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蓉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理为,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椎间盘纤维环产生破裂,将髓核组织从破裂处挤压出来。突出后对相邻神经组织等产生压迫以及摩擦,引发疼痛或者肢体麻木等症状[1]。对于该疾病,可采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干预。椎间孔镜术是临床常用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疼痛严重、肢体麻木以及神经麻痹等症状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价值[2]。术后,需要积极有效的护理,保证预后,促进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本研究将全面术后护理应用在临床干预中,观察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5-72岁,均值(45.22±5.18)岁。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7-73岁,均值(45.48±5.76)岁。入组标准:患者有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且经CT或者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术治疗。排除标准:无手术指征者;不愿配合研究者;不能正常沟通者。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术后护理。(1)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防止出现低血压、穿刺点出血等情况。关注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2)预防并发症护理:对切口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敷料,防止切口感染。嘱咐患者一定要多饮水、多做运动,促进排便,防止术后组织粘连。(3)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防止对伤处造成牵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四肢被动或者主动训练,并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并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下床运动。符合条件患者,可进行腰背部肌肉训练,提高脊柱功能恢复。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强度[3]。(4)出院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叮嘱患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弯腰拾物时注意姿势轻缓。防止疾病复发,并定期复查。
3 观察指标:(1)评估2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术后疼痛改善情况。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该量表评分0-50分,分数与腰椎功能障碍成正比。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评分0-10分,分数与疼痛成正比。(2)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脊柱不稳、粘连/瘢痕。
5 结果
5.1 2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腰椎功能比较,干预前2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ODI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比较,干预前2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分)
5.2 2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有1例,占比2.56%,对照组有6例,占比15.38%,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以及神经损伤严重、有强烈疼痛感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椎间孔镜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等特点[4]。尽管如此,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患者术后易产生疼痛感,并且有可能并发多种并发症,另外脊柱功能也有待提高。
本研究将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全面术后的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以及止痛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并发症进行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以及组织粘连、瘢痕的发生率。进行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恢复脊柱功能,有效改善部分患者术后脊柱不稳状况。对患者进行出院前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复发。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和ODI评分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许国萍等[5]研究中,认为术后康复训练可降低疼痛程度以及促进脊柱功能恢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术后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全面术后的护理,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更好,疼痛的程度更低,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