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文,董晓霞,王礞礞,张超,王晶晶,彭华,张淑荣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2.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
加拿大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1],而奶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牛奶和乳制品因其卓越的品质而享誉世界。2020年加拿大成母牛存栏9.81×105头,居世界第53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奶业稳步发展,不仅奶牛遗传水平稳步提高,稳居世界第一阵营[2],而且奶农收入稳定,生鲜乳安全有保障,奶价几乎不受世界奶价的影响,这都归功于其高效的奶业法规和供需管理体系的实施,高科技奶业遗传育种和管理技术的应用[2]。近年来,虽然中国奶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产品供需不平衡,产业竞争力不强,进口乳制品的影响加剧等问题愈加突出。同时,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为35.6 kg/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的1/2[3],而加拿大人均奶类消费量近188 kg/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于加拿大,我国奶业发展差距还很大。在此背景下,研究加拿大奶业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中国奶业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中国奶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牛奶产量的增长依赖于单产的增长,而非存栏量的增长,这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等乳业发达国家基本一致[4]。2001~2019年,奶牛存栏由1.091×106头下降到9.78×105头(成母牛),降低了10.4%;奶牛年单产由9.2 t/头增加至10.7 t/头,提升了约16.3%;产奶量由7.65×109L增加至9.23×109L,提升了约20.7%,如图1所示。
随着奶牛存栏和牛场数量的减少,平均养殖规模呈逐渐扩张趋势。2001~2019年,牛场数量由18 679家下降到10 371家,降低44.5%;平均养殖规模由58头增加到94头(成母牛),规模扩大了1.6倍,如图1所示。
图1 2001~2019年加拿大奶业生产情况
良好的育种体系保障了优质畜群的供给。加拿大奶业网(CDN)是加拿大国内综合性的奶牛数据服务公司,负责全国奶牛遗传评估的计算和公布。CDN通过收集和处理全国各公牛站、奶牛协会、DHI组织的数据,对各品种的奶牛的生产性能、体型和功能性状等全系列特征进行遗传评价[5]。CDN上级机构为遗传评定理事会,由各地品种协会、牛奶记录机构、人工授精中心和农场主协会等组成[6]。理事会下设技术和顾问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围绕遗传育种研发新方法和理念,同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顾问委员会主要负责具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7]。基于优秀的遗传育种体系,目前加拿大奶牛品种主要包括荷斯坦牛、娟姗牛,占到奶牛品种构成的97%以上,这两个品种在产奶量以及乳脂、乳蛋白等营养指标方面各具优良的性能。此外,近些年随着奶牛单产的不断提升,生鲜乳的营养指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升。2010~2019年,生鲜乳乳脂率由3.79%提升到4.03%,乳蛋白率由3.21%提升到3.30%,如图2所示。
图2 2010~2019年加拿大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趋势
1.2.1 牛奶分布布局
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与消费区域基本匹配。奶制品品质受运输距离、贮存时间影响较大,尤其是乳中乳铁蛋白等对人体营养健康有重要作用的活性物质[8]。所以牛奶从生产到加工的时间,以及乳制品的销售半径过长都不利于乳制品营养的保存和运输成本的控制。奶牛养殖场与乳品加工厂,乳品加工厂和消费市场的距离尽量靠近,而且消费市场越大,养殖和加工体量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加拿大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均分布在南方10个省份,10省份人口占全国99.7%。将10个省份分成4个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太平洋地区、大西洋地区[9],其中中部地区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和加工厂数量占比最高(分别为70%,69%,70.6%),该地区人口数量占比也最多(61.5%);大西洋地区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和加工厂数量占比最低(分别为6.2%,5.6%,7%),该地区人口数量占比最少(6.5%);南部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和加工厂数量占比处于两者之间,与该地区人口占比相对应,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加拿大10省奶牛养殖、牛奶产量、乳品加工厂及人口分布
1.2.2 有机奶分布布局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销售额约占食品市场销售总额的1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高达25%[10-11]。有机乳制品作为有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乳制品消费的主流[11-12]。加拿大有机奶生产是围绕中部奶业主产区和东西部人口密集区发展的,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魁北克、安大略和新斯科舍4省,产量占到有机奶总产量的94%。近10年来有机奶产业呈快速发展的态势。2011~2020年,有机奶产量由0.99×108L提升到1.44×108L,提升近60%;有机奶生产牧场由205个提升到247个,提升了20%;有机奶占总奶产量的比例也由1.15%提升到1.54%,如表2所示。
