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晨 李中华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谈到思政课这个课题,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理念,强调的是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更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社会大课堂、跟随时代大发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思政课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课堂教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教学工作活起来、运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让学生动起来。新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拥有构想性、交互性和沉浸性三个基本特征,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及优势,贯彻“大思政课”理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可视化虚拟现实场景所构建的创新型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既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保证了思政课的政治性,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辅助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并以多样化形式呈现,在原有的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法的基础上,创新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形式,虚拟现实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以根据学生的其他需求而定制个性化课程内容,以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探索和学习思政课相关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化,改变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浮于表面、被动接受的现象。虚拟现实将刺激更深层次的学习,因为学生们能够主动探索、沉浸其中,将学习体验从简单的记忆转变为促进更深层次理解的学习体验。
要在教学过程中有大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强调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人机交互的应用实现其融入到学校的传统课堂结构中,教师积极开发学生潜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提高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在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另一方面,“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浮于纸面的故事只能吸引学生一时的注意力、展览馆里的文物也是有限且珍贵。在虚拟现实中包含的对象相对来说是无限的,可以对现实中的有限资源进行获取,比如进行主题式的红色资源虚拟现实平台建设,基于虚拟现实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将“红色教育”主题数字博物馆建设,以及对历史文物的红色资源和革命斗争故事,进行模拟或者还原虚拟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平时在展馆中的红色文物,感受红色文化。
要把大思政课与现实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把思政课堂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目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参观红色纪念馆、进社区、三下乡等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方式存在受区域限制、无法覆盖全体学生等问题。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与融合,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因此,虚拟实践是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虚拟现实的模拟性能够完成思政课堂中不可行或太危险而无法进行的活动,无论是2D简单人机交互还是3D全景沉浸互动问答都是对线下实践教“学”、网络实践教“学”手段的丰富,虚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线下理论教学与线上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补充,不仅使学生在参与虚拟实践中提高对思政理论的认知和感受,同时教师通过大数据测试结果采集反馈信息,依据学生的成绩进行量化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及时反馈、指导调整,才能更好地融合进思政课教学中。
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的教学与实践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德以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虚拟现实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将数据以非量化的、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它的运用可以将理论知识的呈现与思政教学的实践契合,构建虚拟场景进行虚拟实践十分重要。通过虚拟场景及互动体验,可以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融入相关产品中,使学生可以通过交互、模拟方式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目的,让学生感悟家国情怀、仁爱情怀,真正“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积极面对新挑战。“大思政课”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社会时代的产物,在与传统课堂的衔接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时也无规律可循,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时空都在向“虚拟化”转变,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开展长期的效果测试、监测与评估,掌握数据规律,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内容与形式不匹配的问题。
同时,在利用其服务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也需要熟练掌握虚拟现实技术操作方法,并且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是一场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对新事物,需要尽快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生也需要提升思辨能力才能打好思政课变革的“组合拳”。
有效提升新境界。当今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结合的形式多为眼球追踪、语音识别、手势追踪技术等,在针对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APP或者设计虚拟场景“重走长征路”等教学设计,但高校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对价值认知不够明确、缺乏专业指导人才、缺少经费成本投入、缺失实验平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加速价值观念转变、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和加快实验平台建设,需要研究者更加充分地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应该充分将建党百年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基因、革命血脉进行提炼转化,拓展思政课内容,创建“大思政课”新格局,将思政课堂与社会现实相融合、与时代场景相关联,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思政课同虚拟现实技术高度融合,推动新形势下思政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