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镜花缘》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创中的发展意义

2021-10-26 05:41:35董翊宇
今古文创 2021年38期
关键词:镜花缘女性形象

【摘要】 《镜花缘》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自成一画,表达了对当时人文环境的控诉,展现了追求自我的精神风貌,本文主旨将《镜花缘》中的典型素材形象与当下插画设计相结合,寻找古典形象与动漫结合的可能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既能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又能符合当代动漫语言的审美语境。

【关键词】 《镜花缘》;女性形象;精神风貌;审美语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8-0066-02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镜花缘中百花仙子人物CG插画及文创产品拓展》(项目编号:Z202011641646001)。

《镜花缘》成熟于清朝嘉庆年间,书中所描写的百位才华横溢的女子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李汝珍借助幽默、调侃、诙谐的口吻向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进行控诉,果敢而又敏锐地提出了超越时代的进步女性观,并在书中奇妙地勾画出一幅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一方面展示出虚幻、浪漫、静谧的神奇世界,而另一方面又充满矛盾的集结、冲撞着对生命的热爱、执着对死亡的敬畏。这体现出作者对人文甚至于宏观宇宙的意识思考,也是在探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性哲学问题,这都是小说至高无上的文学价值和独具魅力之处。

一、当下《镜花缘》的文化传播形态

(一)传统媒介下的《镜花缘》

随着发展,国人对《镜花缘》的研究和传播越来越多。但从不同时期来说,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方向和重心,如20世纪以前针对《镜花缘》研究大都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评点和序跋,总的思路还是认可《镜花缘》有助社会道德教化,符合儒家的人文精神。而到20世纪以后,针对《镜花缘》的专项研究逐渐开始细化,角度也开始多维起来,较为突出的是开始体现在对女性解放和作者的才学上进行跨度研究,但是无论在哪个方面,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镜花缘》的传播方式上较大程度受限于素材本身和传统媒介,由此在整个社会及产业来看,《镜花缘》优秀文化的受众面还处于相对狭窄的空间范畴。

(二)《镜花缘》文化形态传播的新可能

由于之前的媒介方式较为传统,和当下多维度的消费文化略不适应,当下信息传递方式较为多向,《镜花缘》这样的传统精粹就很容易被年轻群体所忽视,所以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方向,选择大众兴致点较高的传播媒介,变得尤为可行。如商业插画设计、网络游戏、文创衍生等等方面,或许都会有新的群体接纳进来,即便做不到全民认知,但也将会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传播开拓的新途径。本文旨在结合《镜花缘》作品中最为特色的“花仙子”形象,创作出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和设计感的视觉形象,通过这些形象语言来促进《镜花缘》与青少年群体的对接交流,让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的传播存在一定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镜花缘》当前文化背景中的拓展

(一)在艺术表达方式上

首先从艺术表达上,尤其是CG插画方式中,像《镜花缘》这样的传统题材,艺术创作方式多集中表现为传统媒体上,如绘本、绘画、电视剧、木偶片等体裁,较为突出的两个就是1991年播放的《镜花缘》木偶片和1999年出品的《镜花缘传奇》电视剧最为典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偶尔有个别的新艺术形式呈现,但这些作品大多零星片点,难成体系,即使拥有同期优秀的艺术家参与其中进行艺术创作,也很难被年轻群体和当下视觉消费所广泛接受,所以在《镜花缘》的艺术形式创造上,作为现当代艺术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为《镜花缘》艺术形式的推广和研究留有较为广阔的空间。

新媒体形式中,近年来有利用《镜花缘》题材作为背景的游戏项目,虽然刚出时让人耳目一新,真正介入后发现多是借鉴《镜花缘》的奇幻背景作为游戏的架构,涉及到具体内容和情节表达又相对短缺,游戏玩家在其中也多是沉溺于虚拟数值比拼,很难在其中体验到《镜花缘》的文学价值和思维内涵。在商业插画领域,单项对其中“百花仙子”形象进行CG新样式的插画还不多见,其实文中着笔较多的女性生活场景,以各才女形象入手,有别于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赋予女子的“才”更为广阔的定义,塑造了多为超凡卓异的女性精英形象,推崇有胆识、有能力、意志坚韧的新型女性形象,这些都在现当代的艺术形式中未能得到表达。

在《镜花缘》中,包含才学的年轻女子自觉地抛弃弱者的观念和地位,积极地运用自己的胆识同残酷的外界环境作斗争,以及借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衍生出百位仙子坠入凡间后上演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更进一步地显现出众女子顾盼生辉,以花之德的高尚人格,符合中国新时代下对平等的呼吁和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褒扬,这些内容和环节才是艺术插画和艺术创作的真正切入点。

