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盛 华宇杰
摘要: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内河水上交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本文主要从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管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船舶数量日益增多,这给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水上安全运输带来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内河水上交通运输承载数量增多,需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有效处理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对策落实到位,是现阶段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 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特殊性
1.1 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相对于道路交通来说,内河水上交通十分复杂,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需要整体船员相互配合才能够保证船舶的安全行驶,防止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现。但是船舶在内河行驶时,难免会遇到恶劣天气,这对船舶的正常.安全行驶造成很大影响,也是造成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国内河水上交通业飞速发展,船舶规模越来越大,船舶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给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新的难度和挑战。
1.2 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现将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目前,水上运输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运输方式,牵涉的人员.财务较为繁多。一旦出现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将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社会也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例如∶2015年6月1日晚上,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号旅游客船因为遇到强对流天气发生了倾覆沉船事故。
1.3 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可控制性比较差
发生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突变的天气。因为很难事先准确预测内河的天气变化,所以很难预判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这就很难有效控制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的出现。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又因为涉及的管理部门比较多,需要处理的程序和环节比较繁杂,导致急救措施难以及时落实,从而错失营救的最佳时机。
2 我国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搜救应急装备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船舶大型化.水上集装箱运输是水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铁水联运.江河海联运的大环境下,海事目前的搜救应急处置能力跟不上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一是现有船艇拖带能力不足,如大型船舶发生搁浅事故,现有的船艇.装备难以及时有效进行处置脱浅,水域也缺乏这方面的社会力量:二是一旦集装箱船.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等特种船舶发生事故.险情,目前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例如集装箱滑落航道,地方海事部门以现有装备搜索起吊难度极大。因此,希望水上应急处置的相关规划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搜救应急装备更新等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
2.2 职责分配缺少合理性
我国水上面积庞大,导致水上执法部门监管范畴广.工作量大。并且当前水上船舶种类繁多,如果只是依赖于海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国家要明确要求农业.水利.海事等相关部门一同参与到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中,加大执法力度。但在实际执法管理过程中,由于主管部门不同.职责分配不合理,容易出现管理交叉现象,无法将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影响最终工作效果。此外,我国相关部门采取的执法方式比较落后,这样不但会影响水运管理工作效率,也会削减水域安全管理执法力度,造成管理质量下降。
3 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措施
3.1 增添搜救设备,培训专业人员
针对水上搜救应急装备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的问题,地方
海事部门一是要加强应急处置硬件物资储备建设。在对现有搜救资源进行普查和整合的基础上,增添专业搜救的多功能船舶和设备,同时发挥社会搜救装备力量的参与,通过政府搜救力量与社会搜救力量的有机结合,更大程度地提升搜救装备的储存,有效地缓解搜救力量的不足。使水上海事由单一的救援装备到多元化救援装备的转变:由小型化装备向大型化装备的转变。二是进一步完善水上搜救应急预案,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环境影响及财产损失,同时定期开展水上搜救和应急处置的相关技能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水域搜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促使水上搜救队伍步人正规化,以适应水上救援种类多,不定因素多的特点。
3.2 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需要把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宣传当做工作要点,向群众普及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知识,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文化宣传,创建良好的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氛围。水上运输安全管理问题是影响我国水上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决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影响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因素较多,因此要求海事工作人员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内容有充分了解,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满足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维护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秩序。
3.3 统筹空间布局,强化基础建设
针对海事部门监管与应急搜救站点配置覆盖面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地方海事机构一是需要根据不同水域.湖泊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对监管.救助.防污力量的不同需求层次,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并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通过合理的布局,有助于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有助于第一时间展开搜救行动。二是助推智慧海事深化进程,提升海事科学监管的保障力。信息化是海事监管最大内生动力,地方海事部门要推进信息化基站.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干线航道视频监控全覆盖计划,切实构建出精细管理范式,提升科学监管的保障力,在监管救助一体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水上搜救网络,加快基地建设,加快船艇建设。
3.4 提升预控.监控能力
在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安全危险点的预防和监控予以重点突出,对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控体系予以不断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对相关的安全防范控制点及关节点的监控要求.监控等级.监控责任以及监控措施予以进一步明确,并将责任严格落实到个人。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在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控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对事故隐患的网络化监控以及多点监控水平。
结束语
一直以来,内河水上交通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最近几年以来,内河水上交通行业更是得以迅猛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采取合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平,为全面促进内河水上交通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齐抓共管内河水上交通安全[J].交通企业管理,2018,33(04):41.
[2] 刘焜.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8):143-145.
[3] 纪昌杰,宋庭新,周伟.水运灾害应急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2016,15(1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