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午餐引发的探究活动

2021-10-28 19:17李珺
幸福家庭 2021年11期
关键词:虾壳儿童探究

李珺

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幼儿教育要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纲要》指出:“应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内在感受和表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注重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要认真关注幼儿提出的问题,善于启发和引导幼儿,发展幼儿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帮助幼儿解决“为什么”、认识“是什么”等问题,从幼儿角度把握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幼儿一起探究和学习。

一、一次午餐引发的探究活动

一天中午,幼儿正在用餐,突然有个幼儿大声喊道:“虾尾巴里面有黑色的线!”紧接着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来了,“我也看到了!”“是一条黑色长长的线!”“我妈妈说不能吃。”一瞬间,安静的教室炸开了锅,幼儿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笔者先教幼儿把虾尾的黑线剥出来,再让他们回家研究下黑色的线是什么,约定大家明天在课堂上一起分享调查结果。

在第二天晨间谈话时,我问幼儿是否知道虾尾黑色的线是什么,他们争先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答案。小依回答说:“黑色的是虾子的便便。”小童说:“那黑色的线是虾的肠子,里面黑色的是虾没有排出来的粪便。”在肯定了幼儿的发现后,我继续问:“你们见过其他样子的虾吗?”幼儿開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我见过特别大的虾,它有很大的爪子。”“我还吃过澳龙呢。”“我吃过炸虾。”我看幼儿兴趣盎然,于是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次以“虾”为主题的班本课程活动。

二、以“虾”为主题的班本课程的活动过程

第一周——认识虾。我让幼儿通过查阅书籍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去了解和认识虾的品种,以完成调查表的方式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调查,幼儿发现虾的种类很多,如基围虾、皮皮虾、龙虾、青虾等。

第二周——学会剥虾。我让每个幼儿在家里打卡,练习剥虾,定于周五在班级进行剥虾比赛。我班幼儿整体剥虾速度明显提升。

第三周——了解虾的烹饪方法。我让幼儿通过品尝佳肴和收集照片等方式了解虾的烹饪方法,鼓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介绍虾的做法,让幼儿讨论如何吃虾更健康。全班集思广益,我们得到了数十种虾的做法,如油焖大虾、白灼虾、干锅虾、蒜蓉虾、香辣虾、海鲜虾粥、鲜虾豆腐煲、椒盐虾、茄汁大虾等。

第四周——制作虾壳画。幼儿吃剩的虾壳可作为我们美工活动的作画材料,我提前让家长将虾壳收集起来晾干,教幼儿制作虾壳画。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用虾壳作画,这不仅丰富了他们对虾的认知,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周——竞选养虾小达人。随着课程的深入,幼儿对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观察,我鼓励大家尝试养虾,在班级开展“养虾小达人”活动,让幼儿了解虾的养殖方法。

三、培养幼儿兴趣的途径

(一)善于抓住教育机会,鼓励幼儿探索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由最初对虾有简单认知,到深入了解了虾的品种以及烹饪方法和养殖方法等,这就是利用探究活动培养幼儿兴趣的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和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根据他们的年龄发展特点组织幼儿讨论,利用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思考。通过“认识虾-学会剥虾-了解虾的烹饪方法-制作虾壳画-竞选养虾小达人”的探索过程,笔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五大领域的能力,使幼儿在综合探索中积累了虾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幼儿循序渐进的探索精神。

在本次班本课程探究活动中,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去观察、去记录、去探索。一是记录调查表。在探究虾的品种时,笔者让幼儿把自己探究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二是手工创作活动。这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在制作虾壳画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虾有长长的须、小小黑黑的眼睛、很大的钳子,身体微微弯曲。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宝贵机会。三是幼儿的自主分享和表达。笔者让幼儿向同伴介绍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虾的烹饪方法,这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四是教师的支持。笔者留心观察幼儿,及时启发和引导幼儿,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坚持以幼儿为本,及时反思,发挥教师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采用多元策略助推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探究性课程

幼儿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如小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伸缩,有些树的树干上会长“瘤”等。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热情鼓励幼儿,启发和引导幼儿,如在幼儿学会了一首歌或是回答了一个精彩的问题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抚摸等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增强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师要学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班本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分课教学模式。教师在实施课程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和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目标,考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其现有水平,为幼儿设置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提升幼儿的专注力。教师要提供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在探究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比如,笔者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提供了蚕豆、花生,让幼儿学习了其他生活技能。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层次性,若材料过于简单,幼儿会很快丧失兴趣。比如在剥虾壳练习中,教师可以按照“蚕豆壳-花生壳-核桃壳”的活动设置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操作难度,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对事物保持较高的兴趣。比如,在设计主题墙时,笔者设计了“我知道的虾-我会剥虾壳-养虾达人”三个板块,记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精彩瞬间以及幼儿对虾的观察。

总之,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探索,帮助他们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良好品质。

(作者单位:南京市西岗幼儿园天佑路园)

猜你喜欢
虾壳儿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虾壳快速脱盐工艺
有机酸软化凡纳滨对虾虾壳的效果研究
虾壳在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中的溶解特性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磷酸盐缓冲液活化虾壳材料脱除镉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