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泉 孟凡丽 魏炜
摘要:推进教育城镇化、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或将农村学校向乡镇集中是学界当下提出的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三条主要路径。受优秀师资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区流动的客观情况制约,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状况很难单纯依靠学校布局的调整而得到根本改善。依托对口帮扶或集团化办学等机制,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在线教育不仅可以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提升办学效益、保障教育公平;还可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助力。
关键词:在线教育;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自2001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以来,全国已有2809个县级行政区在2020年底前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总数的96.7%。但从国家教育督导组2020年对之前已通过义务教育均衡驗收的2767个县的复查情况来看,依然有部分县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达标和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1]。此外,部分民族地区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教育供给职能多样化、办学形式特殊、办学成本较高和师资供给不畅等难点和痛点问题[2]。面对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学界提出三种设想:一是彻底实现义务教育城镇化;二是继续坚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三是义务教育学校向乡镇集中[3]。以上三种设想从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上探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能路径,但优秀教师向发达城市和中心城区流动的客观情况决定了单纯依靠学校布局调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困局。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模式不仅为实现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4][5],且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在线教育是助推城乡义务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大致有三个层面:一是公民应同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公民应享有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要相对均衡[7]。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办学效益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学界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除了公平和效益,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教育的价值引领应置于首要位置。在过去近百年时间里,在线教育先后形成了以视听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媒介的多媒体远程教学,主要包括电视教学和多媒体远程辅助教学两种形式;以互联网和超链接技术为标志的单向性点播式在线课程;以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为主要标志的交互式在线课程;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主要标志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等多种各具特色的模式[8]。在基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以电视和多媒体课件为主要媒介的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协同交互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名师课堂”教学模式、“名校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在线直播课堂教学等样态。不同的教学模式内化了不同的价值意蕴,在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办学效益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在线教育有利于强化价值引领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和才能的提高[9]。习近平同志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曾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薄弱学校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讲解和应试能力提升,对内化于教材中的价值性素材挖掘不够,有些教师甚至对教材进行蓄意歪曲和肆意发挥,某些别有用心的教师有时还利用课堂宣泄负面情绪或散布反动言论,进而导致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相反,经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团队审核评定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优质教学资源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课程内涵的挖掘和价值的引领方面一般要优于普通教师。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和“名校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线上教学模式所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规避线下教师的负面言行,还有利于教育战线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坚守主阵地、把握主动权,尤其是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优秀教师共享的在线教育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线教育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10]。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已经实现了教育起点公平的目标,但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反映出教育过程公平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从义务教育均衡验收结果来看,影响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资金投入不足和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两个方面。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对口帮扶等方式来解决,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性工程,受人才培养周期、人才发展趋势等多种规律的影响,有其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特征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刚性特点。在线教育能够依托互联网、卫星信号、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通道,实现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在薄弱学校的共享共用,确保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远程教育曾一度淡出公众的视野。但2019年12月以来,骤然而至的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至全国各地,打破了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面对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的双重困局,各地教育部门几乎一致选择线上教学以应对突发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组织运用有线电视、网络电视(IPTV)、“村村通”和“户户通”电视等在线教育平台,努力解决疫情防控期间跨越时空的教育教学问题,切实保障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权利。新疆电化教育馆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春季学期,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全区“线上课程”累计收看约1.24亿人(户)次,其中通过电视媒体收看课程的有9437.28万户次,占比76.11%;通过网络平台点播线上课程的2961.79万人次,占比23.89%。“电视”+“网络”在线教育的普遍应用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电视教学依然是保障广大偏远农村地区儿童受教育权利不可或缺的手段。
为了保证在线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教育部门在通过电视教学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段运用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教学。在线直播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在线教学平台,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或隔空虚拟见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在线直播课堂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中师生必须面对面共在的时空限制和传统远程教学的师生绝对分离状态,实现了师生在不同空间内的即时交流互动。2020年以来,结合开学复课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国绝大部分中小学开展了线上直播课堂,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在线直播课程也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课后辅导难的问题。
(三)在线教育有利于提升办学效益
学校的办学效益反映的是教学资源占用量、教育劳动消耗量与其培养学生的质量、数量之间的关系。办学效益的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教育资源投入与成果产出的对比关系;二是人才培养及其他教学成果的社会适应水平[11]。随着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办学效益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投入产出比及学生毕业升学率等方面。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过程中,许多环境优良的农村标准化学校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学生家长对乡村教师职业能力和教学效果缺乏信心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12]。优质教学资源的协同共享不仅可以让教师与学生获得双向互动的体验和反馈,还可以让乡村学生的学习实现多样性发展。一方面,协同在线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学有余力者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无法正常教学、学生生病无法到校上课、或者学生需要反复回忆教师讲授实况时,在线教学可以辅助完成线下教学无法实现的任务。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中优秀师资的标准发音、现场授课和答疑解惑对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国语水平、掌握学科知识至关重要,而奠定了国语基础的学生,学习数、理、化等学科的语言障碍将不复存在。
