,评价结果过于片面化。工作坊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和评价,综合考核的结果无疑更加科学、公正、客观。以“方正字体设计工作坊”课程为例,在教学实施环节,邀请字库首席字体设计师为学生授课、对接方正字体设计大赛和方正字库开发;理论课程结束后由专业导师给出字体设计命题,学生从临摹字体到扩展字体风格,进而设计开发出一套自己的专属字体;由校内导师引导组织开设“字得其乐”主题的字体设计作品展,学生完整经历了备展、布展、参展和展后工作,在展览的过程中了解参观者的偏好并获取多方面的反馈,在展后听取专业导师的点评指导。整个流程不仅重视学生的过程培养,还提升了学生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设置评价标准,健全考核体系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教学相长、监督互进。课程评价不再局限于常规的课程作业打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考量其把专业理论投入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以“青岛灵山镇乡村文化品牌设计工作坊”课程为例,工作坊学生创作的灵山玫瑰节吉祥物、灵山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作品通过项目落地。这就需要把工作坊教学的具体考核标准细化到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实践内容、课程组织形式、团队协作、作品完成程度、项目落地成果等。工作坊考核标准的细化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不足、提升专业认知、拉近行业差距、明确职业规划,也有助于教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的薄弱点,总结教学经验并以此确定今后实践教学的重点。由此可见,重新确定课程评价标准,完善工作坊教学的考核体系,无论在改善教学质量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

四、结语

在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背景下,“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协同创新思维和自主创业能力,同时也能够带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实践证实,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更适合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引入“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工作坊”实践教学平台,是推动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数字媒体时代下培养设计类全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克祥.基于工作坊模式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14):28-29.

[2]张秀兰,李波.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综合集成”模式探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2):42-47.

[3]楚皓.高校实践工作坊对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究[J].美与时代(上),2017(9):111-113.

[责任编辑:艾涓]

收稿日期:2021-01-29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在设计类专业的应用研究”(XJY2019063)。

作者简介:吕宗礼,男,青島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传媒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坊协同创新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高分子材料专业就业导向下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