表2 2011~2020年加拿大有机奶产量和牧场数量变化趋势
1.3.1 配额制和申报制保障市场供求平衡
牛奶生产实行“配额”制度,保障奶业市场供给平衡。配额制是指联邦政府农业主管部门通过测算全国乳制品市场总需求,确定全国牛奶的总产量。根据各省养殖历史和人口变化情况,按照比例将生产配额分配到各省。各省根据牧场的规模和发展条件将生产配额分到各个牧场,各个牧场根据配额进行牛奶生产。配额每月计算1次,每2月调整1次[13]。配额制度平衡供求关系,避免了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造成产量过剩,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乳制品的有序销售和价格的稳定。在管理上,配额是可以流通的,农场主可以买卖。如果牧场产奶量不能满足配额,管理部门可强制要求其卖出相应的配额,产出多出配额的牛奶会进行低价出售,保证配额制度的有序执行[13]。2011~2020年,加拿大牛奶配额在不断提升,配额是根据牛奶中的黄油量来折算的,由3.08×103t黄油提升到3.88×103t,提升了26%,如图3所示,由于配额是依据全国乳制品市场总需求测算的,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大。
图3 2011~2020年度加拿大牛奶配额
牛奶交售实行分级申报制度,保障乳制品供求平衡。每年将所有生鲜乳按照“加拿大统一牛奶分级制度(The Harmonized M ilk Classification System)”,如表3所示进行分类申报,申报通过的生鲜乳必须按其申报用途使用,这一举措有效控制未来市场上乳制品的生产数量,保障了乳品市场和销售收入的稳定。
表3 加拿大统一牛奶分级制度
1.3.2 多方协商制定支持价格
奶业委员会根据鲜奶生产成本,与奶农、乳制品企业、消费者、深加工企业和餐馆负责人等多方协商制定出每年的生鲜乳支持价格,对黄油和脱脂奶粉定价,生鲜乳具体价格可根据其含量算出,并于每年2月1日发布。在支持价格的基础上,各省市场委员会可根据支持价格和实际情况制定各省最终鲜奶价格[2]。图4是2010~2021年鲜奶支持价格趋势,该价格几乎不受国际奶价的影响。
图4 2010~2021年鲜奶支持价格趋势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分为国家级许可证和省级许可证。2020年获得许可证的乳制品企业共有514家,其中获得国家级许可证的共有290家,仅获得省级许可证的224家,如图5所示。
图5 2008~2020年政府注册和省级注册的乳制品加工厂数量
乳企数量一直保持稳定,且稳中有升,这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的乳企呈整合趋势正好相反[4]。2008年以来,乳品企业由447家提升到2020年514家,增加了15%。在荷兰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乳企20强名单中有2家加拿大乳品企业(Saputo和Agropur)上榜。
乳制品结构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化乳制品不仅使产品附加值更高,而且更受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个由70个民族移民组成的多元化国家[14],为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加工行业通过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方法优化研发出新的加工工艺和产品,光奶酪品种就分6大类1 050个品种,如图6所示。2020年,原奶产量9.32×109L,主要用于奶酪、黄油与乳脂、奶粉、液态奶、酸奶、奶油、乳清粉、浓缩乳制品、冰淇淋及其他乳制品的生产。
图6 2019年加拿大奶酪产品的6大品种及比例
液态乳制品消费逐年减少,固态乳制品消费逐年提升,这与中国人均液态奶的消费趋于饱和,干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基本相同[15]。2014~2018年,4年间加拿大人均固体乳制品(包括奶酪、奶粉)提升了15.2%,其中,奶酪消费提升14.8%;酪乳粉消费提升近1倍。2013~2018年,5年间人均液态乳制品(包括液态奶、奶油、奶昔、酸奶、冰激凌)消费降低9.2%。其中,整体液态奶降低了11.6%,如表4所示。在液态奶中,2%含脂牛奶消费占比最高,但与1%含脂牛奶、脱脂牛奶、风味奶都呈下降趋势,只有3.25%含脂奶呈增长趋势,如图7所示。
表4 加拿大人均消费乳制品
图7 2013~2018年液态奶消费趋势
1.6.1 乳制品贸易
加拿大通过控制乳制品进口和配额约束原料奶生产,保障国内奶业健康有序发展。除挪威和冰岛之外,加拿大乳制品约束关税大大高于其他WTO成员,如表5所示,导致贸易体量很小。2020年出口额是4.86亿美元,进口额是9.57亿美元,贸易逆差是4.71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2020年贸易逆差增加了0.53亿美元,约13%,如图8所示。
表5 WTO成员乳制品(HS0401~0406)最终约束税率/%
图8 加拿大近10年乳产品贸易情况
乳制品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进口国家波动较小。前5位的来源国主要集中在德国、瑞典、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新西兰7国;前5国的进口份额占进口总额的70%以上。前10位来源国中,除了上述7国之外,还有英国、爱尔兰、奥地利、波兰、希腊5国,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90%以上。德国一直稳居乳制品进口国首位。
乳制品出口目的国也较为集中,前5位目的国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瑞典、西班牙、俄罗斯、中国、阿曼、多米尼家共和国和芬兰10国;前5国的出口份额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前10位的目的国,除了上述10国之外,还有美国、意大利等5国,进口额接近总出口额的70%。德国一直稳居乳制品出口国首位。
1.6.2 遗传物质贸易
加拿大奶牛育种和遗传改良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目前遗传物质以出口为主。2020年遗传物质出口总额为1.27亿加元,其中冻精出口占86%,为1.09亿加元;活牛出口额为0.12亿加元,占9%;胚胎出口额584万加元,占5%。2016~2020年,遗传物质出口总额、冻精、胚胎和活牛出口都呈下降趋势,如图9所示。
图9 2016~2020年加拿大奶牛遗传物质出口情况
2020年活牛出口主要国为美国,共7637头,占总量的99.1%,其次为俄罗斯(41头)、多米尼克共和国(17头)和哥伦比亚(13头)。胚胎主要出口国前5位为日本(出口额占比23.6%)、澳大利亚(占比13.8%)、美国(占比13.1%)、韩国(占比8.9%)、德国(占比6%)。冻精主要出口北美和欧洲,表6为加拿大冻精出口前10国出口额及占比。
