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伟
(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时就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北京市把发展果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1],立足打造精品、优质、高效果业。这不仅关系到京郊农民增收、农林增效、生态环境改善,同时关系到首都百姓果盘子的丰富度和质量以及历史文化传承,把京果乡愁留住。
北京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各类果树主要品种资源可达上千种,其中有许多具有优良品质的老品种开发价值非常高,也在广大老北京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记忆。由于负责和参与了多个北京名优果品和观光采摘项目的咨询设计,对北京主要传统果树中优良老品种进行筛选归纳,并提出其发展建议,旨在推进传统果树优良老品种资源的发展和利用。
1.1 主要传统果树和优良老品种界定北京传统乡土果树优良老品种资源是北京果树的特色和灵魂,是果业发展的重要“芯片”,很多优良老品种只要做好科学的栽培管理等工作,就能充分发挥出果品原有的自然品质风味,可与现代新品种品质抗衡,或至少可作为当前主栽品种的很好补充。根据老品种特征特性,特别是感官品质等指标,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记载,对多种传统优良果树品种进行了筛选和描述。传统果树主要指北京长期以来栽培的乡土果树[2],主要包括桃、葡萄、梨、苹果、柿子、枣、杏、板栗、核桃等;优良老品种资源主要是指在20世纪80、90年代,甚至可上溯至明朝、清朝、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北京地域分布和优良性状的老品种或类型,包括古老品种、北京市科研机构等培育的本土优良品种以及过去引种成功的优良品种等。
1.2 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
1.2.1 桃(Amygdalus persicaL.)北京桃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金、元时期就栽培出口味各异的鲜桃。新中国成立后是北京桃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是本地农家品种,如五月鲜、大叶白、鹰咀、萝卜桃等;20世纪70年代原北京林业果树研究所及其他单位育成了麦香、庆丰、京红、七月红、秋红等品种;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桃主产区主要是更新过去抗性弱、果实小的品种,并培育出一系列甜油桃、白桃、蟠桃品种;到2000年左右,北京桃树产业有了很大发展,栽培品种有100种之多。较优良的主要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见表1。
表1 桃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2 葡萄(Vitis viniferaL.)北京葡萄栽培历史大约在清朝早中期,当时主要的栽培品种为龙眼、牛奶、无核白等。1910年法国圣母天主教会的沈蕴璞修士在颐和园北门外黑山扈教堂附近种下近10个酿酒葡萄品种,并在马尾沟教堂的山字楼地下室内建立葡萄酒窖,这家酒窖即是北京“龙徽”品牌的前身。1920年通过国际博览会又从国外引进了玫瑰香等一批欧洲鲜食葡萄品种,之后北京葡萄少有发展,直到改革开放,北京葡萄才进入较快发展期,各类优良品种层出不穷,如京秀、香妃、峰后、巨峰、红瑞宝等。较优良的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见表2。
表2 葡萄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3 梨(Pyrusspp.)梨历来是老北京的主产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白梨系统有鸭梨、秋白梨、蜜梨、红宵梨等;秋子梨系统有京白梨、鸭广梨、酸梨等;砂梨系统有糖梨、佛见喜梨等。早在1906年,北京开始引种西洋梨和日本砂梨品种。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引进了雪花梨、早酥梨、砀山酥梨、五九香,梨的品种达到近200个。北京老百姓吃梨,基本是以鲜食为主,各区产梨风味有异,如大兴定福庄的鸭梨、京广梨,门头沟的京白梨,平谷区的蜜梨、红宵梨,密云黄土坎的鸭梨等,梨的主要产区目前还在大兴区。较优良的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见表3。
表3 梨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4 苹果(Malus pumila)北京历史上栽培的是小苹果,如沙果、海棠、槟子等,最早记载是明代公元1603年。北京引进和栽培苹果是20世纪初期,经过百年发展,已形成大面积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昌平、顺义、延庆、房山、门头沟等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北京主栽苹果品种有红星、金冠、国光、伏花皮、倭锦、红玉、祝光等;70年代为北京苹果引种和选育活跃时期,引进了红星1192、红星1198、迎秋、胜利、葵花及少量富士等,也选育出了红星112、红星811、红国光、延短1号、延短2号等;80、90年代北京主要发展富士系列品种,如长富2号、秋富1号、工藤富士以及少量的新乔纳金、新红星、皇家嘎拉、首红、陆奥等优良品种。较优良老品种有富士、长富2号、秋富1号、工藤富士、国光、红国光、金冠、首红、红玉、皇家嘎拉、津轻、陆奥、王林等。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见表4。
表4 苹果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5 柿子(Diospyros kakiThunb.)北京栽培柿子历史悠久,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柿子栽培,主栽区为房山地区,密云、怀柔、门头沟、昌平和平谷等区都有种植。北京名柿当属磨盘柿,磨盘柿因生长环境不同,品系有差异,有水柿和粘柿之分,消费者各有喜好。磨盘柿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优良涩柿品种,非常适宜北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北京柿子品种少有比磨盘柿更优质的品种,所以磨盘柿在北京地区栽培面积最广,约占柿栽培面积的80%以上。目前北京地区主栽品种均属涩柿,优良的品种主要包括磨盘柿、八月黄、高庄柿、火柿、金灯笼、杵头柿等,但重点应发掘开发北京原产地的磨盘柿资源。主要优良老品种及特征特性见表5。