中國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教育部门和部分乡村学校共同发起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13],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吐尔根乡牧业中学的“同步课堂”模式是国内义务教育领域在线教育改革创新的优秀范例。这种依托网络将名校优质课堂同步定向传输到边远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专递课堂”教学方式,既解决了边远地区薄弱学校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现实困境;也使名校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还能实现农村薄弱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以“同步课堂”和“双师课堂”等方式运行的“专递课堂”可以有效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帮助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青少年通过受教育的方式实现脱贫,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最终达到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
教学活动是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在内的开放系统,机理是指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规则和原理[14]。在线教育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机理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围绕教学任务,在共同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体验与价值生成的方式方法。
(一)在线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无论教育形式如何变革,教师始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决策者、研究者和促进者,他们也是素材性资源的携带者和情景性资源的创生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人格魅力和教育教学反思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人才成长规律决定了优秀教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且优质学校对优秀师生的天然吸引力和薄弱学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造成的教育“马太效应”不断地制造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鸿沟。基于“专递课堂”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和“名师课堂”的网络研修实践证明,在线教育不仅可以通过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还可以促进线下辅助教师的专业成长。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通过线上或线下协同交互开展教学的教学实践模式。在不同领域,双师教学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组织形式,义务教育领域的双师教学是指线上“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中的“主讲教师”和线下课堂中的“辅助教师”以协同交互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15]。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可通过网络将名校名师的教学实况以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传送给薄弱学校,薄弱学校教师再按照实际需要对教学视频进行剪辑加工,并根据本地学生需求进行辅导答疑。借助“双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双边互动,边远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能够零距离接触外界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适切的操作方法。
基于“名师课堂”的网络研修共同体是促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另一条可行路径。这种在线教育模式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广大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随时按需主动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名校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与薄弱学校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线研讨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教研质量。与传统的短期继续教育、国培项目、学历提升等培训方式相比,基于“名师课堂”的网络研修模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影响是长期的,泛在的,潜移默化的。这种形式的在线教育是教师培训中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最切合实际的方式。
(二)在线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是中小学生应对未来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活、学习、工作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16]。陈可俪等人的实验表明: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利用资源学习,从记忆式学习转向建构式学习,从依赖老师学习转向自主合作式学习,从单纯的校内学习转向超越学校的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17]。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高科技,在线教学服务学生学习的能力不断增强、范围不断拓展,进而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等多元智能的发展[18]。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最好的例证。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提前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并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主进行学习并完成教师指定的测试或作业,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组织讨论交流活动、进行答疑解惑的一种教学模式[19]。在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班集体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水平,很难照顾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学困生需要反复学习领会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点;学优生想要得到更多的进步,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改变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学会了自主协作学习,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向,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
(三)在线教育推进学校教改进程
在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依托资源管理平台全面采集学生日常练习数据、测试数据、课堂学习数据等过程性数据资料,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量化分析,以便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科学管理;教学管理者还能够根据过程数据实现科学决策,让教学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在线教育让学校的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育人网络,营造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育人环境。
在线教育过程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可以更真实的记录和反映教学场景。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时长、学习次数、测试成绩等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并基于过程性评价做到精准教学;教学管理人员和督导人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情况、学生活动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最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评价改革。
认知灵活理论学派根据知识结构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模式[20]。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借助于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来实现,而对于处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教师来说,这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高级学习,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企及的。在实际教学情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习者具有大量的非良构性知识。“名师课堂”“双师课堂”等在线教育模式可实现线上教师和线下教师的跨时空沟通,具有教育开放性、内容优越性、时间灵活性、手段先进性等特点,可以满足薄弱学校教师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满足农村和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和财政部早在2012年就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967个教学点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海南陵水“1+2”同步课堂模式、内蒙古“同频互动课堂”模式、湖北“恩施三式”在线互动同步课堂模式、安徽在线课堂等典型应用案例。作为试点省份,安徽在线课堂2013—2018年间共建成主讲课堂1836个、接收课堂4900个,开课70余万节,涉及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8个学科,受益学生33万余人,相当于补充了近万名乡村教师,较好地解决了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开不齐课和开不好课等突出问题[21]。
为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教育部等部委2019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等与在线教育相关的指导意见。以上文件分别从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在线教育硬件基础和服务标准建设,在线教育应用模式及其实践推广,在线教育管理平台、课程资源、运营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意见,为在线教育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鞏固传统电视教学基础地位