(二)从消费观念中

其次从消费视角看,《镜花缘》因为其传统文学的定位和明清白话文小说的阅读门槛而吸引力不高,大部分新青少年人群对传统文学的阅读意愿较低,这些都成为《镜花缘》传播的阻碍。如果借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塑造其形,而后介绍和引导年轻人接触其内涵,为传统文学的传播赋予新的传播形式,这不失为一项可取的建议。这需要绘画者自身能够熟知《镜花缘》的内容本身,需要在章節描写的内容上下足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者本身需要深刻领会文字所对应形象的内涵表达,并能够把这一表达应用到实际插画图像中,以及在插画创作中对当时时代的史学研究均需下一定功夫,这才能把插画创作和涉及的设计延伸做到合理架构,也才能真正的让消费者接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原作中涉及的人数众多,插画的设计过程需要严谨遵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如人物顺序的变化能够体现自由平等的概念,摒弃中国以往人物画的官位大小和神仙等体量排列,而把所有的人物体量控制一致,突出书中倡导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设计创造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也需符合故事的发展情节。如书中描述的红衣女子,该女子对主人公进行了大量地嘲讽及自身的傲慢,这在后期进行CG插画时就很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动作语言调整,才得以凸显红衣女子的孤傲,让其减弱神仙的高冷姿态,进而转化成平凡通俗的视觉形象。文中像红衣女子这样的例子是屈指可数的,需要在创作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到达每一个人物角色的深度,贴合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高度。

近年来,消费者除了传统形式的认知,对传统文化所涉及到的文化创意产品需求也日渐增加,大环境下文創产品的潮流更是越来越被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现在已经是普遍而又流行的字眼。但文化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产业,而是形塑出一种生活态度在整体消费比重中成为越来越强的消费热点,甚至于占据文化消费的主导地位,所以文创的定义在“文化”和“创意”两个方面,这对作者的“创造力”非常考验,也需要对文化的素养具备积淀,同时真正做到从文化根源上激发创造力,具备民族文化、富含文化涵养的创意人才也确实凤毛麟角。以往中,这二者往往不可兼得,所以要依靠普通的方式让传统形象“萌”起来、“潮”起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当下潮流的年轻人又往往对古董文物敬而远之,玩出来的“文化创意”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根基,难以打动观众的心灵,也难以促进消费者买单。文创产品本身作为一种情感消费产品,需要消费者和创造者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完成购买行为,这些种种方面在《镜花缘》中涉及到的素材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镜花缘》的素材相对具备先天的文创可能性,通过相对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能够把文创的思维嫁接到书中的一些经典内容上,尤其是特征鲜明的百花仙子形象,这既能够体现文化内涵,也能够附加其新的价值和灵魂。另外在插画基础上发展“百花仙子”形象文创及衍生,以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传统文化后在受到年轻消费者群体追捧的同时,还能够让更多的年轻群体接受和认知传统文化熏陶,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储备新能量。目前已有的少数博物馆推出结合自身的《镜花缘》文创产品,为其他体裁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意义,这都是特别新颖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如将其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动画化,并有一定的体系,这又成为《镜花缘》文创衍生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结论

当下文化发展和传播的样式多种多样,人们对各类形式的消费需求也日渐理性,如能够从艺术形式和消费心理结合点进行切入,一定能吸引消费者为优秀的艺术媒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文创衍生产品进行消费。《镜花缘》中百花仙子的形象设计,便具备这一观赏价值。文化的传承与继承,面对的主体必须是新一代年轻人,枯燥乏味的信息和僵化保守的手段,无法赢得当下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希望本文通过“文创”的启发,建立文化传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体系,这才是文创的最现实意义。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创,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新国潮”,增强年轻群体对本土文化自信,也能让年轻群体做好承上启下,发展中华文明瑰宝,树立当代中国的新风范,以中国特有的审美为世界文化添姿添彩。在创造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深度探索,更能探究动漫衍生等形式的多维应用,这不仅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也需要整个社会群体的关注和多元素融入,从而真正地做到文化复兴,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刘阳.《镜花缘》女性观及其文化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1.

[2]孙银霞.论《镜花缘》的社会批判与讽刺艺术[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宋海舸.论《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施新.镜中看花——《镜花缘》思想艺术摭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9):174-176.

[5]钟渠盛.插画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专业化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作者简介:董翊宇,女,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018级学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镜花缘女性形象
镜花缘(视频)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镜花缘(13)
镜花缘(2)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58:38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镜花缘
连环画报(2015年12期)2016-01-14 11: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