表5 柿子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6 枣(Ziziphus jujubaMill.)北京是古代枣树栽培中心之一,一些品种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如白枣、酸枣、葫芦枣等。在元代的《打枣谱》中对密云小枣、牙枣和扁枣等有记载,而北京地区的缨络枣和脆枣,分别在《广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中有评述[4],活体标本如原崇文区上堂子胡同14号院内的酸枣树,树冠覆盖约900m2,树龄估计在千年左右,现在每年都结果;大兴区洪村一株树龄500年左右的白枣树,每年硕果累累,且品质优良;东城区文天祥祠堂中老缨络枣树,据传是文天祥亲手种植,具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北京有60%以上是山区,如能加快北京特有的枣品种种植,必将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具有优良性状的本地老品种有20多种,如长辛店脆枣、郎家园枣、洪村白枣、马牙枣、牙枣、猴头枣、鸡心枣、怀柔脆枣、瓶儿枣、无核枣、苏子峪枣、西峰山小枣、密云小枣、缨络枣、太子墓枣、大红袍枣、葫芦枣、磨盘枣、辣椒枣、龙爪枣、胎里红枣、茶壶枣等。仅例举部分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表6)。
表6 枣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7 杏(Armeniaca vulgarisLam.)杏树在北京分布很广,包括城区在内的北京所有区县或多或少都有分布,例如故宫内就有数十株超过百龄的杏树,有专家推测是各地进贡的杏被宫内人吃掉后,将其核扔到宫园内自然萌生而成。而北京杏树主要分布在山区,沿长城为主轴线的北京山区,分布有大量西伯利亚杏(山杏),在怀柔沙峪至昌平十三陵仍然有次生山杏林带分布,每年4月满山粉白色杏花形成了美丽独特的风景线,花期持续1周左右。杏分山杏和栽培杏,栽培杏又分鲜食和仁用两种,不同杏的分布范围也不同,如鲜食杏依次分布在怀柔、昌平、房山、延庆、密云、大兴等地,仁用杏主要分布在延庆、怀柔、密云、门头沟、房山和昌平。优良老品种有骆驼黄、银白杏、葫芦杏、红金榛、北寨红杏、香白杏、串枝红、大玉巴达、串铃、蜜坨罗、金玉杏、红荷包、黄尖嘴、红桃杏、苹果白、早桔、龙王帽、一窝蜂、北山大扁、优一、长城扁、柏峪扁等。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较丰富,品种类型很多,仅例举部分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表7)。
表7 杏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8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北 京 板栗(燕山板栗、京东板栗)属于中国栗中一类非常特殊的群体,其主要生长分布在北京和河北北部的燕山山脉南麓,长城沿线,东西绵延400km,产地涉及北京怀柔、密云、延庆、昌平、平谷,河北的迁西、迁安、遵化、兴隆、青龙等地。据考证,北京板栗在三国时期就有种植,但真正走向良种化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原北京林业果树研究所和各产栗县林业局,经过10年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几十万株板栗实生树中选出若干优良品种,并通过大规模的嫁接换优,到20世纪80年代才基本完成品种化改造,使北京板栗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推广的良种有燕昌、燕红、燕丰、银丰、燕山短枝、怀九、燕山早丰、怀黄等。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较多,仅例举部分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表8)。
表8 板栗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2.9 核桃(Juglans regiaL.)据《中国植物化石》记载,早在250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就有核桃分布,根据考证,核桃自清代起就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核桃在北京栽培已经有8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平谷、门头沟、房山等山区。目前北京核桃栽培、良种选育及采后加工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北京核桃推行良种化进程,面积不断扩大,主要良种资源包括薄壳香、北京861、绿波、中林1号、中林5号、中林6号、香玲、辽河4号、鲁光等。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较丰富,品种类型很多,仅例举部分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表9)。
表9 核桃主要优良老品种资源及特征特性[3]
1.3 优良老品种资源种植概况北京栽培果树的历史悠久,有考证的已有上千年,但真正品种化、产业化生产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截至2020年,北京市果树种植面积达到13.57万hm2,年产值40.5亿元,果树产业基金累计投资3.8亿元,果树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北京美丽乡村、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调查,传统果树老品种资源不同果树种类发展现状差别较大,例如桃、梨、核桃、板栗等,主要种植品种中依然有传统的优良品种,如桃中的京艳、燕红、久保,瑞蟠系列和瑞光系列的品种等,依然是北京地区的重要品种,这些品种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培育的,但由于自身性状优良,品质好,丰产稳产,商品性强,市场认可度很高,依然保持着生命力,栽培面积可占到北京桃树栽培的50%;核桃、板栗大部分还是利用过去选育的良种作为主栽品种。但有一部分具有地域文化的老品种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有政策支持,但其发展面积仍然很小,除多年前保存或建设的基地外,新建的规模化基地几乎没有,而且资源全部恢复很难,例如枣类的长辛店脆枣、郎家园枣,杏类的北寨红杏、大玉巴达,苹果类的槟子、白海棠,梨类的京白梨、红宵梨等。过去延庆区八达岭镇一带有大面积种植的槟子,果香味非常浓郁,早在民国、晚清时期就闻名于京津各地,20世纪80年代,槟子几乎灭绝,近几年恢复传统果品品种工程开展以来,当地将仅剩的几十株果树保护起来,树体复壮逐步恢复。