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瑜
多数幼儿倾向于与比自己大的儿童交往。小班幼儿在与大班幼儿交往时,可以通过模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班幼儿在照顾小班幼儿时,可以锻炼责任心和培养组织能力。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幼儿,通过户外混龄游戏的教学模式,锻炼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讨论开展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意义与具体措施。
(一)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
户外混龄游戏是在幼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游戏模式,具有多种类、多样式的特点,能抓住幼儿的猎奇心理,使其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探讨与创新。相较于传统游戏,户外混龄游戏更追求多种感官体验,要求游戏主体有更高的综合能力。
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可能遇到陌生事物,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教师要引导幼儿发问,让幼儿保持探索的热情,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独立创新的见解。例如,面对新奇事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发现物体的用途并加以利用,对现有的答案持怀疑态度,充分发散幼儿思维。
(二)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
户外游戏类型丰富,能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可以通过交流积攒丰富的活动经验,模仿大龄儿童的行为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适用于个人发展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分享自己的所闻所见,让小班幼儿容易理解和模仿。
(三)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户外混龄游戏作为当下较为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幼儿在陌生环境中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游戏中能相互交流,建立情感。例如,运皮球游戏要求两人一组,双方用腹部夹紧皮球并横着走向终点,中途幼儿要相互配合,保证皮球不落地。教师可以安排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相互组合,让其观察分析失败案例,规划具体策略,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创建自由活跃的游戏环境
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时,教师要主动营造自由愉悦的游戏气氛,引导幼儿放松地进入游戏。教师要事先科学合理地分析游戏场地,提前准备好游戏材料,解决材料的放置问题,预备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将幼儿置于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
轻松活跃的氛围能吸引不同性格的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例如,面对较为内向、不善交流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言引导,或是安排一个年龄较大且细心的幼儿手把手地对其进行游戏教学。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并分析幼儿的性格特征,有选择地分配,使幼儿之间性格互补。例如,在玩“梅花桩”混龄游戏时,教师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分组配对,实行一人带一人的游戏模式,鼓励大班幼儿给小班幼儿传授游戏技巧,幼儿间主动探讨与交流,相互鼓励,共同配合完成游戏。这既能锻炼大班幼儿的责任心,也能让小班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
(二)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
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时,教师可以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一是游戏器材。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师安排不同的活动范围与游戏类型,有选择地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备的工具能为游戏带来更多可能和多种体验。二是幼儿本身。大班幼儿是行之有效的教育資源,小班幼儿在与大班幼儿游戏交流时,可以直接从大班幼儿身上学习乐于助人、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同时,大班幼儿能在帮助指导他人的过程中建立信心并培养责任感。例如,在“过家家”的户外游戏中,大班幼儿可以扮演父母,小班幼儿可以扮演孩子,一起模拟在孩子生病时父母应该怎么做,或是父母违反了交通规则,孩子应该如何劝导使父母容易接受。教师分配不同角色,让所有幼儿都参与活动,让他们自主选择角色和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与人际关系。幼儿通过相互配合,增强了彼此的群体意识,积攒了相关的生活经验。
(三)鼓励幼儿自主探讨与创新
户外混龄游戏可以拓宽幼儿的交往范围,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打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界限,使其交往对象更多元。教师通过互动游戏可以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对新奇事物的探求精神。户外混龄游戏能尽快消除幼儿彼此间的陌生感,在游戏中加深感情,让他们能相互分享自身的游戏经验。例如,“搭木桥”混龄游戏要求参与者不仅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有灵活的思维转变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常规的搭建手法,让幼儿在示范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教师可以安排大班幼儿为小班幼儿做一遍示范演习,鼓励小班幼儿先一旁观望,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主动帮忙。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思维的碰撞,教师可以培养幼儿不断创新的能力,保持幼儿对事物始终质疑的态度,使其思维不受限制。
教师在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时要以幼儿为主体,创建自由愉悦的游戏环境,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相互配合,促进彼此感情,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对每位幼儿细心观察和揣摩,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创新,积极与人交流探讨,为幼儿未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五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