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篮球运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2021-10-28 22:26杜莹
幸福家庭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投篮身心篮球运动

杜莹

篮球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素质,还能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本文以苏州郭巷实验幼儿园的幼儿为实验对象,分析和论证篮球运动对于4~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而得出篮球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结论,并倡导在幼儿体育教育中要科学传播和发展篮球运动。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珍视游戏的价值,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形态、素质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开展篮球体育活动是有必要的。

一、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篮球运动的价值

(一)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适合4~6岁幼儿的体育活动并不多,大多是一些健美操、趣味运动等非器械类的体育活动,形式相对单一。而篮球作为幼儿比较喜欢的球类活动之一,可有效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在篮球运动的基础上,幼儿不仅可以进行体能、技能训练,玩篮球游戏,了解篮球明星及其成长故事,学习篮球基本规则,熟悉篮球比赛礼仪,欣赏篮球比赛,理解裁判身体语言等,还可以参加篮球操、三人篮球表演赛、篮球排球比赛等活动,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活动。

(二)篮球运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涵盖了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能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保持和提高幼儿生命活力,为幼儿其他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礎。幼儿在学习运球、传球、投篮、花式篮球等基本篮球技能时,自身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比如,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运双球、左手运球、投篮球等基本活动,能很好地刺激儿童左右脑平衡发展,促进儿童手眼、手脚协调发展。

(三)篮球运动能培养幼儿乐观心态

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坚强的品质、积极的态度、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拍篮球时,幼儿要掌握时机、力度和角度,才能把篮球拍好。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手部控制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从拿着篮球不知所措,到在赛场上所向披靡,这就是篮球运动带给孩子的成长,带给孩子的自信。篮球体育活动让幼儿在坚持训练的同时具备勤奋执着之心,可以磨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永不放弃的精神。另外,篮球运动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学习压力,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压力承受力,调整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篮球运动能培养幼儿团队意识

作为团体运动项目,篮球运动有明确的规则,遵守规则是大家和谐相处的前提。篮球运动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从小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另外,篮球作为集体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共同面对和解决困难,这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及良好的体育精神,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二、幼儿园如何开展篮球活动

目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篮球技能的培养和幼儿身体素养的提高,而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少。基于这种情况,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以及4~6岁幼儿的身心状况,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提高重视

我们需要从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的体质、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等角度入手,重新审视幼儿体育,充分重视篮球运动对于幼儿身体发育、脑力成长、心理健康、良好品质和习惯培养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幼交流和合作,更新家长的体育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篮球运动教育的认同感,进而通过亲子篮球运动游戏等形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篮球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考虑4~6岁幼儿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要在原有篮球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化、趣味化的设计,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在篮球运动中逐渐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屈蹲拨球、小球过山洞、双手胸前抛球、小矮人滚球、滚球追赶等球性练习,让幼儿学会运用手指、手腕的力量控制篮球;开展运球投篮、追球投篮、接球投篮等行进间双手胸前投篮练习,让幼儿掌握投篮的技巧,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

(三)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状况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不同特点,根据其身体素质、运动特征、心理素养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力量薄弱,幼儿所能掌握的都是最基础的篮球技能,不涉及篮球的深层技战术。因此,教师应主要开展原地拍球、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投篮、三步上篮、全场3对3小篮球比赛等练习。

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篮球比赛的规则,组织幼儿篮球游戏等适合幼儿身体发育情况的篮球活动。比如,“双手拍球”“双手传球”等以基本技巧为主的篮球活动能在提升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同时,激发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可以用来培养小班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

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巧,思维协调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设计竞争性游戏环节,通过练习移动传球、交叉运球、运球投篮等来提高幼儿的篮球技能,逐渐帮助幼儿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全面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四)构建科学化的幼儿篮球教学体系

幼儿园要更新体育价值观念,更新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完善科学的幼儿篮球教学体系,有效保障篮球运动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篮球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素质敏感期、运动兴趣等因素。除了基本的篮球运动技巧训练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风险规避、幼儿安全、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让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相契合,实现幼儿篮球水平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引进各类适合4~6岁幼儿的篮球教学器材,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幼儿在篮球运动中所表现的各项体能指标、心理素质等数据进行观察、记录、比较、分析,设计构建智能化、科学化的篮球运动教学评价体系,为幼儿篮球教学奠定基础,保障幼儿篮球运动科学有序进行,同时也为幼儿体育教学指明方向。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在篮球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指导作用。由于年龄小、理解力弱、自制力差,部分幼儿很难把握动作要领、理解篮球规则,造成身体运行不协调,可能会丧失篮球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幼儿身心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难度、练习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幼儿进行篮球运动练习时,教师须在旁边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辅助,通过动作示范来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的篮球练习,并针对幼儿在篮球练习时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从而提高幼儿篮球运动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幼儿的身体综合素养。

4~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篮球运动体育活动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发育进行合理的引导,这对幼儿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发育都十分重要。篮球运动具有简单易学、风险系数低、场地要求低等特点,是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常见项目。

在幼儿篮球运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状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构建科学的幼儿篮球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投篮身心篮球运动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幼儿篮球运动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比投篮
今天你投篮了吗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给身心降个温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投篮王和盖帽王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