为保障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平等享有在线学习的权利,各级政府应协调电信基础运营商共同构建基于数字卫星、有线电视、无线网络和互联网链路等信号传输方式深度融合、相互补充的传输通道,实现数字化信号覆盖所有学校和家庭的基本目标。确保教师和家长用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电视、一体机、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均可进行直播或点播的教学资源传输通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一线教学名师开好线上课程,录制涵盖中小学、幼儿园所有学段、学科的教学视频,开发相应的题库资源和教辅素材,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视频资源,在各级教育电视台播发并向所有用户免费提供;师资队伍薄弱的学校应充分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及省级教育电视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引导教师利用“双师课堂”等适切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等方式复习巩固,确保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为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发挥在线教育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的独有优势,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市(地、州)级政府应借力对口支援政策、成立教育联盟或实施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机制。如对口援疆(藏)省市优质学校与受援地薄弱学校之间可通过“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进行一对一帮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县域内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可通过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名校托管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应主动研究和分析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好需求分析和工作规划;教育管理部门可将薄弱学校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情况,名校名师工作室利用在线教育方式帮扶薄弱学校情况纳入督导考核体系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创新在线教育实践应用模式
中小学教师应主动强化“教育+互联网”思维,在不断提升线下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创新在线教育实践应用模式。条件较好的优质学校平时可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乡村和农牧区薄弱学校在巩固提高线下教学质量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基于“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使在线教育与线下教学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从而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确保实现平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战(疫)时线上教学主导的可分可合的平战结合模式。
义务教育是支撑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工程,是满足人民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民生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在乡村,而乡村学校不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肩负着守卫乡土文明、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重要论断,各级政府应根据乡村学校在信息传输、资源共享、协同互动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22],依托5G技术大容量、低延时、高速率的优势[23],借助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教室等新技术,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夯实乡村义务教育的信息化基础,为乡村学校在线教育创造新的图景,激发或重启乡村教育活力、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慧娟,施久铭等.2020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J].人民教育,2021,(2):7-25.
[2] 吴宏超.基本均衡背景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研究——基于东、中、西部9省(区)26个民族县的调查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5):166-174.
[3] 易卓.乡校模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三条道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2):43-48.
[4] 陈运超.论在线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再造[J].重庆高教研究,2020,8(4):120-128.
[5] 张善鑫,温雪娇.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治理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3):97-102.
[6] 管佳.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章贡区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7):125-130.
[7] 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2):10-13.
[8] 李森,高静.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监测[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1):50-58.
[9] 顾明远.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11):1-2.
[10] 胡钦太,刘丽清等.教育公平视域中在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8):14-21.
[11] 阎庆东.关于义务教育办学效益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2,(2):57-59.
[12] 陆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择校热”背后教育不公平的生成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0(12):35-41.
[13] 贺琼.广西农村学校“双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7.
[14] 刘香菊,刘在洲.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8):73-81.
[15] 乜勇,高红英等.“双师教学”共同体模式构建:要素与结构关系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65-70+78.
[16] 蒋龙艳,吴砥等.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9):112-118.
[17] 陈可俪,危淑玲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2006,(8):29-30.
[18] 赵呈领.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动因[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12-14+41.
[19] 冯小林.中小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20] 杨家兴.在线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制度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06, (7):14-19+78.
[21] 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公平乘上信息化快车[EB/OL].http://www.jyb.cn/ rmtzcg/xwy/wzxw/201912/t20191204_279146.html,2019-12-04.
[22] 毛军权.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动向、反思与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0,(8):27-32.
[23] 童莉莉,周伟等.5G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理论模型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131-135.
作者简介:
刘永泉: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与科学教育。
孟凡丽: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论、教师教育。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Online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Liu Yongquan1, Meng Fanli2, Wei Wei3
(1.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 Xinjiang; 2. Research Base of Strengthening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Xinjiang; 3.Xinjiang Audio-visual Education Center, Urumqi 830049, Xinjiang)
Abstract: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education, insisting on running small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r concentrating rural schools in towns and villages are the three main approaches proposed by academic circles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However, restricted by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flow of excellent teachers to developed cities and central urban areas, it is difficult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school layout. The online education with the goal of sharing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can not only solidify the value standard of the cours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guarantee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nlin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boost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 online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收稿日期:2021年3月20日
責任编辑:邢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