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机遇和实践路径

2021-10-23 06:23柳立言张会庆闫寒冰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乡村教师教师发展

柳立言 张会庆 闫寒冰

摘要: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核心要素,利用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中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文献法和案例法,分析了智能时代的乡村教师专业知识、专业信念和专业能力发展及其保障机制等面临的困境,梳理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勾勒出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结合宁夏案例提出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变轨发展的五个具体策略,包括将乡村教师个体主观的能力需求诊断变为真实情境下的精准诊断、变专业发展中的累积式提升为专项重点突破、变个体发展为共同体角色分配后的协同发展、变基于学分的评价为基于能力的评价等,期望能对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智能时代;乡村教师;教师发展;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集群发展的县域基础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70)研究成果。

一、引言

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1]。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要在新时代加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发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助推作用[2]。

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也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促进者。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深入实施和稳步推进,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明显提高,据统计乡村教师中有83.46%的教师愿意继续留在乡村学校任教。然而乡村学校的生师比仍然低于国家标准,乡村教师编制数仍然不足,乡村教师的专科以上的学历比例仍低于全国水平,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凸显且迫切[3]。有研究通过调查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发现相对城市教师而言,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无论是从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还是教育技术知识储备和实践应用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与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社会发展的不合拍[4]。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叠加其他技术,将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会对教师长久以来形成的教育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产生巨大的影响[5]。技术在为教师赋能增效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位着教师专业角色和倒逼着教师专业发展变革。在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场域下,在我国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重新思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探讨智能技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策略,已经成为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需要面对的关键议题。

二、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在教师专业生活中成长的过程,包括意识和信心的增强、教学技能的提高、各种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6]。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从“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探讨,“知”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情、意”为专业信念和专业意识,“行”为专业能力[7]。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职业经验和现代化发展不断同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促进个体职业素质的发展,职业经验的积累,涉及教师个体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8]。智能技术影响着人类教育价值伦理认知[9],改变了教师思想观念、身份认同和对教与学的认知,冲击着教师职业原有角色和地位。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加之人工智能替代教师部分认知和大量简单、机械、重复性的繁琐性常规教学事务,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教学反馈周期,致使人们对教师职业“生存危机”曾一度恐慌。如果教师还是恪守以往信念,仅仅作为体现工具性价值的“经师”,重复着教授书本知识的机器般教学劳动,而不是成为育人的“人师”,将难以体现自身存在价值[10]。尤其是在乡村文化生态发生变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面临着以下的困境。

(一)文化生态变化导致乡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随着乡村文化场域和文化生态的改变,乡村教师遭遇了学习物质文化匮乏,学习制度文化僵硬,学习文化价值功利等文化困境[11],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也面临着他者认同危机和自我认同危机等问题[12]。加之受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和教育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对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接受水平往往低于城市教师,对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态度并不积极[13]。大部分乡村教师认为在乡村中小学授课能力要求低,已有知识和专业能力已经足够应对,不需要定期提升自我就可以完成任务[14],因此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计划,更缺乏对智能时代来临教育变革发展的预判意识和内生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变革了社会发展形态,随着智慧乡村建设的推进,智能技术对乡村学校文化的影响,乡村教师的角色也随着乡村文化与智能技术融合呈现出多样性,这就更需要乡村教师具有主动适应符合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意识。

(二)本体知识陈旧且网络研修内容与实际工作场域知识脱节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乡村教师要能够及时更新本体知识,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除了学科知识和通识知识,还应该掌握一些新的技术知识和将技术、教学法知识和课程内容知识整合的能力(TPACK),然而实际上乡村教师队伍总量虽多却普遍年龄偏大,学习动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弱,整体综合能力欠缺[15]。由于所处乡村各种资源的匮乏,尤其是文化资源的匮乏,通识类知识的获取只能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与实际所处的乡村文化情境脫节,而专业知识方面大部分乡村教师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仍是师范教育阶段习得的,缺乏现代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社会学、智能教育技术等新学科知识,也缺乏在实际的教育科研中运用智能技术的基本能力。虽然现阶段乡村教师在参加校本教研和自主研修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也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确、资源缺乏针对性[16]、研修内容与实际工作场域吻合度较低、知识体系更新较慢等问题,这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

