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10-28 12:4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术式钢板微创

冯 平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省湘潭市 411102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撞击等外力创伤等因素导致的足跟处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患者具有疼痛、肿胀、畸形、无法站立或行走等症状表现。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累及跟骨后关节面,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外侧L型入路具有符合跟骨外侧解剖的特点,能够充分暴露骨折端,复位准确,内固定牢固。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常用术式,但术中对软组织的剥离较广,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间存的并发症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是近年来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微创术式,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但于与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相比,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尚不明确,为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49±13.75)岁,SandersⅡ型15例,SandersⅢ型 9例,骨折原因:车祸5例,坠落17例,其他2例。B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5.26±12.99)岁,SandersⅡ型14例,SandersⅢ型 10例,骨折原因:车祸4例,坠落18例,其他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经X线、CT确诊的单侧闭合型跟骨骨折。(2)SandersⅡ、Ⅲ型。(3)具有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开放性骨折者。(2)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3)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4)既往有踝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A组进行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常规麻醉,侧卧位,抬高患肢3min后使用气囊止血带,沿外踝上5cm至跟骨体中点,向前延伸至第五跖骨基底部,做一L型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腱鞘、韧带,清理软组织,于骨膜下翻开皮瓣,暴露距下关节,于腓骨、距骨、骰骨钻入克氏针,向上弯曲暴露术野。保留腓骨长短肌和腓肠神经,分离皮瓣至距下关节,暴露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和骨折处,使用骨刀、骨剥离器向上撬拔塌陷的骨折块,复位骨折块,纠正跟骨内翻。使用C形臂X线机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复位完成后使用克氏针固定骨折块,根据骨缺损情况选择是否植骨,置入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缝合切口,术后留置引流管,加压包扎。B组进行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常规麻醉,侧卧位,抬高患肢3min后使用气囊止血带,沿外踝尖下0.5cm至第四跖骨基底部做一长约5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腱鞘、韧带,暴露跟骨外侧壁,分离并向下牵拉腓骨长短肌腱,锐性剥离韧带暴露跟骨后关节面,分离软组织各肌腱暴露距下关节面,使用骨刀、骨剥离器向上撬拔塌陷的骨折块,复位骨折块,纠正跟骨内、外翻,复位满意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C形臂X线机观察复位后跟骨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内、外翻纠正切口、跟骨长度、宽度、高度恢复情况,骨缺损超过1cm者选用同种异体骨粒进行植骨,骨折块>3块的患者选用小钢板固定,骨折块<3块的患者选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缝合切口,术后留置引流管,加压包扎。两组术后均进行静滴甘露醇、头孢唑啉预防感染,抬高患肢、石膏固定等常规治疗,术后1周拆除石膏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开始尝试负重,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2)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使用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MFS)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MFS评分总分100分,总分90~100分为优,总分89~75分为良,总分74~50分为良,总分<50分为差。(3)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患者的Gissane角、Bohler角。(4)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残留跛行、皮缘表浅感染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B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出血量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

2.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B组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MFS评分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均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恢复情况对比

2.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低于A组的33.33(χ2=4.547,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由外力创伤因素所致,常见的因素包括高处坠落、车祸撞击、重物挤压等[2]。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跟骨创伤累及跟骨距下关节面,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对患者的足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多以外科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外侧L型入路术式符合跟骨外侧的解剖特点,能够充分分离软组织、肌腱等,保护腓肠神经,充分暴露骨折线、距下关节等,骨折复位准确,内固定牢固,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常用术式[3]。但随着临床应用后发现,该术式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的缺点,最主要的是患者术后无法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足功能恢复效果有限[4]。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使跟骨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得以应用,跗骨窦小切口是一种基于有限切开的微创术式,通过小切口入路来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同时起到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相同的复位效果[5]。

本文结果显示,B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出血量低于A组(P<0.05),说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相比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的创伤小。分析原因:跗骨窦位于跟距前关节和中关节前方,跟距后关节后方,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通过跗骨窦入路能够直接暴露距下关节,减少骨膜剥离及软组织损伤,相比外侧L型入路的手术操作较简单,手术切口较小,手术出血量较低[6-8]。

本文结果显示,B组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MFS评分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间术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相比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的恢复快、足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分析原因: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为微创术式,对患者肢体肿胀的要求不高,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并且较小的手术创伤能够减少对足部软组织的破坏和干扰,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空心螺钉的抗折、加压性能较优越,为患者术后早期锻炼提供条件,从而起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足功能的作用[9-11]。

本文结果显示,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与马超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相比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相比外侧L型入路结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术式钢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袖状胃加,我们该如何合理选择?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