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梅
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或者腹中胎儿体质量不足1 kg,孕妇出现下腹坠胀、疼痛、阴道少量出血等情况时,称为先兆流产。先兆流产又分早期先兆流产和晚期先兆流产。怀孕12周以前出现以上症状称为早期先兆流产;怀孕12周以后,出现阴道出血或腹痛等症状称为晚期先兆流产。先兆流产是临床多发病,妊娠28周内下腹痛、阴道流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盆腔检查可见宫口未开,具有完整的胎膜,没有排出妊娠物,子宫大小符合孕周。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等是其主要诱发因素[1]。现阶段,在先兆流产的治疗中,药物疗法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地屈孕酮、黄体酮是临床通常采用的药物[2]。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先兆流产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评价了先兆流产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治疗疗效。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先兆流产患者100例,依据方法分为地屈孕酮组(n=50)、黄体酮组(n=50)两组。地屈孕酮组患者年龄24~34岁,平均(26.3±4.2)岁;孕周5~10周,平均(6.8±1.2)周。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4~29岁27例(54.0%),30~34岁23例(46.0%);在产妇类型方面,初产妇28例(56.0%),经产妇22例(44.0%);在流产史方面,有13例(26.0%),无37例(74.0%)。黄体酮组患者年龄24~34岁,平均(25.6±4.5)岁;孕周6~10周,平均(6.9±1.4)周。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4~29岁26例(52.0%),30~34岁24例(48.0%);在产妇类型方面,初产妇27例(54.0%),经产妇23例(46.0%);在流产史方面,有14例(28.0%),无36例(72.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检查、B超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检查确诊为先兆流产;(2)均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3];(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检测均为阳性。排除标准:(1)宫颈息肉等引发的阴道流血;(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近3个月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3.1 黄体酮组 给予患者肌肉注射20 mg黄体酮注射液(规格:1 mL:20 mg,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40),每天1~2次。
1.3.2 地屈孕酮组 让患者口服40 mg地屈孕酮片(规格:10 mg×20 s,青岛国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74),每12小时1次,每天2次。之后将剂量改为10 mg,每8小时1次,每天3次。
1.3.3 疗程 两组均用药到无临床症状。
(1)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HCG水平;(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头晕、硬结)。
痊愈:治疗后5 d患者无阴道出血、临床症状,彩超检查发现胚胎发育、子宫大小符合孕周;好转:治疗后10 d患者无阴道出血,具有明显较轻的临床症状,彩超检查发现胚胎发育、子宫大小符合孕周;无效:治疗后患者的阴道出血没有改善,具有越来越重的临床症状,最终引发流产[4]。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地屈孕酮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P、HCG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黄体酮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HCG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HCG水平比较( ±s)
注:t’、P’:治疗前两组比较;t’’、P’’:治疗后两组比较
?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地屈孕酮组为98.0%(49/50),黄体酮组为82.0%(41/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地屈孕酮组为6.0%(3/50),黄体酮组为20.0%(10/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先兆流产指妊娠12周前孕妇下腹或腰阵发性疼痛、阴道少量出血,但宫口未开,没有排出异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那么就会向流产发展[5]。妊娠早期,孕妇体内卵巢黄体产生了大部分孕酮,孕12周后孕妇的卵巢黄体日益萎缩退化,在这种情况下,滋养细胞分泌大部分孕酮,如果这时缺乏充足的黄体分泌,那么就会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先兆流产[6]。因此,要想对先兆流产进行有效预防,关键是要对孕妇妊娠早期体内黄体酮水平进行密切关注,如果发现孕妇具有较低的孕酮水平,则应该第一时间补充孕激素[7]。近年来,妊娠早期黄体酮不全引发的先兆流产发病率日益提升,孕激素类药物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药物,能够将有利于妊娠的环境创造给孕妇,对黄体酮缺陷引发的先兆流产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疗[8]。地屈孕酮属于一种孕激素,类似于内源性孕激素,其通过对母体免疫力功能进行调节来对妊娠环境进行维持,患者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和较高的用药依从性[9]。而黄体酮属于一种外源性孕酮补充剂,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其功能作用类似于孕酮,通过对子宫收缩进行抑制来对流产进行预防[10]。在先兆流产的治疗中,二者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医学学者为了对比先兆流产治疗中黄体酮、地屈孕酮的临床疗效[11],将观察对象设定为72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6例,首先让两组患者口服维生素E,然后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HCG、P水平变化、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CG、P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HCG、P水平均显著提升,同时,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更高的血清HCG、P水平,P<0.05。此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4.44%(34/36)、77.78%(28/3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以此认为在先兆流产的治疗中,黄体酮、地屈孕酮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地屈孕酮比黄体酮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CG、P水平,具有更佳的疗效。相关医学学者为了对先兆流产治疗中黄体酮、地屈孕酮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12-13],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先兆流产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68例,应用黄体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HCG、P水平进行观察,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CG、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以此认为在先兆流产的治疗中,地屈孕酮具有更为确切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地屈孕酮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P、HCG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黄体酮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地屈孕酮组为98.0%(49/50),黄体酮组为82.0%(41/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地屈孕酮组为6.0%(3/50),黄体酮组为20.0%(10/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地屈孕酮治疗疗效较黄体酮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