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樑
(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2012年以来,随着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迅速兴起,各种在线教育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在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变革中,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1]。利用在线开放的课程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之间的纽带,涉及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11年,该课程在安阳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被确定为校级网络课程建设项目,2015年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此课程安排了42学时理论,12学时实验,全校目前每学年授课学生约500人。
我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机械行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工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运用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教育理念,合理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其知识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图
我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团队一直从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爱课程和“互联网+慕课”建设的研究,现主要从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该团队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积累了比较系统、规范且能反映本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见表1。
表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目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视频特点:突出重点、加强知识点之间联系,采用慕课短视频的方式,并运用新媒体手段,打破原来章节之间的界限,把各章节合理拆分为相互联系的几个知识单元,浓缩知识要点、突出关键知识点、强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每个知识单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各种时间学习本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本课程在大学生慕课平台上的网络资源包括课程公告、课程教学大纲、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课件模块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包括了所有章节知识点的PPT、视频、随堂测试、单元测验、期末测试等相关资料。相关资料视频现已面向全社会开放。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树立OBE教育理念,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逆向设计教学过程,明确重要知识点,突出难点和疑点。本课程以《极限与配合》和《几何公差》等标准为基础、以零件精度设计分析为主线、以零件互换性为目的的知识体系结构,将成本与性能并重、实现性价比最优的原则贯彻于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单元。本课程教学设计详见表2。
表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性、灵活性,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知识点合理运用问题导入法和任务驱动法。一般情况下,教师课前会把预习内容和作业通过微信群告知学生,学生利用慕课平台完成自学内容,观看视频并完成相应的测试,还可以发帖和回帖的方式把自学过程中不明白或不懂的知识点与教师讨论。课中互动练高阶思维,每节课以精讲的方式把知识点的讲解压缩到30分钟以内,并且讲完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检测,实现互动,提高学生注意力。知识点串讲完后,实现课堂的翻转,让学生讲解留的作业,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说明,同时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现更高阶的认知目标。
教学活动评价既是对教师讲授效果的考评,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首先,本教学团队改革“重结果、轻过程”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强调考核的全过程、连续性,将原来“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作为该科的学业成绩”转变为由“平时学习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的课程综合成绩评定方式,强调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第二,本教学团队改革考题类型和考试方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全方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技能操作等多种考查方式,使评定成绩更全面、更合理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课程借助互联网,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视角重构知识体系,通过在线学习方式,以现象、问题、现实挑战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学手段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