(三)工学矛盾突出使得线下培训不足且专业技能类培训受限

智能时代各种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和影响,要求乡村教育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教师除了具有传统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目前整个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往往是局限于对其进行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方法技巧或理论知识,或者是一些教育技术的内容培训[17],这些内容虽然有助于乡村教师的发展,但是从智能时代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整體要求来看还有一定差距。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更加薄弱,后期又因为工学矛盾突出导致参加培训机会较少,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的培训也优先选拔城市骨干教师参加[18],比如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培训,往往是优先考虑已经具备实践条件的城市骨干教师,乡村教师很少能接受到此类的培训,因此也无法提升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专业技能。

(四)资源配置不均彰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亟需健全

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在专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多个方面上处于劣势,由于乡村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乡村教师常常远离实体教研中心,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加之乡村学校的信息化配备相对于城市仍显薄弱,网络带宽受限,专业发展环境很不理想[19]。在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会发生变化,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师共同体将成为促进专业发展新常态。乡村教师大部分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信息化条件相对落后,也缺乏一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除此之外,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经费配比也存在不足,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对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比重为2.93%,与国家政策规定的不低于5%存在差距,用于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比例不达标,而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投入更低[20]。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难以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乡村教师个体应对智能时代发展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更是步履艰难。

三、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时代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依托,整合了新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媒体交互技术、群体智能和自主智能技术、物联传感技术等。其中,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主要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其核心是利用数据驱动的算法来自主解决问题和任务[21]。从教育角度来看,智能时代的教育目标更强调高阶思维、价值观、信息素养、社会情感培养等,并且将呈现出新的教学形态,包括教学理念迈向全纳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基于人机协同的精准教学、师生关系趋向平等与合作、教学内容由标准化转向定制化、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22]。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教育的角度,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内容和途径等各方面都会随之变化,智能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变革的方法和路径。

为了应对和促进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很多已有的研究开始关注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角色的多重转变[23-27],有学者认为智能时代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特质[28];有学者认为智能时代教师应着力培育道德、情感、哲思与审美、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并将其确定为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的关键维度[29];有学者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环节,分析了人工智能促进教师培训变革中的理念变化与实践向度[30]。可见,学界对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已经予以关注,并对教师的角色转变定位和核心素养等内容层面初步形成共识。然而,这些研究对于如何利用智能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还关注度不够,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尤其是利用智能技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较为匮乏。智能技术进入乡村教育场域中,可以解决乡村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师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同时智能技术也赋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乡村教师在智能时代面临的专业发展相对于城市教师来说更为迫切,更需扮演好数据分析者、价值引领者、个性化学习指导者等角色[31],智能技术扩展了教育的时空范围和人类的认知局限,不仅赋能乡村教师的教学,也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智能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觉醒

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中的“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要求,乡村教师也要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整合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人机协同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囿于乡村教师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线下的教研共同体并不易组织,但利用智能技术,可以便捷灵活的实现人机对话、人人互联等交互方式,从而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智能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体中的人人对话,乡村教师可以看到其他优秀教师积极应对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主动进行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等行为,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唤醒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而人机对话则倒逼乡村教师主动学习人机协同的专业技能,形成专业发展的主动意识。

综合信息素养、智能教育素养日益成为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重要专业素养,智能教育素养是支撑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的知识、能力、态度与伦理的集合[32]。培养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让乡村教师具备应对智能时代的积极态度和自我意识,不让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掉队。因此,利用智能互联等技术进行学习、互联,促进专业发展成为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教育建设的新目标。

