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张量成像与细胞密度的关系分析

2021-10-25 08:49陈爱娣曹满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6期
关键词:磁共振良性密度

陈爱娣,曹满瑞

(1.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深圳 518115;2.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115)

0 引言

在近些年发展中,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得以提高,导致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乳腺癌患者在早期发病中,相应的症状不够显著,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1]。因此对患者展开早期诊断是尤为重要的。磁共振是临床中的重要诊断技术,在软组织中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并且表现出无创性检测。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乳腺癌患者中将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细胞密度检测进行实施,可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进行提高。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相关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在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开展,选择1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疾病诊断,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以良恶性肿瘤为主,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每组各65例。良性肿瘤组年龄46~62岁,平均(55.34±2.77)岁。恶性肿瘤组年龄45~64岁,平均(56.04±2.3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小,P>0.05,符合组间比较标准。患者在了解和掌握本次研究工作后,愿意参与相关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将MRI扫描仪进行应用,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此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选取俯卧位,扫描部位为双侧乳房,将其悬放在矩阵线圈空洞中,并注意将MRI展开,给予其常规扫描。DTI序列,主要为横轴位平面回波序列,TR/TE=6900 ms/90 ms,FOV380 mm×285 mm,矩阵则设置为145×190,对应的层间隔/层厚=0 mm/5 mm,b值控制在0、1000s/mm2,在进行MRI阅片后,对数据进行统计,系统对平均扩散程度进行计算和检验,同时检验FA,本征值λ1,对数据进行测量,主要进行3次,并对三次计算值取平均值。对本次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细胞密度分析,将其中5个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切片处理,每一个切片均需要随机选取2个视野,并对本次研究所采取的标本进行切片处理,将每一个切片随机选取两个视野,在完成病理图像扫描后,将Adobe Photoshop4.0ftware软件进行应用,进一步展开细胞密度分析。肿瘤细胞密度主要为10个视野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对乳腺癌的良性病变患者和乳腺癌的恶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对比,主要比较MD和FA,λ1,对其数据进行统计,随后将Adobe Photoshop4.0software软件进行应用,展开细胞密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统计学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χ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MD,FA和λ1方面的数据差异均相对较大,良性病变组的各项数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对患者MD,FA和λ1值的统计比较()

表1 乳腺癌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对患者MD,FA和λ1值的统计比较()

组别 例数 MD(×10-3mm2/S) FA Λ1(×10-3mm2/S)良性病变组 65 1.54±0.01 0.23±0.01 1.89±0.02恶性病变组 65 1.02±0.02 0.16±0.02 1.24±0.01 t-4.304 3.004 4.102 P-<0.05 <0.05 <0.05

2.2 细胞密度比较。良性病变组患者的平均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密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细胞密度比较()

组别 例数 平均细胞密度(%)良性病变组 65 10.24±2.03恶性病变组 65 14.34±3.23 t-5.694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发展建设的逐渐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得以提高,导致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遗传,年龄和服用激素等相关的,但是从临床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患者的具体病因还不够明确。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出乳腺肿块,乳头乳晕异常和腋窝淋巴结节重大。在实际发展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患者发病后,通常已经到中晚期,早期的辨别难度较大,因此进行临床诊断是尤为重要的,是保证患者预后恢复的重要基础[2]。

磁共振检查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中进行医学检查的主要技术,相对成熟,磁共振在软组织中的应用尤为显著,并且属于无创性技术,因此,临床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磁共振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在对MRI检查技术进行应用时,可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观察,帮助医生诊断具体情况,进而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3]。

在一般情况下,生物组织内的微观运动还包括水分子弥散性运动和毛细血管内血流运动,ADC会在弥散作用和关注因素影响下受到干扰。微循环内部家兴弥散系数在与纯水的弥散系数相比,其系数更高,但是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脑肿瘤的肿瘤毛细血管内部的流动血液通常只占水分中的一小部分。乳腺癌肿瘤患者中,虽然其恶性病变比良性病变的血管含量耕读,但是其ADC药却比良性肿瘤小。其表明水分子弥散可作为乳腺癌肿瘤ADC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水分子弥散也会受到其他两个因素的影响,主要为生物膜结构限制和大分子物质的吸附影响。一旦细胞存在繁殖旺盛的情况,其密度较高,则对应的生物膜结构对水分子弥散的限制性作用也会越大[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MD,FA和λ1和平均细胞密度方面的数据差异均相对较大,良性病变组的MD,FA和λ1数值更高,而平均细胞密度则更低,各项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的生长更为活跃,对应的细胞密度更高,ADC更小,但是如果恶性肿瘤的细胞密度较低,则会体现出较大的ADC从而导致误诊率的增加[5]。因此,针对炎性病变和导管内乳头状瘤此类细胞密度则相对较高,良性病变与患者的弥散成像方法和恶性肿瘤辨别方法并不合适[6]。针对细胞密度相对较低的乳腺瘤患者来说,在将弥散成像的恶性肿瘤鉴别方法进行应用时,其对应的价值更高。在弥散成像时,ACD所受到的关注影响较大,因此,其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临床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其进行加强,促进技术的不断改善,保证诊断有效率[7]。

综上所述,在临床展开诊断工作过程中将磁共振张量成像技术进行应用,可有效诊断患者症状,临床诊断有效性较高。同时,细胞密度在肿瘤ADC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良性密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