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央和各級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化的形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各级学校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由此,可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时代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宝藏,也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与化解
随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力推进,各地纷纷跟进并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零散、教学设计随意。三是教育教学中的专业性不强,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等。四是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没有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支撑的良好态势。
深刻理解认识传统文化是化解问题的基础
文化是一个族群外在表象和内在精神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哲学思想与精神内涵的总和,依托具体的形式承载,如书法、绘画、传统戏剧等。传承民族的思想、精神与气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心。
成都市龙舟路小学致力于书法教育十余年,最初由于没想清楚传统文化教育重心何在这个问题,书法教育一度偏重于技能习得。没有文化味儿的书法教育,注定走不远。在一次次的讨论与追问中,我们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学校,不仅是育人场所,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为孩子创造一种充满民族自尊和自我认同感的文化氛围,引导孩子们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打开了新的局面。
系统的课程建设是推进传统文化落地的途径
要解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建设。我校以书法教育为切入口,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墨香课程建设。深挖书法的精神内核,把课程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上,学校“墨香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本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五育并举”为取向,以汉字书法为聚焦,通过充实中华优秀文化底蕴,推进诗、书、画关联融通,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个性化的发展。
在学校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我们将墨香课程渗入其中,梳理主要对应学科,对学科课程进行拓展延伸,设立以学生体验、参与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基于国家基础课程,我们增设了指向语言与表达的国学经典课程、指向艺术与审美的书法课程,推行主题性课程综合学习课程,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交往合作、获取新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