(二)智能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支持乡村教师知识的及时更新

随着新型智能互联技术应用到乡村教育场域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领域扩大,乡村教师的知识需要及时更新。从智能时代的教育资源供给来看,智能时代的教育资源更加多样,资源供给更加及时,供给模式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智能技术支持的资源供给路径也越来越精准化。从智能时代的教育资源类型来看,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智能化教育资源通常包括技术支持的师资资源、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资源和过程生成型自主研修资源三类。智能技术能够优化配置三类资源的有效供给,如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名师网络课堂和双师课堂可以帮助乡村教师及时学习到名师和优秀教师的新理念新方法;虚实结合的课程资源可以让乡村教师及时体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生成性资源能够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而不是按照预设生成的资源推送。

教育服务行业的资源供给与合理配置是优化教育新生态过程中的重要选择,通过智能分析,能够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真正需要的资源,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提供基于乡村教育场域下的情境支架,能够保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准确供给和及时更新。

(三)大数据分析和仿真软件支持乡村教师培训精准化和情境化

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选路径将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常规的面对面培训的路径,也有依托智能互联技术提供的自主灵活的學习方式。沉浸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仿真教育软件,可以搭建真实教学场景和境脉,同时解决乡村教师不能参加线下技术类培训的难题;乡村教师可以在镜像课堂(Mirror Class)中模拟教学场景,在“虚实共生”的新型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与机器协同开展教学的本领。

智能技术还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画像,大数据和多模态技术能够支持对乡村教师基本特征和前期已有能力开展评估,对乡村教师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多模态数据采集,综合研判乡村教师现有阶段的水平并做分析,采用补齐技能和追上差距的方式为其制定更加适合的个性化培训项目,利用自适应的学习推送来实现供需适配,促进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诊断和动态调整。

(四)智能教育决策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

智能社会的发展对大量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将倒逼教育的关注点从技术促进教学的单一层面上扩展到技术促进各级各类师资队伍建设等层面上,智能决策能够将信息判断、知识决策和执行过程统一起来,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形成教师发展模型,对不同类型的教师群体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智能决策为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更科学、更精准的教师队伍发展形势研判、趋势预测和干预机制,尤其是智能决策中反馈机制更能保障教师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协同一致,这对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机遇。

智能决策中的跟踪评价让教师专业发展变得科学且可持续,基于数据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也将更加民主和公平,多样态的研修模式使得乡村教师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不再局限于被教育管理机构所安排的特定培训地点、时间、内容和形式,而是根据个体需求,在智能场域中更加灵活自主的开展自我学习提升,从时空自由度上也保障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

四、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智能时代的来临倒逼着教育生态系统做出全面、深刻的转型和升级,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也面临变革创新[33],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智能时代困境与机遇并存,如何实现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继续从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实践创新和保障创新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理念创新

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创新主要表现在建立正确认知的行动理念和前瞻创新的策略定位上。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教师教育要打破已有的传统思维定式,在理论建构上深刻认识到智能时代的特征和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在已有的乡村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体系中,融入智能时代的创新理念和技术,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驱动转换为主动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人机协同助推教师乡村专业发展。贝尔纳认为技术对人具有“代具性弥补(Prosthesis)”作用[34],智能时代必将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人—技术”关系,教师就是作为特殊的人类团体与技术的关系也将开始变得空前的复杂多变。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会弥补乡村教师缺失的一些功能,也必将会替代乡村教师一些传统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师教育工作者和乡村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合理的预想到面向人工智能的未来乡村教育形态和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而重视提升乡村教师的智能技术教学和管理应用能力。

(二)模式创新

智能时代的乡村教育要从国家乡村振兴基本国策出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结合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需求,建立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模式创新需要从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前沿视域出发,建立系统思维的动态发展体系。基于互联网络技术的教师“在线培训”“隔屏教研”等方式已经成了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在智能时代将突出教师与人工智能分工协作能力提升,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智慧化解决方案,实现技术支持下的大规模泛在式教师专业协同发展。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将更为开放和多元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借鉴吸收已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广泛开展各种城市与乡村的教育交流合作,以国家政策为引领,以校本培训为契机,以智能工具应用和智能研修为主要抓手,形成智能时代教育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三)实践创新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支撑力度不断加大,智能技术助推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实践途径因此也变的更加清晰和可操作。根据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借助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等技术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教师教育智能化平台成为当务之急,智能化教师教育平台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智能平台上形成教师专业实践共同体的发展,是促进教师组织知识创新的重要策略。同时可以积极开展教师教育行动研究,实现从示范点到区域面到整体结构转型。在智能技术辅助下,乡村教师根据行动研究中发现的实践问题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往往更能直击教育教学实践的痛点[35],更有利于乡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这些都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创新的可为路径。

