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2021-10-25 10:23莫银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颈动脉多普勒

莫银莹

(苍梧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广西 梧州 543100)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占神经系统疾病的25%~50%,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患者管腔闭塞、管壁破裂出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过程,是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故尽早确诊,可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式、改善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超声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多种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该检查方式具有检查过程便捷、迅速、经济及无创等优点,可在临床多次反复应用,在诊断脑血管病过程中,能够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判断斑块内部成分和形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3]。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于苍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参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48~74岁,平均(62.58±8.8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49~73岁,平均(61.22±8.91)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者;经临床表现、颅内CT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者;均无严重器质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者等。排除标准:与受试者沟通存有障碍;患有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合并颈动脉外伤、动脉炎疾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被检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如下:选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飞利浦医疗有限公司,型号:EPIQ5),频率为5~10 MHz,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嘱其头部偏向一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声束、血流方向夹角控制在60°内,依次检查患者胸锁乳突肌内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等,并观察颈动脉壁结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等情况,在近膨大处与膨大处颈总动脉后壁对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DMFR)、阻力指数(RI)等。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研究对象斑块数目进行对比,颈动脉IMT1.0~1.2 mm则为内膜增厚,颈动脉IMT>1.5 mm则判定为斑块形成[5]。②将两组研究对象斑块类型进行对比。依据超声检测结果将斑块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低回声软斑块;中等回声扁平斑块;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回声强弱不等的混合斑块[6]。③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影像学图片。④将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IMT进行对比。⑤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斑块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斑块数目 试验组患者单发、多发斑块占比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无斑块占比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斑块数目比较[例(%)]

2.2 斑块类型 试验组患者硬斑块、软斑块占比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混合斑块以及扁平斑块占比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斑块类型比较[例(%)]

2.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影像学分析 患者,女,喘息气短5年,胸闷、胸痛半年,加重10 d,超声检查显示,双颈总动脉多发粥样硬化(硬斑块),呈团块状强回声,轮廓清晰,后方伴有声影,见图1;患者,男,73岁,左侧肢体反复麻木无力2周入院,超声检查显示,左颈总动脉内软斑,呈低回声,见图2;患者,女,75岁,因运动性失语 1个月入院治疗,超声检查显示,有颈总动脉内混合斑块,低回声内可见强回声,见图3;患者,男,79岁,口角歪斜伴左侧肢体乏力1 d余,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壁上可探及数个混合回声扁平斑块,见图4。

2.4 颈动脉IMT 试验组患者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IMT比较(±s, mm)

表3 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IMT比较(±s, mm)

组别 例数 左侧 右侧参照组 66 0.82±0.10 0.83±0.08试验组 66 1.51±0.18 1.49±0.17 t值 27.223 28.538 P值 <0.05 <0.05

2.5 斑块分布情况 试验组患者210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119块分布在颈动脉交叉处,占比56.67%;58块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处,占比27.62%;33块分布在颈总动脉,占比15.71%。参照组研究对象30个斑块中,有15块分布在颈动脉交叉处,占比50.00%;8块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处,占比26.67%;7块分布在颈总动脉,占比23.33%。两组均以颈动脉交叉处最为多见。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血管狭隘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是指动脉壁增厚,同时失去弹性的各种疾病总称,也是动脉硬化的常见类型,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严重时可累及全身血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特别是针对弹力性、增生性、退行性及非炎性反应性病变。相关研究表明,动脉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损后,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预防脑血管病发病的关键[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超声技术不断完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该检测技术是目前临床观察颈动脉血运和血管壁构造的常用方式,能够清楚显示出患者颈动脉血管壁情况,成像清晰;医师能够通过观察成像图,直观地对血管内壁是否存有斑块,以及斑块大小、数目与位置情况等进行了解,且该检测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和安全等优点,患者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能够较为准确、有效地对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态进行评估,以此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8-9]。除此之外,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楚显示出斑块形态、位置及大小等情况。颈部斑块数量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准之一,斑块数量越多,形成微栓子与引发脑血管病风险也越大。本文结果显示,对比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单发、多发斑块占比均高,无斑块占比较低,表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动脉斑块情况对诊断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以硬斑块与软斑块最为常见,且较参照组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为,硬斑块结构一般会引发纤维化以及钙化,脱落较难,而软斑、混合斑块和扁平斑块主要是源于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构成,纤维帽越薄,斑块越易脱落。在脑血管病变中,依据疾病性质不同,其斑块组成也存有一定差异[10]。本文研究得出,两组研究对象的斑块以颈动脉分叉部位最为常见。分析原因可能为,颈动脉分叉部位血流速度缓慢,脂质与炎性物质易发生沉积,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IM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之一,随着IMT增厚,管腔狭窄,引发各种斑块,并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造成供血不足的现象,加重患者病情。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综上,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早期临床诊断结果,并且能够清楚显示出内膜增厚和斑块变化的实际形态,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理论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颈动脉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