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广萍,韦红艳
(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 肾病风湿病科,广西 河池 547000)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引起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出现剧烈关节疼痛,并伴有发热症状,这一症状与细菌感染十分相似,临床中极易出现误诊情况[2]。然而,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因此,临床需准确鉴别细菌感染。目前,病原学培养是鉴别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细菌感染的诊断“金标准”,但该检查耗时较长,诊断结果获取较慢,耽误治疗。近年来,随着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炎性指标被逐渐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则是较为常见的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血清PCT含量极低,若出现严重感染时,该指标会迅速升高,能有效反映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情况[3]。而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血清PCT水平变化和对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效果,对85例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接收的85例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85例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35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细菌感染组男28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52.37±10.69)岁;体重47~88 kg,平均(60.39±10.25)kg。非细菌感染组:男42例,女8例;年龄25~70岁,平均(52.30±10.61)岁;体重45~90 kg,平均(60.45±10.26)k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血尿酸测定、肌骨超声、X线、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腋下体温>37.5℃者;经临床症状、血、痰等病原微生物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继发性痛风者;合并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入院前使用过退热药物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正常开展。
1.2 方法。两组的均进行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和PCT水平检验,具体方法如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并将血液标本成两份,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保存。取1支试管进行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主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XN-10(B4)完成检验。取剩下1支试管,检验人员以3500 r/min转速对标本进行15 min离心处理,留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020)进行CRP水平检验,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MAG LUMI X8)进行PCT水平检验。阳性诊断标准:WBC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0;CRP>5 mg/L;PCT≥0.05 μg/L。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同时,分析各炎性指标对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炎性指标在鉴别 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细菌感染中的鉴别诊断效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比较。如表1所示,细菌感染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比较()
PCT(μg/L)非细菌感染组 50 12.58±1.52 0.81±0.05 12.05±1.06 1.23±0.24细菌感染组 35 14.89±1.61 0.88±0.07 14.85±1.23 1.71±0.28 t - 5.22 4.07 8.62 6.51 P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WBC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CRP(5mg/L)
2.2 各炎性指标对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效果。如表2所示,PCT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
表2 各炎性指标对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效果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且男性发生率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年龄日趋于年轻化[4-5]。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关节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在临床中,若未明确鉴别是否为细菌感染性关节炎,则会延误病情,增加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尿酸结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据本次研究表明,细菌感染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该结果提示,与非细菌性感染患者相比,细菌性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当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可能存在全身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使得大量炎性因子释放,进而促进PCT水平升高;且PCT作为反映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患者为细菌感染时,该指标水平则会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和PCT水平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19%、62.38%、79.48%、91.25%;特异性分别为71.95%、56.34%、55.09%、81.57%,其中PCT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可见,血清PCT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中的鉴别诊断效果显著。究其原因,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生成的可溶性糖蛋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该因子的血清含量极低,且十分稳定[6]。一旦机体出现细菌感染,细菌内毒素会刺激肠道、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PCT,使得血清PCT含量快速升高,并在12 h内达到峰值。同时,相较于其他阳性因子,PCT在细菌感染状态下水平升高更快,且在严重感染状态下会维持较高的水平。予以相应治疗后,随着机体的感染程度下降,PCT水平也会随之下降。然而,在免疫性疾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或 病毒感染时,PCT水平仅出现轻微波动或无升高情况。由此可见,PCT水平仅在细菌感染状态下出现迅速升高情况,故该因子鉴别诊断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在临床中,若发现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伴有发热症状,则可进行血清PCT水平检验,以通过分析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来鉴别患者是否为细菌性感染,进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加快患者病情缓解。
综上所述,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血清PCT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不足:由于此次研究样本量少、研究周期短等因素影响,导致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后续还需加大研究样本量、延长研究周期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