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宝麟 王晶鑫 王登辉 杨名捷 黄铖 杨印朝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水平高,事故发生的比率逐年下降,但是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死亡人数仍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安全的不断重视,大型企业集团在安全生产上表现情况较好,无安全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次数比例下降。但中小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主要集中在中小规模企业。据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事故发生率逐渐升高[1]。中小企业的工人学历不高,对安全的认识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没能有效落实,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学者对企业安全事故中工人的安全意识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傅贵等[2]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安全意识等的不足;徐向东[3]重点研究了安全意识的构成以及运作机制,并引入安全观念因素,从而拓宽了安全事故预防的范畴;赵旭光[4]明确了安全意识的概念,着重论述了安全意识的性质,认为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以及反馈。同时,还有不少学者分别重点针对建筑、煤矿、交通、航空等特定行业的工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如姜沁瑶[5]、王心怡[6]、张宇婧[7]等,但基于中小规模企业工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不足。梅强等[8]从安全氛围、安全文化等方面对安全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王倩[9]研究了中小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但均未对安全意识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剖析。而安全意识作为影响中小型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设计了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工人的安全意识的调查问卷,并在山东省内各工地进行调查,运用 SPSS软件中的信度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提取因子,并根据开放式访谈结果对所得公因子进行校验和调整,最终得到中小企业工人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小企业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控制及安全意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首先运用文献综述法并结合“2-4”模型编写调查问卷,在山东省内多家中小型企业对一线工人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与因子分析,初步得到影响因子。为了全面了解真实情况,选取调查问卷的部分指标对先前部分被测群体开放式访谈,对访谈结果分析概述。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对初步得到的影响因子进行调整,最终得到影响中小企业工人的影响因素。
调查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调查,即人员基本信息;第2部分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测量题,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结构
“2-4”模型认为,任何事故都至少发生在社会组织之内,其原因分为组织内部原因和组织外部原因,其内部原因分布在组织与个人2个层面上。组织层面上的原因分为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个人层面上的原因分为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与物态。基于此,本文从个人和组织2个层面选取调查指标。参考文献[1-12]和已有相关量表,运用文献综述法,提出21个调查指标。
(1)个体层面,即工人对安全的外在表现与内心活动。傅贵等[10]在其研究的“2-4”模型中认为影响个人的习惯性行为中主要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共5个方面;张江石等[11]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预控方法的研究中,曾选取安全沟通、设施满意度作为调查方面;王心怡[6]通过分析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因素,得出结论薪酬满意度、安全氛围感知水平、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张宇婧[7]在研究中认为影响因素有安全行为倾向、心理素质等方面。姜沁瑶等[12]在对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调查中认为员工安全关注度对安全意识的影响很大。结合当前社会背景,生产力发展迅速,工人仍然出现安全意识麻痹,行为习惯不良的情况,选取安全知识技能、安全行为习惯、薪酬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安全氛围感知水平、安全责任意识、工作压力、安全心理情况、安全关注情况、员工参与、安全沟通、设施满意度、安全生理共13个方面。
(2)组织层面,即企业的安全文化宣传、提供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奖惩制度等手段以起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目的。“2-4”模型认为组织主要是由于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从而对工人安全意识产生负面影响[10];姜沁瑶等[12]在研究中表明组织层面中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占主要部分;张江石等[13]通过对安全管理实践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认为安全交流与反馈、安全培训及激励制度对工人的安全意识有显著影响。结合当前社会背景,部分企业出现管理层安全水平不过关,玩忽职守,并且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不会使用便匆匆投入生产等情况,选取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监管制度、安全重视程度、安全交流与反馈、安全培训及激励制度、管理承诺、安全素质、科技学习共8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编制员工安全素质影响因子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采用Liker分级法的五点评分法[14]。问卷中题项设置为:“非常不符合”项定为“1分”,“不符合”项定为“2分 ”,“不清楚 ”项定为“3分”,“符合”项定为“4分”,“非常同意”定为“5分”。
对山东省多个企业进行调查,根据单位大小和人数等实际情况,每个单位选取10~30名一线普通工人进行调查。采用统一发放、统一填写、统一回收的方式。对于无法独立填写调查问卷的工人采用帮助一对一填写。共发放16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92.3%。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93.6%和6.4%。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如图1。
图1 文化程度分布
2.3.1 因子分析
利用SPSS 22.0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根据可靠性分析结果,该问卷的信度系数值为0.951,大于0.9,问卷信度可接受,见表2。
表2 问卷可靠性分析结果
检验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KMO)为0.889,大于0.6,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数据可用于因子分析研究。以及数据通过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5),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3。