总之,从这些年优良果树资源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优良老品种种植发展不理想,需要全市行业主管部门科学地统筹管理,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1 做好优良老品种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工作北京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国际化名城,市场需求多样。北京果树产业发展是成功的,这些年来北京先后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地引进多个优良品种,同时,北京市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林果良种培育,规范栽培措施,制订了较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在生产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是,北京自身特色乡土品种选育与恢复发展依然不足,如京白梨、郎家园枣、磨盘柿、香白杏、麻核桃等品种;同时一些有着优良变异的果树老品种没得到收集和开发,许多品质好、特色突出的品种已经濒临灭绝;因此应进一步发掘北京市传统果树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果树种质资源库建设,推进一贯的群众普选普报种质资源方法,每年可集中评审1次,同时重视北京地区果树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与优质、抗逆基因筛选、转化、表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协调推进收集、保护与利用工作。
2.2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优良老品种基地建设工作北京市各类果品批发零售网点众多,国外进口的各类果品和全国各地供应的果品琳琅满目,价格从二、三元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但传统的北京本地生产的优质果品占比较小,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据调查,很多老北京人对过去很多本地品质好的果品念念不忘,甚至驱车去郊区寻找,例如北寨红杏,市面上很少,一些消费者只能去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采摘购买,价格比市面普通杏高2倍多,诸如此类的老品种还有郎家园枣、香白杏、佛见喜梨等。这些年来,鉴于主栽果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程度变窄,而广大市民对果品多样化的需求日盛,因此挖掘、恢复和发展北京特有果品势在必行。同时,有计划地按区域布局,建设具有北京地域特色果品基地,并把基地建设与休闲康养、观光采摘、农林课外教育,以及“大数据+智慧果业”等建设相互融合,全方位打造。
2.3 重视栽培技术问题近30多年来,北京市林业主管部门对果树树种的区域化栽培进行过多次论证,基本解决了各地区主导栽培树种问题,同时,有十几种果树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如怀柔板栗、昌平苹果、通州大樱桃、房山磨盘柿、平谷大桃、门头沟京白梨、大兴庞各庄金把黄鸭梨等,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果树管理制度、标准化生产技术还需要完善[5],特别是要突破一些果树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果业经济效益的突破。例如,郎家园枣栽培中需提高坐果率,促进早产、丰产管理技术等问题;鲜食杏中抗晚霜或推迟花期的问题;京白梨果实品质退化问题;平谷大桃规范种植模式、品种抗性、节水灌溉等问题;老果园更新复壮和重茬问题。综合分析,良种+良法才能产出高品质的果品[6]。
2.4 果品营销体系有待完善北京果品有一定知名度,但缺少知名品牌,缺乏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和手段,品牌繁杂,没有“京果”大品牌的影响与效应,出口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旅游销售市场以及省外市场体系分散,营销体系组织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应建立科学的营销信息平台,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从基地到餐桌系统性的营运体系,定位好主消费群体,并适应和满足市场多变的消费模式。
2.5 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好观光果业北京不仅历史文化深厚,也有着丰富的果树资源。北京文化与北京的果树可谓相依相生、相得益彰,从帝王庭院中的柿子树,到民间婚俗中少不了的枣、栗子、核桃,无论色彩艳丽的鲜果,还是品质优良的干果,都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寄托了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平安富贵、多子多福、和和美美的诸多愿望。千百年来,果香、果韵、果魂已深深融入北京人的血液,化为文人墨客的佳作,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京果文化内涵丰富,充分利用果树文化资源结合旅游开发,既可保护与传承果树文化,又可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7]。特别是京都与京果联姻,富有文化,具有活力,做好历史传承,留住乡愁,这对于促进京郊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乡土果树优良品种是首都北京特有的京味,是一张小小的名片,保护和管理好优质乡土果树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其意义重大。北京果树产业建设走在全国林果业的前列,京果资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树种和品种资源选择中不仅注重新的名优品种,而且应当加强传统的特色乡土果树良种发展,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相关管理条例和技术规程,加大政策投入,提高其科技含量,做好生态文化传承,为首都市民乃至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多的原汁原味的京味果品,并留下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