(四)保障创新

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和精准化,需要创新性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态,借助于新兴智能技术和传统媒体技术构筑教师专业发展全媒体(Omnimedia)智能化生态环境,创新保障机制,确保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智能时代新生态系统的运行。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机制,建立经费稳定长效的保障机制,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信息的维护管理,完善教师信息的隐私保护机制,可以借助于区块链技术,实施可信和高度共享的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系统运维方式。

五、从宁夏案例看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的变轨发展策略

让乡村教师能够在智能时代跨越式发展,追上城市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时代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使命之一。2020年11月20日,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宁夏石嘴山市召开,宁夏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向职前职后一体化,注重城乡一体化,从乡村教师职前的培养,到乡村教师职后的培训都融入了一定的智能技术。例如,宁夏师范学院作为宁夏乡村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教育部列为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发展的试点高校,宁夏北部乡镇教师人数占到了本地教师队伍50.7%的石嘴山市是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城市。通过互联网+试点区的推进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宁夏在职的乡村教师百分之九十五掌握了宁夏教育云平台的使用,掌握了教师智能助手的应用,互联网+教育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36]。宁夏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既有个体研修活动又有管理制度保障,如完成宁夏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升级改造,建立了城乡教师发展测评系统;平台支持乡村教师有效选学,精准推送课程资源;优化对乡村教师培训的成效评价,积极推进乡村教师的智能研修;建立了互融互通的教师智能化管理体系,支持乡村教师管理工作智能决策,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流程。

基于对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困境、机遇和创新路径的分析,结合对宁夏案例的研究和思考,研究尝试勾勒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路径图,如下页图1所示,并提出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变革的几个具体实践对策。

(一)变个体主观的能力需求诊断为真实情境下的精准诊断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首先要明确教师真正的发展需求,传统定义中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往往是和城市教师的发展需求拉平一刀切的,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各自实际的工作场景,这种方式是去情境化的;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传统定位方式和途径往往是针对教师的某种能力进行前期的问卷调查,从而判断教师需要发展的能力,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进入智能时代后,利用智能建模和大数据等过程性采集技术就能够准确诊断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并能够根据教师发展需要来调整学习的节奏和时间,为教师提供适应其自身专业发展的策略和支持工具,减少教师自我设计规划其专业发展的成本。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是基于已经建好的实际工作场景开展的,是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的。在学校情境下进行专业发展的需求诊断,确定专业发展的适切目标更有助于老师在“近迁移”和“真情境”中学以致用。宁夏在利用人工智能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的过程中,先自上而下的构建互联网+的教育生态,布设智能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乡村教师在已建好的智能教学生态中学习,在真实的智能化情境中开展教研,实现了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的跨越式专业发展。

