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 刘光清 唐政 冯坤明
摘要:立足于全面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架构的现实,南充作为“成渝南三角”中的次级,南充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口号。如何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如何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的主战场?南充职教将如何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南充职教(集团)是成渝第二城建設技能人才主要保障基地,只有地域特色的技能型人才能确保成渝第二城建设顺利进行,南充职教培养的合格技能人才是成渝第二城建设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南充职教;作用;研究
不久前在天来大酒店成立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研学旅行职教联盟”,打响了职业教育进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一枪。立足于全面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架构的现实,南充作为“成渝南三角”中的次级,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口号。新时代的南充职教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服务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特别是南充本地输送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做出南充职教应有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如何培养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毕业生?二是如何培养具有规则意识和标准意识的毕业生?三是如何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如何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的主战场?南充职教培育出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生产、服务和创新中,起到实体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路径的研究,这就是我们的研究逻辑思路。
南充中高职业院校总量,是除成渝两地之外的第一名!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何配置和利用好这一战略资源,对双城经济圈的健康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南充职业教育现状,我们准备从南充的现实出发,构建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育人机制和体系,构建符合南充职业教育融入双城经济圈“成渝第二城”建设的作用体系。
1.南充职教集团有能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新的职教20条,同时也迎来了国家发展中西部经济大战略实施的契机—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决定实施地的机会。作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支撑才能发展。特别是作为地方职业院校,她的天职就是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因此,职业院校要不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就必须要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观,以地方经济为根,以学生为本,努力实现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作为职业院校特别是地方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特色的硬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有自觉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技能需求的软技能。职业院校要将技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突显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和根本地位。作为职教大市,南充职教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进“政、行、企、校”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对接南充市“155战略”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打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色专业和特色学校,推进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中高职业院校梯次推进,使南充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南充甚至成渝双城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2.将如何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进一步开发和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当然也是西部职业教育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由此也产生了“成渝第二城”建设的概念。如何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机遇,是摆在特别是西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所以,认识到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南充职业院校一次大发展的机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融入实体经济建设,这是认识的核心。同时成渝第二城建设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南充职业教育必须科学地把握,才能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只有把职业教育系统地植入地方经济的顶层设计中,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愿景与使命。
2.1结合专业设置,主动把专业与园区经济和企业对接
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必须与双城区域经济高度挂钩,结合南充和学校自身的条件,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做好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对应连接关系。避免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非所需等情况的出现。客观地讲,现阶段职业教育资源还是相对短缺,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2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坚决主动做实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南充属于西部内地,与成渝基础文化相同,但经济相对落后,与东部沿海有相当的差距。要教育学生认识现实,懂得担当。要他们知道:发展当地经济,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对他们的期望与要求。一方面不能“挑肥拣瘦”选岗位,另一方面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眼睛只盯着“钱”,不安心本职工作,不执着追求事业,难成大师,对企业发展也不利。还要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具有爱岗敬业、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品德和职业道德,才能对本人和企业做到双赢的局面。
2.3结合区域企业特点,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尽量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能做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参与,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合理;另一方面,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办学条件扎实可靠,学生受企业文化熏陶时间长,人才接地气,毕业生在企业今后非常好用。同时,学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而且还可以随时修正,非常有利于学校先于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过程。可以预见,也必然有利于南充建设的实际需要。
2.4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主动完善毕业生考评机制
可以说,学校是特殊工厂,她的产品就是毕业生。在目前的运行机制下,毕业生合不合格是学校一家说了算!由于有的学校对毕业生的考评机制不科学,甚至不健全,所以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学校工作的整体资源配置中,要花大力气建立健全对学生和教师的考评机制,要敢于冲破收费教育的弊端,要高度重视与企业一起培养合格人才,建立产教融合适应地方经济工作建设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并制定相关的教学工作检查和全方位评估指标体系,以推动南充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稳步推进成渝第二城建设工作。
3.南充职教(集团)是成渝第二城建设技能人才主要保障基地
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渝第二城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南充是一个职教大市,中高职业院校达48所,同时南充也是一个人口大市,每年中高职入学人数达近3万人,是技能人才的强大供应基地。南充职教一方面要清楚成渝两地的职教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内江、遂宁、资阳等地方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知己知彼,办好我们自己的职教特色,填充好其它兄弟院校的不足,补充他们的短板,有目的地契合双城经济圈和成渝第二城的经济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地了解企业生存和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期待与需求,预见性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案,及时地将现实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培育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岗位人才。南充职业院校要明确自身定位,自觉引入职业院校现代管理模式,科学提高管理的效率。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不断浸润和锻造教师队伍过硬的职业素养和教学管理水平。如何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是南充职教的责任,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只有地域特色的技能型人才才能确保成渝第二城建设顺利进行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所有经济活动是人来进行和完成的。现代制造经济,如果没有合格的技能人才及其人才储备,完全是不可以想象的。南充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大量技能型人才,由于地理和区位优势,客观上必须首先对接南充本地的经济建设。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聘请著名企业的知名高水平工匠师傅,进课堂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学校教师进入企业,通过参与科研攻关、合作項目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学习体会企业的真实需要,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为企业培养用得着留得住且很实用的人才,建立起这种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人才供给机制,也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能得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理想结果,才能确保成渝第二城建设顺利进行。
5.南充职教培养的合格技能人才是成渝第二城建设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是当下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自愿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使教学生产理论联系实际,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把理论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教育培育模式有机统一,坚持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产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整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育的五个环节(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实训、见习、顶岗实习),培养全面合格的技能人才,这也符合企业的岗位技能人才观。通过情景式的实践教育,让学生深刻体验生产实训过程的技术要求,工艺内涵,以及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和精神品格,在多次的生产实训过程中,逐步培养出对技术的高度尊重、对专业的充分景仰,进而形成技能人才的内在品格,满足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同时也就加强了经济圈企业产品质量的市场竞争能力,在体现职业院校作用的同时,增强了企业对学校的依靠,贡献了职业院校在双城经济圈特别是“成渝第二城”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输出合格技能人才是促进南充经济建设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
6.结论
国家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大战略,是南充职教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如果南充职教(集团)摆正位置,狠抓内涵建设,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特点,主动对接企业,产教融合,将如何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全过程,明确合格技能人才是“成渝第二城”建设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机制,努力把南充职教建设成为南充经济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确保“成渝第二城”建设顺利进行。
南充市社科课题:课题编号NC2021B175。
作者简介:罗城1963.11~,男,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工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