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璐
(徐州仁慈医院中医妇科,江苏 徐州 221001)
慢性盆腔炎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广泛粘连、组织被破坏等,除上述症状外可能还存在不同的后遗症,例如继发不孕、慢性盆腔痛等,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困扰和精神压力。甲硝唑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但是针对病情反复和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在采取抗生素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应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1]。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妇人腹痛”范畴,主要由于病邪内侵,从而导致湿热瘀毒,日久则气血瘀滞、络脉失和,甚至结成瘀块。涤痰逐瘀方由枳实、半夏等药材组成,能够发挥活血散瘀、祛湿解毒等功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涤痰逐瘀方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10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32.58±2.71)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41±2.16)年。观察组患者中年龄18~55岁,平均(32.17±2.6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14±2.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中医妇科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量增加者;经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者等。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病变者;伴有精神疾病者;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者等。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硝唑片(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092,规格:0.2 g/片),0.2 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口服涤痰逐瘀方,药方组成:枳实、半夏、陈皮、苍术各10 g,赤芍药、牛膝、炮穿山甲、水蛭、酒大黄、丹参、桃仁各5 g,对于湿热者可增加土茯苓、黄柏、萹蓄各10 g;寒凝证型者可增加肉桂、小茴香各10 g;气虚者增加黄芪30 g,党参10 g;气滞证型者增加川楝子、木香及台乌药各10 g,每日1剂水煎200 mL,100 mL/次,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中医妇科学》[4]中的判定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痊愈为采取治疗措施以后临床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积分降低>95%;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积分降低70%~95%;有效为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后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临床症状积分下降30%~69%;无效为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且存在加重趋势,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包括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月经异常症状积分,各项总分均为5分,分值越低,代表症状改善越好。③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3 000 r/min,5 min)处理后,取血清,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④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②。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例(%)]、(±s)描述,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临床症状积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月经异常等)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
组别 例数 下腹部坠胀 腰骶部酸痛 月经异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3.36±0.44 1.38±0.28* 3.41±0.41 1.63±0.34* 3.56±0.48 1.59±0.68*观察组 25 3.42±0.39 1.14±0.15* 3.47±0.43 1.12±0.25* 3.62±0.42 1.07±0.32*t值 0.510 3.778 0.505 6.042 0.470 3.46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免疫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g/L)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g/L)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
组别 例数IgA IgG Ig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1.44±0.51 1.67±0.32* 7.32±1.45 11.38±1.27* 1.23±0.22 1.58±0.19*观察组 25 1.45±0.49 1.98±0.14* 7.34±1.43 15.85±1.38* 1.22±0.24 1.89±0.12*t值 0.071 4.438 0.049 11.917 0.154 6.89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4:白细胞介素-4。
组别 例数TNF-α(pg/mL) IL-1β(pg/mL) IL-4(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70.74±7.16 41.08±6.14* 33.74±3.52 22.38±2.65* 55.73±7.46 64.08±7.25*观察组 25 70.35±7.24 28.67±4.32* 33.82±3.68 17.15±1.85* 55.46±7.29 76.39±7.19*t值 0.192 8.265 0.079 8.091 0.129 6.0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慢性盆腔炎是因手术、经期不洁等导致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发生的炎症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月经不调等。甲硝唑对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其主要通过对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最终致细菌死亡,但易引发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气血壅滞,湿热博结、久病多虚,因此需遵循活血化瘀、益气消肿等治疗原则。涤痰逐瘀方中半夏、陈皮及苍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赤芍药、枳实化痰散痞、消肿;桃仁、丹参可活血祛瘀;牛膝利尿通淋;炮穿山甲、水蛭逐瘀消肿;酒大黄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可起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缓解痛经、月经紊乱及腰腹疼痛等相关症状具有积极意义[6];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炎症反应较为强烈,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血清IgA、IgG、IgM作为机体内免疫球蛋白,可伴随免疫功能降低而下降。涤痰逐瘀方中的多糖成分可与体内淋巴细胞相结合,促进有丝分裂,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7]。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涤痰逐瘀方可显著提高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TNF-α在局部炎症和内皮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异常升高;IL-1β是一种在多种细胞中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4属于抗炎因子,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慢性盆腔炎发生时,会导致机体内免疫功能下降,影响T细胞分泌IL-4,使IL-4水平呈低表达。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赤芍药中芍药苷可调节机体白介素水平,起到抗炎作用,从而可以清除和缓解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损伤;枳实中新橙皮甙、柑橘甙能够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稳定细胞溶酶体,发挥抗炎作用;桃仁中所含苦杏仁苷、脂肪油等有润肠缓下作用,能够通过解毒、散瘀,疏通血管,达到抗炎效果[8-10]。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涤痰逐瘀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综上,涤痰逐瘀方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