表3 问卷校度检验结果
根据相关系数矩阵与反映像相关矩阵,变量间相关系数足够高且相关矩阵整体显著,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删除共同度低于0.4、因子载荷全低于0.4的变量,和与因子对应关系出现严重偏差的题项后重新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旋转,得到满足要求的旋转成分矩阵。删除只包含1个变量的公因子,最终得到10个公因子。此10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18.186%、14.597%、7.061%、5.065%、4.859%、4.812%、4.776%、4.763%、3.416%、2.43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9.966%。
2.3.2 因子命名
因子1主要考察工人对预防安全隐患的措施,反映安全知识的运用,命名为安全思维能力;因子2在组织层面对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和培训等方面载荷较高,反映组织对安全的投入及付出,命名为安全重视程度;因子3主要考察工人对工作场所、单位等环境条件的满意程度,命名为工人心理满意度;因子4主要在工人关于安全讨论上载荷较高,命名为安全交流程度;因子5主要在安全监管方面载荷较高,命名为安全监管;因子6主要在器材与设备培训方面载荷较高,命名为安全知识技术;因子7主要考察工人对安全的参与,命名为安全参与度;因子8全部分布在设置的安全文化宣传维度下,命名为安全文化宣传;因子9分布在对不安全行为的制止,命名为安全责任意识;因子10主要分布在单位是否定期体检、是否关注工人身体健康,从组织方面考虑命名为关心程度。各因子命名及所含内容,见表4。
表4 因子分析及累计贡献率
续表4
为了更全面、真实的获取数据,减少问卷测量题的主观性并深入考察测量题中无法体现的内容,设计了20道开放式访谈问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知识技能、安全意识、安全感知、安全交流、安全管理这5个方面。
(1)安全知识技能水平。根据答题情况显示,86%的人不清楚安全帽的使用年限,可见对劳保用品的认识不深入。而对自己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使用工具比较熟悉,数据显示73%的人知道清除工作场所散布的有害尘埃应该使用吸尘器。由此可知,工人在安全知识方面掌握较差,主要由经验所得。
(2)安全意识水平。绝大多数工人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但多数反映安全培训等内容枯燥乏味。根据答题情况,95%的人会在上岗前认真检查自己的劳保用品,85%的人会在乘车中系安全带。由此可知,工人在安全意识水平方面受到多方面影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安全感知水平。能感受到企业的安全文化宣传,但是在安全知识方面却掌握较差。根据答题情况,77%的人认为企业经常开展安全文化宣传等主题活动,只有不到1%的认为企业从未开展过,64%的人能记得安全培训所讲的内容。由此可知,工人感知水平显示良好,但接受程度不高。
(4)安全交流程度。安全交流程度显示较好,但是交流只限于车间安全负责人与普通工人之间,工人与领导层跨级接触较少。根据访谈显示,几乎所有人认为安全员十分关心自己的安全,同时自己愿意将小隐患报告给安全员。
(5)企业安全管理。大部分认为安全管理制度对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有一定作用,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而内容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和修改。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安全制度完善与否处于无所谓态度。
工人在安全知识方面得分较低,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弱,理论与操作是相互影响的。安全思维能力是对安全知识的主动运用,没有良好的安全知识技术,也不会拥有良好的安全思维能力,对避免危险、预防事故的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二者是递进延伸的关系,因此将因子1与因子6合并为安全思维能力。
工人在发现隐患之后不选择主动上报,大多数是由于怕受到责罚。少数工人与安全负责人之间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如果两者之间能够形成融洽的关系,那么对不安全行为的批评指正也不会有赌气、怀恨等危险心理因素。因此,改善工友间、工人与安全负责人间的人际关系,对促进交流程度及安全意识提升,减少事故发生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将安全交流程度因子调整为安全人际关系因子。
安全参与度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强。根据统计显示,超过70%的工人在非工作时段不会针对安全进行交流。所以企业方面应着重加强积极性,提升参与度,进而提高安全意识水平。因此,将安全参与度因子调整为安全积极性因子。
根据访谈结果,年龄较大的工人对安全的认识、责任意识远比年轻工人要高。不少年轻工人认为偷个懒也无所谓,但是这种思想是及其危险的,事故往往就发生在思想滑坡的那几秒钟里。要努力使“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责任意识,对提升安全意识与减少事故发生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安全责任意识因子的命名是合理的。
多数企业的安全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不忘安全的前提。与工人直接接触的车间安全负责人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往往是避免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在安全方面的经济投入也是影响安全的一大因素,通过机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来减少人力投入或提升本质安全。因此,安全重视程度因子的命名是合理的。
作业面安全管理工作执行力度差,不能在工地形成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安全氛围,调研发现存在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或玩手机的现象。某些企业存在安全部门职责落实不清的问题,企业对安全的监管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能否消除隐患。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运用行为安全方法有助于培养安全习惯、提升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因此安全监管因子的命名是合理的。
有66%的人不知道企业的安全理念,大多数人能感知到企业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文化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安全理念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高,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主动应用理念的思想,提高安全业绩。所以,安全文化载体必须用清楚、明确、生动的形式表达出安全理念的含义,否则这个安全文化载体就是无用的[13]。因此安全文化宣传因子的命名是合理的。
大部分工人反映休班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加班不合理。没有温馨环境的营造,工人对企业归属感不强,作业时也会没有动力,带着消极心理去作业,极易发生危险。因子3心理满意度是从工人角度对企业物质环境的满意程度,因子10组织关心程度是从企业角度对工人物质环境的关心程度或重视程度。心理满意度是组织关心程度的体现。没有良好的关心程度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满意度,对事故预防的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将因子3与因子10合并为人性化建设因子。
(1)本研究从“2-4”模型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得到当前中小规模企业工人的安全意识主要受到个人方面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人际关系、安全积极性、安全责任意识及组织方面的安全重视程度、安全监管、安全文化宣传、人性化建设因素的影响。
(2)本研究有助于完善中小型企业工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体系的建立,从各个维度指出了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型企业事故预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