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建设中虎门渡口功能转型的实践探索

2021-10-23 13:19卢霭彤方晓红刘桂奇
商业文化 2021年26期
关键词:渡轮虎门中国香港

卢霭彤 方晓红 刘桂奇

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虎门渡口曾是珠江口两岸间的重要通道,但最终亦随着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的相继通车退出水运交通的舞台。如何结合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推进虎门渡口功能转型新造,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通过梳理虎门渡口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其停航的原因,论证其在新时期转型升级的可能路径及其建设方案。

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启动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兴建于1989年、正式通航于1991年的虎门渡口曾是全国最繁荣的公路车客运渡轮码头,其在珠江口湾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而2019年2月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因此,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给运营28年的虎门渡口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2019年5月25日,服役将近30年的虎门渡口正式宣布停航,结束其服务于虎门两岸来往车辆和旅客的水路运输功能。但虎门渡口停航并不意味着废弃,如何在新的时空条件下,承继其丰厚历史资产,探寻其功能转型的定位和路径,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湾区发展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亦是虎门渡口获得新生的良好机遇。

虎门渡口水运功能的历史价值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虎门渡口的兴建有其特定的时空环境和需求。作为当时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东,启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珠三角东翼地区因其区位条件和交通设施配置优良迅速崛起,而西翼地区则因河汊纵横、交通不便明显滞后。不过,随着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在珠三角西部地区相继投资兴建系列商务设施以及路桥,珠三角西部投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人流、物流亦随之激增,处于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南沙遂成为一块难得的战略要地,沟通南沙和珠三角各地的联系就势在必行。

当时连通珠江口两岸有三个可行方案:架桥、修隧道以及建汽车渡轮。相较其他项目,建汽车渡轮投资少、见效快、占地少,对周边环境影响比较少,遂成为首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虎门渡口通航后,成为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之间第一条过江通道。之前因珠江阻隔,中国香港、深圳、东莞和江门、中山、珠海、中国澳门之间,须绕至广州再前往目的地,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成本,之后,车辆可横渡珠江,更方便、快捷地前往目的地。每天通过渡口的车辆多达17000辆次,大大拉动了两岸经济发展。即使1997 年虎门大桥开通后,每天通过渡口的车辆也有15000辆次,由此可见虎门渡口在两岸运输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撤渡建桥虎门渡口关停不可逆转

“轮渡”因其建设相比桥梁造价低、成本低、耗时短,大小渡轮一时普及全国。1980年代末,广州曾拥有乡镇渡口255道,渡船640艘,日客运量高达11万人次。1990年代起,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城市道路桥梁的飞速铺延,“撤渡建桥”成为趋势,轮渡受到冲击,乡镇渡口日渐荒芜。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广州、佛山、中山等地共有15个乡镇渡口停渡。

1997年虎门大桥、2019年南沙大桥相继通行,至此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镇的渡江通道共有三条。轮渡最年长但安全性也最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则以其安全快捷分担了已不堪负荷的运载任务,这也意味着虎门渡口的运输价值大为下降。2019年5月25日,南沙虎門公路渡口关闭停航,曾经辉煌的虎门渡口自此退出水运舞台,其最终关停的原因主要有:

安全性问题

第一,渡轮存在安全隐患。60-04、66-05至66-09六艘渡轮、66-10、66-11两艘渡轮、66-12船、66-13、66-14两艘渡轮于1990年初至2000年初投入使用。至2019年,服役时间最长的渡轮达27年,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渡轮本身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已无法保障。第二,渡轮行驶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渡轮上虽已配备救生设备,但渡轮围栏仅约半米高,遇上风浪较大的时候,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2011年8月,66-12船航行时遭遇狂风大浪突袭,乘客被卷走遇难身亡。再加上一线工作人员呈老龄化,许多情况都无法预料。第三,虎门渡口水域航道复杂,易发生船只碰撞事件。2015年,两艘船只在南沙虎门渡口水域发生碰撞事故,一船沉没,导致7名船员和57个集装箱落水,所幸无人员伤亡。

效率问题

由于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的收费较高,因此两桥建成后仍有不少客人选择乘坐更经济的虎门渡轮。虎门渡口客流量仍保持一定数量,但选择该途径渡江的车辆需要排队等候较长时间,从上船、行驶到下船,需花费60分钟不等的时间,载客效率低下。

可替代性问题。

在发展南沙之初,决定先建虎门渡口主要是因其成本低、建设时间短、投入使用方便。换而言之,虎门渡口只是在桥梁未建时代作为临时性渡江工具而存在的。在南沙大桥建成后,虎门渡口的渡江功能已完全被两桥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不可避免。

而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的功能优势则日益凸显。地理上,两桥建成使深圳珠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至少100公里。行政上,两桥处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湾区中心枢纽位置,促进了大湾区内各类创新要素的交流与学习,推进区域间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动,有利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湾区内的政治交流与经济建设。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南沙大桥与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连通珠三角核心区,是打造珠三角九市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上,虎门大桥代表了20世纪国内桥梁技术的最高水平,南沙大桥的桥梁建筑规模则创下中国国内桥梁多项纪录,两座大桥都是后起桥梁的重要学习和参考对象。

猜你喜欢
渡轮虎门中国香港
BC渡轮假日
6月历史大事记
来自中国香港的龙虾美味
相关论
中国香港医疗对大陆公立医院管理的启示
美、日、港对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借鉴
中国香港至菲律宾跨境汇款3秒到账
数十家全球知名服装采购商将集结虎门
第22届虎门服交会暨2017虎门时装周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