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教学

2021-10-28 22:26丁琪媛
幸福家庭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韵律动作情境

丁琪媛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是指幼儿根据音乐的起伏婉转变换身体动作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还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游戏对于幼儿的吸引力较大,幼儿园将游戏化教学和韵律活动相结合,能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幼儿在音乐熏陶的过程中成长,将学与玩相互融合,让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

一、韵律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陈旧、注重技能

在韵律活动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常常采用示范模仿、遥控指挥的方式,侧重肢体动作的传授,让幼儿重复机械地模仿练习,忽略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对韵律活动意义的理解。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让幼儿倍感疲倦,失去参与韵律活动的兴趣。

(二)机械教学、缺乏感知

幼儿韵律活动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教师在韵律活动教学中常常容易忽略对幼儿欣赏感知能力的培养,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重复模仿韵律活动的教学动作,以让幼儿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导致韵律活动教学缺少情感的融入和渗透,幼儿在韵律活动过程中缺乏灵动性、创造性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韵律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喜爱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教师可以在韵律活动中渗透游戏元素,把音乐教育融入游戏中,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设计趣味的教学方式,能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韵律活动。

(一)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韵律活动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韵律活动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幼儿容易接受等特点,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将游戏融入韵律教学中,促使韵律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在游戏中达到韵律活动学习的目的。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开展韵律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特点。例如,在幼儿韵律活动《小茶壶》中,教师可以用“小茶壶来做客”的游戏引入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茶壶,把自己的身体想象成小茶壶的各个部分,如左手手臂做小壶嘴、右手手臂做小壶把、点点脑袋做滴水、弯弯小腰做倒水,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游戏动作理解《小茶壶》这首歌的音乐含义。在韵律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幼儿熟悉的儿歌、律动、游戏、生活常识、竞争方式等作为幼儿韵律活动的切入点,巧妙地设计游戏内容。

但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化韵律教学设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已经能按照音乐的节奏做上肢和下肢简单的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例如,在乐曲《兔子和狼》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烤面包”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感知乐曲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根据节奏表现“揉面”“刷油”“撒糖”“烘烤”等情节;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能按照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上、下肢体联合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例如,在乐曲《鞋子特大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猜拳游戏”,根据音乐一拍一动的节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跳舞、猜拳、摆造型、交换角色;大班年龄段幼儿,他们已经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等等。例如,《墨西哥草帽舞》是一首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森林草帽舞会”的队形游戏,让幼儿在熟悉乐曲结构的基础上,按照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做结套和解套律动游戏,让幼儿在学习“开花走”队形中玩套圈游戏。

(二)应将传统单一化模式转变成多元化模式

韵律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三种。韵律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韵律活动,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激发幼儿在活动中共同探索动作、创编动作和情节的兴趣。当前,幼儿园往往通过日常的生活游戏和民间传统游戏等开展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教学,提高了韵律活动中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韵律活动的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模式。例如,在大班韵律活动《闲聊波尔卡》中,教师为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创造了一个“小特工”的游戏情境。教师在游戏场地布置了封锁线,让幼儿亲身体验小特工的训练,为幼儿创设了“特工训练”的真实情境导入,激发了幼儿的真实情感,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特工训练的真实情境中。在活动引题部分,教师播放了一段真实的特工训练视频,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导入韵律活动,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韵律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了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穿着迷彩服,队列整齐有序进入游戏场地,让游戏情境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完整地表现音乐。又如在韵律活动《采茶扑蝶》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扮演手提篮子、头戴斗笠的采茶小姑娘,创设茶园采茶的游戏情境,以“小姑娘带小朋友们到茶园采茶”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韵律活动。幼儿在与“小姑娘”采摘茶叶、追逐蝴蝶、捕扑蝴蝶、翩翩起舞的游戏中自主地创编肢体动作,自由欢快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和感受。没有预先设定的韵律动作、没有限制和约束的表达,能让幼儿在自由、趣味的韵律表演中变成快乐的小姑娘、飞舞的小蝴蝶,尽情地享受着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灵活运用有效方法化解幼儿韵律活动重难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以往单纯的模仿而习得的结果。教师应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法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通过多看、多听、多尝试等方式,为幼儿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

1.运用视频。在韵律活动中动作是关键,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动作经验,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帮助幼儿获取相关信息,支持幼儿的韵律活动。在韵律活动《闽南皮影戏》中,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形象、生動地模仿皮影人的表演,除了在活动开始时为幼儿提供了一段皮影戏表演方法的视频,还在活动过程中播放了皮影人的舞蹈表演视频,帮助幼儿模仿、探索、表现皮影人的舞蹈动作。

2.运用绘本。绘本的运用能为幼儿创设一个与音乐统一的情境,帮助幼儿熟悉情节,激发幼儿创编动作的欲望。在《瑞典猜想曲》这个韵律活动中,教师借助于“好饿的毛毛虫”课件,创设了一个“好饿的毛毛虫找食物”的游戏情境,并逐步引出了“好饿的毛毛虫找食物”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创编动作。

3.运用图谱。探索动作是韵律活动的重要环节。在韵律活动中运用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内容、音乐形象以及动作和音乐的结构。图谱中具体形象的符号能将音乐简单化、形象化,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图谱中巧妙地蕴藏韵律活动的内容与重难点。例如,在《闲聊波尔卡》韵律活动中,为了突破难点,随乐曲表现“穿越进攻”的动作,教师可以运用动画图谱“小特工”帮助幼儿尝试用动作匹配音乐,解决C段音乐中三种不同的节奏。

总之,幼儿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开展韵律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幼儿参与韵律活动的兴趣,还能让幼儿体验到韵律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音乐。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教学,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感受和欣赏韵律美、表现和创造韵律美。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清潭幼儿园)

猜你喜欢
韵律动作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动作描写要具体
韵律之美——小黄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