表6 加拿大冻精出口前10国出口额和占比
遗传物质的进口额较少,2020年为2 168万加元。其中,活牛占96.8%,几乎全部来源于美国;胚胎占1.1%,主要来自新西兰(占36.2%)、美国(占59.2%)和澳大利亚(占4.6%);冻精占2.1%,主要来源于美国(54%)、英国(17.6%)、西班牙(15.6%)、德国(8.2%)、意大利(2.4%)和澳大利亚(2.1%)等
中国和加拿大在奶业上的合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1993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加综合育种项目”是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与中国商业部签署的合作项目[16],通过该项目,中国引进了加拿大先进的奶牛育种和饲养管理技术,为中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进行开拓性、奠基性工作,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自全国28个团组的233名中方技术及管理人员到加拿大在乳制品加工及生产领域进行了培训和学习考察,为我国奶牛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
此外,中国也是加拿大遗传物质和乳制品贸易的重要出口国之一,2016~2019年,中国连续4年从加拿大进口冻精和胚胎,在2017年胚胎进口额达到最高峰,达77万加元,2018年进口胚胎数量再创新高,达546个。从加拿大进口的冻精金额也在2018年达到最高,为990万加元,如表7所示。
表7 2016~2019年中国进口加拿大冻精和胚胎贸易额 万加元
2020年加拿大出口中国的乳制品1 557万美元,2014~2020年,出口中国乳制品贸易额占加拿大全国乳制品出口的1.17%~4.68%,其中,2015年达到最高,如表8所示,图10为2020年加拿大出口中国的各种乳制品金额占比。
图10 2020年加拿大出口中国的各种乳制品金额占比
表8 2014~2020年加拿大出口中国乳制品贸易额情况
有研究表明,乳业发达国家奶牛养殖场的经营收益、盈利水平和生产效率等指标与养殖规模呈正相关[17],加拿大正有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运用优秀的遗传育种体系培养优质畜群,这对于保障生鲜乳的质量和持续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拿大牛奶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奶牛单产的提升,而非奶牛存栏数量的提升;加拿大的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乳品加工和消费市场都分布在相近的区域,这对于提升乳品品质和节约运输成本非常关键;加拿大有机奶产业发展迅速,是未来奶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有机奶靠近奶业成熟市场发展;通过高关税控制乳制品进口、配额制和生鲜乳用途申报,以及根据生产成本设定支持价格,加拿大平衡了国内乳制品供求关系,价格不受世界奶价影响,保障乳制品有序市场销售和价格稳定;加拿大的乳企高度重视乳制品品牌建设,不断开发多元化深加工产品,提升乳品销售;加拿大乳制品消费逐渐由液态乳制品向固态乳制品转变。
基于此,得到如下启示。第一,中国推行规模化奶牛养殖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奶业发展历史较短,需循序渐进。目前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应探索适度规模,逐步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第二,引入国外先进育种技术,建立规范化奶牛良种育种体系。目前国内奶牛遗传育种还存在一些受制于人的短板和“卡脖子”技术,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是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做法。可以建立与加拿大的联合育种体系,引进优质奶牛和先进育种技术;第三,鼓励东部和南部地区,大城市周边发展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中国的牛奶主产区位于西部,而消费主力区集中在东部,产销分离,产品运输成本较高,而且对于牛奶品质,尤其是低温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支持政策,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基础上,支持东部和南部地区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同时,支持大城市周边发展乳品加工和养殖,保障大城市的乳品供给和乳品品质,如加大对三元、光明、燕塘、风行等大城市周边乳品企业的支持力度;第四,加强对有机奶产业的支持。有机奶产业是未来奶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国际上很多乳企都纷纷发力有机奶,将其作为重建消费信心、挽回高端客户的“救命稻草”[18],国内的有机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有机奶生产,尤其是在乳品消费习惯成熟且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东南部地区;第五,建立良好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并成立专门的机构根据国内需求和进出口数据对生鲜乳未来1~2年供需形势进行研判,指导有序国内奶业生产,解决养殖和加工双方矛盾,保障国内乳品市场供需平衡;第六,实行乳业品牌提升行动。借助传统品牌优势,同时引入现代元素,建立多元化的乳品生产布局,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奶酪、高品质酸奶等,引领消费习惯,增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第七,加强对乳制品,尤其是奶酪等固体乳制品的宣传。奶酪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和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乳品中的“黄金”[19],虽然近几年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上升趋势,但目前国内以奶酪为主的固体乳制品消费量还很低,我国奶酪的人均消费量仅为40 g,是美国的1/400和日、韩的1/60[20],所以未来对消费者乳制品消费习惯的教育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