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芬
知识产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当今世界赋予了知识产权更多的意义,对于知识产权也就更加关注。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且保护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规范竞争环境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因此,本文基于新形势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优化策略。
首先,从微观角度分析,知识产权能防止企业创新的流失,使企业得研发投入得到应有得收获,能够长期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化发展。只有实现对企业知识产权全面保护和高效利用,才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为企业不断地提供新能源,促进技术不断升级创新。
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同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为部分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强劲的企业提供了世界经贸舞台,也将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到世界顶级地位。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必须跟上经济发展形势,防止被欧美等知识产权强保护国家打压,改善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为我国各大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因此,必须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倡导双创环境改革,推动新的技术和产品问世。
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体系
知识产权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或者部分技术型企业来说是生命线,大中型企业一般都设有自身知识产权法务部门和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申报、管理以及法律事务处理等。而对于资金有限和企业人才限制的小型企业来说严重缺乏知识产权法务人才和管理机构,不少企业的知识产权由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登对知识产权完全无概念的部门或者人员在管理,导致企业的专利因未按时缴纳年费、商标未及时续展而失效,甚至因此影响到了企业的上市进展。因此,我国中小型企业随着我国教育素质提升和国家政策完善,创新能力快速进步,涉及产权保护事务也必然大增。这种新形势下企业如果缺乏产权管理部门机构,会造成创新技术流失和产权应用官司等事件发生率增加,甚至会造成企业名誉和经济利益双重损失,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缺乏产权意识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义的认识是实现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基础。部分中小型企业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过于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等内容,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后期产权收益等。例如,对专利技术申报经费尚未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人员和机构配置不足,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事宜轻描淡写,未通过法律途径保护等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和产品创新价值,也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和人才损失问题。
创新能力薄弱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果进一步延伸和“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等战略措施推进,中国成了世界制造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我国科技实力落后,部分技术实行着“拿来主义和仿造主义”,长期的错误思想造成我国部分技术性和制造型企业存在重生产、轻研发错误思想,使得我国创新创造水平低下,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严重限制我国企业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如果,我国企业持续保持模仿思想必然会被束缚在国外“技术堡垒”中,被收取高昂专利许可费和版权使用费以及相关产品租赁费用等问题。
缺乏扶持性和导向性明确的优惠政策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缺乏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倾向,造成部分行业知识创新度不高和產权侵犯案件频发。根据欧盟、美国以及英国、日本等国家对于创新产权的保护力度来看,他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较快的发展速度和抵抗金融风险水平较高的原因得益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相关政策的优惠。
美国通过修改《综合贸易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将知识产权和经济竞争相互联系,并引入了统一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和经济制裁手段确保产权保护效果;2015年韩国通过修改法律成立亚洲科技科研中心,保护国家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目前我国具备专利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占比仅有67%,与国内中小企业占比97%数量形成明显比较。因此,建立知识产权资助优惠政策和资金申请绿色通道以及倾向性较强的产权转化便捷性政策。因此,建立健全导向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扶持和优惠政策策对于企业长足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强化产权保护意识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检索、保护等系统化线上管理机制,激发社会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知识产权自动化管理和人工辅助的综合管理机制。这样就能够提升知识产权检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规避企业知识产权侵犯事件,保护创新创造积极性和能力。
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中小型企业受到人力资源、市场份额以及财力等因素限制,采用集中力量细分市场,从部分优势中占据生存发展空间战略。而部分优势主要依靠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核心,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纳入企业经营战略规划和财务战略中。知识产权管理必须基于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涉及企业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以及厂商名称权等建立代理、转让、等级、鉴定、申报、注册以及认证、咨询、检索等知识产权服务。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者而言必须明确知识产权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从而设立能够起到管理策略、目标以及架构的作用机制。
设立知识产权专属管理部门
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基于资金投入才能保持机构运行和人才基础。首先,企业必须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置专项资金,为人才引进设立奖惩分明的绩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保持该机构运行效率,比如专利申请的奖励机制须切实在企业推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企业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全部是老板,没有保障研发人员的署名权和获得奖励的权利,严重打击了真实发明人的积极性,只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才能减少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其次,上级部门和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意义,聘请专业人员和第三方法律机构保障相关制度建设和运行补充的能够,确保该机构部门满足企业产权管理保护实际需求。最后,知识城产权申请、认证以及咨询等也会产生费用,必须为其制定专属执行方案和资金投入计划,推进产权保护和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