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想象力便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在小学语文閱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而想象力则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生由于思维还不定性,可塑性强,同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为想象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具有想象力的人可以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能不断地推动时代的发展进步。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课文留白引导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有一定的用意,其中不乏一些刻意留白的文章,这些便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最好阵地。对此,语文教师除了讲解书本中呈现出来的知识以外,还应对文章进行深入挖掘,使其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有一段写道: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文中的省略号便为学生留出了想象的空间。学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发问:文中的省略号省去了九寨沟的哪些奇观异景呢?大家能不能通过课文想象出九寨沟真正的样子?这时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描述自己所想象出来的画面。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想象活力的基础上,教师再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九寨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在美丽的画面当中对学生的想象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使他们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想象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
二、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插图,这些图画丰富多彩,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有力助手。但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通过这些插图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要从插图入手,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使图文结合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搜集一些有关的图片拿到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在进行讲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对图片的内容进行想象,然后再进入到课程学习中,这样,学生有了想象的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刻。如在教学低年级古诗《春晓》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出示图片——满地的落花,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景物想象一下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景象发生的时节等。在学生兴致勃勃地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以后,教师再对古诗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便容易多了。
三、借助生活阅历进行想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此,教师在教学某些文章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其展开想象。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西湖》等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去过天安门广场/西湖呢?可不可以把你自己看到的景象给同学们描述一下?这时,教师可以让去过的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对自己旅游时的所见、所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于那些没有去过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听过的或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有关这些景点的特色进行充分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的时候,教师再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角色体验进行想象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具有爱玩、爱闹的性格特点,对于角色体验也是情有独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那些情节比较丰富的文章,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的任务,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想象去扮演特定的角色。这样的形式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语文课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阵地,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除了以上几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如通过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想象、通过生动的情景描写进行想象、通过声音进行想象等,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挖掘,不断探索,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服务,为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盛爱兰.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0(12):190-191.
[2]李文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