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娟,谢 争,谢艳秋,端木艳丽,杨云芳
(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
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常见,治疗多采用手术辅助放化疗的方式,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增加了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淋巴管一旦受到损伤,将会阻断淋巴回流通路,引起下肢水肿的发生[1],患者常表现为肢体乏力、下肢功能障碍等。手法淋巴引流应用于下肢淋巴水肿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的一致认可[2],但其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将家院互融手法淋巴引流应用于此类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伴随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诊断符合参考文献[3]中的标准。排除标准:伴心肝肾异常者;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者;其他因素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对治疗方案不耐受中途退出者。将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23~62岁,平均(43.63±4.32)岁。对照组:年龄21~65岁,平均(43.58±4.3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自愿加入。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院内手法淋巴引流,出院后未进行家庭随访及干预。观察组:患者行手法淋巴引流,在患者出院时,对家属以及自愿加入研究的社会医护人员由具有相应资质护士对其进行面授培训,直至基本掌握手法引流操作标准及注意事项,可独立在患者家中实施手法引流。具体操作方法:顺淋巴回流方向对体表淋巴系统进行按压与按摩,治疗遵循由躯干到肢体、先健侧后患侧的原则,1次/d,每次持续30 min,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
1.3指标评定 下肢水肿程度:用水肿减少值(ERV)进行评估,ERV=治疗前患侧LLV(6段肢体体积相加之和)-治疗后患侧LLV。患者疲劳程度:采用疲劳评分量表(BFI)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疲劳更严重[4]。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10分分别表示无痛与疼痛最高级别。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ERV及BFI、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不可避免会出现淋巴结及淋巴管受损,导致代偿能力丧失,使得淋巴液积聚于体内引起回流受阻,若处理不当会出现软组织纤维化,进而导致肢体水肿,即下肢淋巴水肿[5]。手法淋巴引流对肿胀位置进行轻压,使得皮肤锚丝受到牵拉作用,能够对淋巴系统起到激活作用,在控制局部感染的同时能够对水肿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适用范围广。然而,多数患者需要长时间在医院由专科护士完成该操作,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费用,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难以做到良好的配合。出院后患者若不继续接受手法淋巴引流,常导致恢复不理想,预后不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家院互融手法淋巴引流模式,其作为延续护理的创新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完善的“家院互融”服务体系,主要围绕患者的需求,由患者家属或社会护理人员提供各项专科服务,在家中或社区便能够完成治疗及护理,避免了在医院环境下的陌生感与不适感,减少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减轻了医院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水肿改善程度、BF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应用家院互融干预模式获益更大。
综上所述,家院互融手法淋巴引流可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症状,在减轻疲劳程度、缓解疼痛方面作用突出,可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