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肠止泻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5-羟色胺水平影响的研究

2021-10-25 08:49王洁晨刘红燕牛建海王庆艳李紫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6期
关键词:脾胃综合征血清

王洁晨,刘红燕,牛建海,王庆艳,李紫健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0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drome,IBS)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不适感,伴随大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属于非器质肠道功能紊乱病症,据统计其患病率高达10%~20%[1],该病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2]。罗马Ⅳ将IBS分为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最多,约占2/3[3]。此病症是消化界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因其患病率高,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晰,发病机制研究艰难,治疗欠缺长久有效或可治愈的药品,病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危害。5-羟色胺(5-HT)是消化道关键的信号分子,能够激活神经细胞进而造成内脏器官高敏感性的产生[4]。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设立解决重大疑难疾病项目,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脾胃科承担了“肠易激综合征”的项目。本项研究旨在观察我院院内制剂“安肠止泻散”对肝郁脾虚兼寒热错杂型IBS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5-HT水平的影响,以期为IBS-D治疗提供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我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检测,2组病人入组前在性别、年纪、病程、症状程度等层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5];②中医诊断标准: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6]诊断标准。符合肝郁脾虚兼寒热错杂证。纳入标准:①符合IBS-D西医方面诊断标准;②符合IBS-D中医学诊断标准;③年纪18~65岁;④基准线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得分>75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分组。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每次0.1 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安肠止泻散”,每次口服9 g,早晚分服。方药组成:炒白术3 g、党参2 g、茯苓2 g、炙甘草2 g、黄连1 g、干姜2 g、诃子1 g、桔梗1 g、桂枝1 g、白芍2 g,由我院制剂室加工为散剂,用姜枣汤冲服:生姜3 g,大枣6 g。疗程为4周。重症每次18 g,日二次。观察指标。①运用IBS-SSS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及整体疗效;②运用IBS-DSQ评价不一样的治疗方案对排便状况的影响;③参考《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价病人肝郁脾虚兼热寒错杂症的好转状况;④于治疗前后,收集病人空腹静脉血,选用酶联免吸附试验(ELISA)测定方法检测5-HT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偏差()表明,2组间对比分析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个组治疗前后对比分析选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对比分析以%表明,选用χ2检测。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病人IBS-SSS得分状况对比分析。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73.33%,2组对比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左右IBS-SSS積分对比分析()

表2 2组治疗前后左右IBS-SSS積分对比分析()

组别 时间 腹痛程度 腹痛频率 腹胀程度 排便满意度 对生活影响 总分治疗组 治疗前 35.78±21.13 43.35±32.64 26.78±21.57 57.17±23.10 63.47±21.12 231.57±72.78治疗后 20.56±15.57 24.15±19.67 15.54±14.16 35.33±15.29 38.40±13.79 137.51±57.67对照组 治疗前 37.79±20.37 45.78±29.48 31.79±23.57 54.83±21.27 62.53±16.15 233.46±67.45治疗后 24.17±15.51 26.52±19.79 24.12±16.25 47.18±12.56 48.44±14.77 168.67±55.61

表3 两组患者IBS-SSS总体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大便性状改善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大便性状改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大便性状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n,%)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5-H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较()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77.55±27.61 358.14±26.95*对照组 30 382.13±29.07 285.36±22.54*t-0.626 11.346 P-0.534 <0.001

3 讨论

IBS源于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据其主要症状,在古医籍中属于“泄”“脾泄”“闭”反复发作的腹痛即泄,泄后痛消,病程长,反复发作的主要症状,归类于现代中医内科“泄泻”范畴。

中医对于“泄泻”的病因病机认识,尽管泄泻的病发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衡相关,但与脾胃失衡关联更紧密,但凡能影响脾胃作用的因素,皆可变成泄泻的发病要素。脾胃在五行中同属于土,脾在脏属阴,胃在腑属阳,脾以阳气用事,胃需阴液滋润;脾喜燥,胃喜润。脾胃同居中土,使人体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升降协调,则纳化如常。《寓意草》云:“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归于肺,而灌溉百脉,水谷之气下达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胃升降失调,清气沉于下则生泄泻诸疾;胃不降浊,湿阻于中,络脉不通,则腹痛。另一方面,肝木与脾土,《医碥》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若两者之间失衡,则“木横克土”或“土反侮木”及“木不疏土”。其中,“木横克土”与“木不疏土”均会使脾之升清、胃之降浊功能失调,而见痛泻之证,这也是IBS-D肝郁脾虚证辨证论治的依据。针对寒热错杂证则是依据李东垣的“阴火论”,《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据以上病机认识,我们确立了健脾温中止泻兼泻阴火的治则,创立“安肠止泻散”,方以小建中汤合四君子汤、黄连汤加诃子而成方。小建中汤源自《伤寒论》,由桂枝汤化气和阴阳的基础上,加大芍药的用量,而成甘温建中阳,甘辛合化,又有和里缓急之功。因于“五脏气血皆虚从中治”,为了加强健脾止泻之力,将饴糖改为四君子汤,根据健脾补气使机体的消化吸收、生化反应得到提升,至修复后,把饮食精华转化为气血,以养五脏。则肝气平,君火归于心。黄连汤源自《伤寒论》,全方平调寒热,和胃降逆,费伯雄“变姜连泻心之法而为升降阴阳之法,寒热并用,补散兼行,和法之最佳者。”黄连、干姜为一组对药,黄连苦寒泻胸中积热,干姜辛温散脾胃之寒止泻利。收涩药选用诃子,该药功同罂粟壳,止泻效佳,但无成瘾性。安肠止泻散在临床应用的实验研究中,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IBS-SSS积比较分、IBSSSS评分、IBS-SSS总体疗效、大便性状改善比较均表明安肠止泻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中,诸说纷纭,但“内脏高敏感性”得到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将其视为IBS的核心发病机制。Ritchie等在1973年初次报导了IBS病人存有内脏器官感觉异常。有参考文献报导:IBS病人中直肠高敏感率是64%,在其中混合型IBS病人中直肠高敏感率达到89%[8]。5-HT作为一种促肠道动力的化学物质需要通过与肠道表面的5-HT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5-HT的受体已发现有6种亚型,其中分布最广泛与胃肠动力关系最密切的是5-HT4,调节5-HT4受体通道从而有可能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有研究报道:IBS-D病人血清5-HT水平明显高过正常人,且直肠痛疼阀值减少,两者呈负相关[9-10]。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2组病人治疗后,血清5-HT比治疗前降低,且安肠止泻散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安肠止泻散可能是根据调整5-HT4蛋白激酶受体通道,进而减少血清5-HT值,使IBS-D病人直肠痛疼阀值提升,进而改进IBS-D病人腹疼、肚胀、腹泻的症状。

猜你喜欢
脾胃综合征血清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Chandler综合征1例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考前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