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路径*

2021-10-27 00:37俊,
关键词:工科课程体系工程

秦 俊, 肖 静

(1.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 创业学院,武汉 430070)

2017年2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张大良司长提出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并达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1]。“新工科”是指针对新技术、新产业与社会新形态变化、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工科专业。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工学也是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中最大的学科门类[2]。伴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全球产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深刻变革的新时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成了新的发展主题。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人才需求结构,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受到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工科优势高校,同时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高校,如何利用学校工科优势与特色,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当前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现状

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高校本科阶段工科在校生为521万人,毕业生119万人,工科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3]。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几乎遍布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创新人才”,是比传统工程师在更广泛的领域体现其社会价值,避免成为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就业口径狭窄的“工匠”。工程创新人才是能够应对全球化挑战,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进行系统建设的“建筑师”[4]。目前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企业行业等多方协同下,随着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各高校都结合学校实际积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现行培养模式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 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薄弱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能力,政府明确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导向。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在解决高校科研与教学问题的制度建构的同时还引领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各高等院校逐步展开,其实践运用初具规模,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对本科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认识不够深刻;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比较单一,没有与大学生的就业相结合。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不能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等实际问题。

(二) 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发展正在经历新旧经济交替的关键时期,新经济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新产业发展需要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支撑。各高校基于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将创新训练与实践活动、职业能力培训等内容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科技前沿与企业生产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学生无法深入接触企业生产实际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的制定、调和体系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多个环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不够。新型工科专业布局是紧紧围绕新兴产业需求而产生的,各行业企业往往是新技术应用的汇集地,高校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行业导师的协同参与。

(三) 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

经过多年实践,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相对成熟了,但基于新形势下“新工科”理念的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是知识导向型的,利用已有知识实现创新活动的可能性很小[5]。徐雷等分析国内外大学工程教育的发展过程和经验,提出国内高校要结合我国现状加强实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6]。高校在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并未单独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群模块,在集中实践环节也未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中。陆必应等在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强调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7]。如何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构建科学的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推进新形势下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OBE理念下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路径

美国发起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中指出,未来工程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包含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和管理能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8]。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的教育改革[9],与传统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过程的统一及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不同,OBE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模式[10],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素质。OBE以反向设计为原则,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评价体系及质量标准改进等[11]。而意志品质、创新能力、实践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三个基本要素[12]。因此,OBE理念指导下的工程人才培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从最终达成目标而言异曲同工,其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OBE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

当前,新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新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推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探索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 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应对举措

1.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依据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建立“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三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给予差异化及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贯通形成了“种子培育、苗圃助长、企业孵化”“三级链接”的完整孵化链,如图2所示。创客空间是催生创意、培育创业项目的实践平台。空间通过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创意,并组建团队动手创作,将创意变为现实,为创业园培育创业团队,输送创业项目。创业园是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孵化平台,可引进社会孵化公司管理团队,由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搭建的基础、信息、咨询、中介、融资、科技、培训等“七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国内其它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如南京工业大学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链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空间;浙江大学创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连接平台——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平台等。

图2 “三级链接”孵化链

2.逐级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嵌入式”融合。一是依托第一课堂,通过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去。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群和专业教育中开设创新教育特色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二是依托第二课堂,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去。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可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各级各类学科创新活动竞赛和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对在国家级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的学生给予保研资格等。三是在第一专业基础上,以“辅修双学位”的培养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辅修双学位试点班;四是以“专业+创业”试点班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如图3所示。“专业+创业”试点班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能力、怀有强烈创业梦想、熟悉创业知识和创业规律、具备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实施“专业+创业”教育改革,以促进基于创新基础的创业为导向,以校、政、企等资源多维协同为依托,建构工程专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育有机融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专创融合从基础阶段到进阶阶段、从通识教育阶段到深度体验阶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3]。通过校内外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育,以及聚合校内外资源的开放式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实践项目的驱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创业人才。

图3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嵌入式”融合

(二) 构建多元协同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创新、科技创新和交叉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围绕课程体系、能力培养和质量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构建学校与行业协同、学校与企业协同、教学与科研协同的多元协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行业院校可依托行业董事会单位,与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各类专业实践,也可为青年教师提供校外锻炼岗位。同时,行业企业可与高校合作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吸纳学生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科教协同方面,建立“柔性化”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组织模式。高校可在全校范围内推进各级科研基地和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结合基地研究方向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课程,接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各类创业大赛等。同时建立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学生校内双向选择的顶岗实习与学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高校可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在校学生利用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创业,支持科研人员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培训、指导、咨询等活动。这里可借鉴美国工科院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开展“体验式教育”,通过在真实情境下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4]。

此外,政府是推动创新创业的责任主体,高校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构建政校协同、国际协同新体系。国内其它高校也采取多项措施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如苏州科技大学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社会主体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网络系统,以达成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东华大学提出以“项目运作”为主要抓手,“机制创新”为支撑,多元化的创新项目转化平台的“主体协同”培养体系。

(三) 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建议

1.成立实体创业学院,全面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可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发展需要,成立实体创业学院,一方面担负学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任务,另一方面协调校内外资源开展全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作为实体教学科研单位,在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基础上,可从三个层面实施分类培养创业型人才。一是构建与管理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公共课和基础课,传授学生创业基本流程和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二是遵循创业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生成规律,开设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实验班,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三是依托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育一批具有母校归属感的创业企业。如华东师范大学提出“校企合作委员会”的运行模式;浙江工业大学提出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合作平台的模式。

2.构建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课程群。根据创新型高校建设目标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校工程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新型工科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群和各专业课程群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李正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开设人文、社会和科学三大领域课程,拓展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素质[15]。盖江南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实践研究中开设技术创新讲座等通识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强化[16]。二是建立工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依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嵌入”的方式,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构建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是通过第二课堂,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社团等实践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联动,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

三、结 语

在全球信息“爆炸”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化时代,新型工程教育应努力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工程教育全过程[6]。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特色,基于OBE教育理念,从实践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嵌入式”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型思维,实现个性化培养新经济环境下创新型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课程体系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子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