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睿 刘洪杰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一种教学过程,一个学生学习数学是否成功,取决于他是否形成了数学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更具有依赖性,依据这些特点来看,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数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从认识数开始就要训练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信息,例如看到一幅图,怎样来寻找数学信息呢?学生能够完整地说出:我看到图中有一只小鸭子,我看到图中有两扇门,我看到图中有四棵大树等等,而不是仅仅说出有树、有花,或者是三个、四个。因此从一句话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接着从一句话,再发展到两句话,然后逐步到多句话。例如能够看出数量的两个不同的部分,左边有五朵花,右边有六朵花;有十只白羊,五只黑羊,一共有多少只羊?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步提升。
明晰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规范语言表达 对于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是无序的,不知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来进行语言表达,并对语言加以规范。
例如解决相差关系问题:“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引导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来思考表达。第一步,你知道了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语言表述标答是:“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的多,是大数,一班得的少,是小数。求二班得了多少面也就是求大数。”第二步,在画出示意图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答?学生语言表述标答:“二班的小红旗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另一部分是比一班多的3面。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 12+3=15(面)”。第三步,解答正确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说出:“15减去多的3面小红旗正好是12面,一班的确有12面小红旗,我的解答是正确的。”在每一个步骤的语言表达中都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规范自己的语言,最后表述完整的解题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言之有序,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從而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培养初步逻辑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借助操作活动,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动脑和动手协调统一的活动便是操作,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知识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智力活动必须依赖于语言的表达,渐渐内化。在指导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用数学语言系统地陈述操作过程,表达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将理解、操作和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将直觉感知转化为内在思维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表达的结构框架 低年级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容易出现逻辑关系混乱的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框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运用关联词或表示顺序的词来理清关系。一是先表明观点或结论,再具体说理由或补充、质疑,能够言之有理。二是用上关联词、表示顺序的词,能够言之有序。
同桌交流 与同伴分享,从同伴那里获得支持、评估和纠正,并激发灵感,进一步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述说、倾听、点赞或者纠正,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述更流畅,并能举一反三,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能在同桌的引领下,逐步掌握叙述的方法,正确地解答问题。
小组合作 小组讨论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先指导孩子交流的方法,例如:从谁开始说,怎样去说?每一个说的同学,都要从头到尾把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然后由同学们进行评价。评价后,再请第二个同学继续来进行表达,在表达、倾听、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根本任务,即使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我们仍旧要将这种训练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