(二)变专业发展中的累积式提升为专项重点突破

人类生产力在经历了农牧时代、工业时代之后,正在迈入智能时代。从马车驾驶的农牧时代发展到蒸汽机工业时代,人类并不是要先学会做马车夫,然后才能学习蒸汽机驾驶。同样,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本来就相对较低,如果采用渐进逐次线性发展能力的方式,就如同让蒸汽机时代的驾驶员先去学会驾驭马车一样,耗时耗力且脱离了真实工作情境和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对于乡村教师现阶段知识的更新就并不是需要从掌握算法内部流程开始学起,而是基于现实智能教育场域为起点的知识更新。智能时代的教育资源更加多样,交互方式不断发展,虚拟智能教学环境与教室校园环境有机融合,数字智能工具与传统教学工具协作并行,教师就更需要适应“人机协同”的专业发展环境,也要在“人机协同”的背景下考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比如用机器人进行英语、音乐和美术等授课,同时也会替代乡村教师一些传统的教学功能,但这并不意味对乡村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正因为技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工作,因此乡村教师更应该掌握的是人机协同工作的能力;再比如乡村教师不需要做专业的数据研发人员,因为认知层面的学习诊断由机器完成,同样随着学习分析等技术的成熟,对乡村教师的能力要求就不再是懂得数据建模,而是能够读懂和分析可视化图表,并采取相应的教学举措。当然我们也更需要进一步厘清智能时代教师不能够被机器所替代的事情,进行重点专项突破式提升,如乡村教师要能重新设计智能环境下的学习空间,改变传统教学互动方式,做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数据分析决策者,智能时代价值观引导者,个性化學习的指导者等。同时,在基于智能技术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中,也应该着重于增强和发展教师具备各种机器“不可替代”的能力,包括价值评断、想象力、社会情感、创新思维等。

(三)变乡村教师个体发展为角色转变后共同体协同发展

智能时代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除了考虑其人机协同的支持,还要考虑人人协同的支持。疫情期间,已经初步形成了跨校、跨区、跨市、跨省的教学共同体雏形,其中有名师负责讲授内容,其他老师负责助学、督学、促学。在整个疫情期间,这种教师共同体的形态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而影响后疫情时代对教师共同体的一些反思,比如主讲的工作可以由优质学校的教学名师来承担,其他老师可以负责助学等等。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减少对普通乡村教师本体知识的依赖。虽然会遇到乡村教师对个体价值、甚至是对绩效贡献上的困扰,但整体来看这样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这也正是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智能技术早日形成跨时空的教学共同体,就会早日帮助乡村教师明确个人在发展体系中的准确定位,从而为专项发展赢得时间与精力。如在宁夏的案例中,有探索基于“智慧课堂”下的人工智能与教学联动的人机协同服务,也有探索基于“三个课堂”的教师共同体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智能技术与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分工和角色分配,把教学交给智能机器完成,把育人留给教师完成。

(四)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座中学”为情境支架支持的“做中学”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传统的培训形式常常是通过开展讲座或集中授课等形式,对研讨课,工作坊的培训形式重视也不够,因此教师对从培训中获取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兴趣并不大。智能技术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架,主要是支持教师“做中学”,支持真实情境中的教师发展。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创建强沉浸感与高互动性的智能教育环境,乡村教师可以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学习,同时这也有助于形成相关数据,从而精准诊断并提供后续支持。在真实的教育场域中,智能技术同样可以提供专业发展的情境支架,首先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实时捕捉和智能化分析决策,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设计个性化的培养培训方案,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最佳的工具。其次,智能技术可以提供在线智能协作工具,方便乡村教师和其他优秀教师深度交流,从而进一步唤醒自我专业发展的强烈意识。同时,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师推荐和提供更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培训项目,帮助乡村教师选择适合自我学习风格的研修方法,乡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各种方式的研修。

(五)变专业发展中基于学分的评价为基于能力的评价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传统方式是基于学分类型的,就是教师要修够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这种评价方式往往是基于结果的,是回顾性的评价,而智能技术能够很好的支持过程性诊断和反思性实践,比如利用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嵌入式评估技术,把这种评价嵌入在教师实际工作情景和能力发展中,根据教师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智能地推送教师需要的专业发展方案,从教师能力发展的“增量”上来进行评价,不再是统一的标准化比较测试,通过智能技术采集乡村教师的学习与教学过程数据,从而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测评模型[37]。这种方式也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评价中的“学分评价与能力评价冲突”“评价结果与反馈实践脱节”等问题。

六、结语

在智能时代大背景下,思考如何利用智能技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思想理念和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方法革新,实现智能时代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根据经济学中的长板理论[38],乡村教育的突出发展将会带动乡村整体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不可否认,当下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对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影响还并不尽如人意,但历史已经很好的证明了技术的进步往往能带来社会形态和教育发展的改变。作为教师教育者,应该放眼未来,秉承理性的态度,科学制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实现智能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1-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 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2020-08-28.

