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婧(长春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化已然成为建筑业的必然趋势,建筑信息模型(BIM)相关政策陆续颁布,BIM应用逐渐规范化、标准化,由于BIM技术自身的优势,加之国家的政策导向,使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的新型职业,建筑市场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刻不容缓。
BIM也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设领域中继CAD技术后出现的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1】。BIM技术是利用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建立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技术来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最终形成BIM5D模型。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等特点,是引领建筑业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的新技术。
为了培养具备建筑施工知识、工程造价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各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与完善。以民办高校为例,总体来说,课程主要划分为四类,分别为识图类课程、施工技术类课程、造价管理类课程、计量计价类课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具体问题分析以表1为例。
表1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图1 :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在民办高校中,重理论轻实践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密切,是目前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现状之一。工程造价专业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比无疑是非常重的【2】。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识图类课程、施工技术类课程、造价管理类课程、计量计价类课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其侧重点不同,以计量计价类课程中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例,该课程主要培养清单的编写与组价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填鸭式”教学,主要在于老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模棱两可,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课程基本仍属于传统知识的讲解,已然不能满足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3】。因此,工程造价专业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鉴已有研究,将BIM相关知识采用课程穿插、集中讲授等方式融入原有课程体系中,注重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从易到难,由点到面,将新技术与理论结合。具体分析以部分专业课程为例,见表2。
表2 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民办高校为例,对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更好地培养BIM相关人才,BIM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认知类课程,新设《BIM导论》等课程;二是实践类课程,新设BIM技术的软件操作实践课程,例如,Revit建模软件应用、BIM算量软件应用、BIM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课程【4】。以认知类课程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类课程作为学习重中之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有利于BIM技术人才培养。
为了使实践教学有效落实,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在硬件设施方面,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b.在教学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请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c.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请企业技术人员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参与课程大纲、实践课程以及培养方案的编写,使课程体系设置不断完善,更加贴合建筑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要求。
以赛促教是培养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目前,BIM技能竞赛有很多,例如,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求实杯”大学生智慧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5】。参加比赛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有利于之后学习的查缺补漏,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对该类人才的缺口严重,各院高校对BIM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同时,BIM技术作为新兴技术,BIM技术教学给各类院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下,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采取理论课程中融入BIM技术、开设BIM课程、校企合作、以赛促教等措施,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和探索,培养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