[3][20] 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4] 中华教育网.《2020年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发布[DB/OL].http:// www.edu-gov.cn/edu/15392.html,2020-12-22.

[5] 余胜泉.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与思维的转变[J].理论探讨,2018,(3):24-26.

[6] Perry,Pauline.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Inspectorate in England and Wales [M].London:Kogan Page,1980.

[7] 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 V Valentyna C,Olha Z,et al.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present and future teacher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es in education [J].Journal for Educators,Teachers and Trainers,2020,11(1):56-67.

[9] 張广斌.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9,(9):15-18.

[10] 尤瓦尔·赫拉利.林俊宏译.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286.

[11] 肖正德.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问题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3, 33(4):43-47.

[12] 焦龙保,龙宝新.从自我认同到他者承认: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化解[J].当代教育科学,2020,(11):24-30+79.

[13] Wang J,Tigelaar D E H,et al.Rural teachers sharing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From motivation to behavior [J].Computers & Education,2021,161:1-17.

[14] 吴云鹏.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81-89+195.

[15] 钟绍春,钟卓等.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与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6):60-68.

[16] 罗江华,王静贤等.乡村教师参与网络研修:条件、问题及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8,39(10):138-146.

[17] 陈文友.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4):38-40.

[18] 徐莉莉,高葵芬.农村小规模学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9):64-67.

[19] 孙众.“互联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协同互助机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5):104-110.

[21] Southgate E.Artificial intelligence,ethics,equity and higher education:A‘ beginning-of-the-discussion paper [DB/OL].https:// www.ncsehe.edu.au/wp-content/uploads/2020/07/Southgate_AI-Equity-Higher-Education_FINAL.pdf,2020-07-28.

[22] 许亚锋,高红英.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1):48-60.

[23] 余胜泉.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1):16-28.

[24][31] 范国睿.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0):69-74.

[25] 张优良,尚俊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再造[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4):39-45.

[26] 韦妙,何舟洋.技术现象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教师角色的重塑[J].电化教育研究,2020,(9):108-114.

[27] 郭炯,郝建江.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及素养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21,(6):121-127.

[28] 叶波,吴定初.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J].教育研究,2020,(12):129-140.

[29] 项贤明.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为人师 [J].中国教育学刊,2019,(3):76-80.

[30] 刘洋.AI赋能教师培训:教育意蕴及实践向度[J].电化教育研究,2021,(1):64-71.

[32] 刘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1):12-18.

[33] 吴砥,饶景阳等.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人工智能,2019,(3):119-124

[34] Stiegler,B.Technics and Time,1:The Fault of Epimetheus [M].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5] 張晓娟,吕立杰.精准扶贫背景下教学点教师远程培训路径探索——以SPOC引领式培训模式为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20,(2):58-66.

[36] 张玲,何德.“互联网+教育”赋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宁夏示范实证[J].教师教育学报,2021,8(1):30-37..

[37] 郭绍青,雷虹.技术赋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21, (4):98-108.

[38] 马作宽.现代营销战略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柳立言: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张会庆: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编程教育。

闫寒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

Dilemma, Opportunities and Practical Path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Liu Liyan1,2, Zhang Huiqing1, Yan Hanbing1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60002; 2.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Guyuan 756000, Ningxi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into a new era, and education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Rural teachers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Us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o enabl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considered and solved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belie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ir guarantee mechanism in the intelligent era, analyzing the new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combining with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t age, outlining the innovative path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intelligent era,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Ningxia, puting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ur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intelligent era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ividual subjective ability needs of rural teachers in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in real situation. It is expected to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by changing the cumulative promotion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o a special key breakthrough, changing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to a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fter the allocation of community roles, and changing the credit-based evaluation into a competency-based evaluat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era; rural teachers; teacher development; intellectual 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21年7月1日

责任编辑:李雅瑄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乡村教师教师发展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