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情况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2021-10-23 05:55钱艳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初产妇胎儿剖宫产

钱艳霞

近年,在经济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日常营养摄取增多,女性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和孕前肥胖发生率提高,再加之孕妇怀孕过程中体力活动减少明显,过量摄入高热量及高蛋白质等食物,所以,孕妇孕期增重现象越来越多,其影响了孕妇妊娠结局[1]。妊娠是正常女性一生中需要经历的一个相对特殊的过程,孕妇的身体质量指数随着孕妇孕期胎儿的发育及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不论是过度增重还是增重不足,均会影响孕妇及胎儿,导致不良妊娠结局[2]。所以,孕前体质量及孕期增重视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因而,本研究针对初产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状况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12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均为本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接收,根据孕前BMI分组,正常组(40例)中,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27.48±3.42)岁;消瘦组(40例)中,孕妇年龄22~36岁,平均(28.12±3.37)岁;超重及肥胖组(40例)中,孕妇年龄23~34岁,平均(28.15±3.32)岁;研究资料方面,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资料齐全、完整;沟通、理解、表达能力均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认知障碍;具有精神疾病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具有免疫系统疾病;存在急性肾衰竭。

1.2 方法

以孕妇孕前体质量和身高为依据对孕前NMI进行计算,计算公式是:BMI=体质量(kg)/身高2(m2)。通过WHO成人体质量判断标准分组,消瘦为BMI低于18.5 kg/m2,正常体质量为BMI在18.5~24.9 kg/m2,超重为BMI在25.0~29.9 kg/m2;肥胖为BMI在30.0 kg/m2以上[3]。孕期增重=产前体质量(分娩前7日)-孕前体质量(怀孕前30日)[4]。通过2009年美国IOM单胎孕期增重指南划分孕期增重状况,也就是孕前消瘦、孕前正常、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孕期增重推荐区间如下:12.5~18.0 kg、11.5~16.0 kg、7.0~11.5 kg和5.0~9.0 kg,增重在建议的范围内为增加适宜,增重不足为低于建议下限值,增重过多为高于建议上限值[5]。

1.3 观察指标

根据孕期分娩和孕期产检等,将孕妇孕前基础体质量、身高、分娩方式、孕周、不良妊娠结局等准确记录下来[6]。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2 结果

2.1 孕前BMI与孕期增重

孕前BMI平均是(20.64±2.93)kg/m2,以孕前BMI分组,消瘦组、正常组、超重及肥胖组分别有40例、40例与40例;孕期增重平均是(14.19±5.70)kg,消瘦组孕期增重不足、孕期增重过多、增重适宜分别有15例、10例、15例;正常组孕期增重不足、孕期增重过多、增重适宜分别有10例、19例、11例;超重及肥胖组孕期增重不足、孕期增重过多、增重适宜分别有11例、8例、21例。孕期增重不足36例,孕期增重过多37例,增重适宜47例,占比分别是30.00%、30.83%和39.17%。

2.2 孕前BMI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120例初产妇中,54例自然分娩,66例剖宫产。孕前BMI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消瘦组中,有24例自然分娩,占比60.00%,16例剖宫产,占比40.00%;正常组中,有18例自然分娩,占比是45.00%,22例剖宫产,占比是55.00%;超重及肥胖组中,有12例自然分娩,占比是30.00%,28例剖宫产,占比是70.00%。

2.3 孕前增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孕期增重不足组自然分娩率比剖宫产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表1 分析孕前增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例(%)]

2.4 分析孕前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超重及肥胖组巨大儿占比较消瘦组及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4.114;P=0.043;0.043);胎儿窘迫、低出生体质量儿、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不同孕前BMI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早产儿占比比消瘦组、超重及肥胖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孕前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例(%)]

2.5 分析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孕期增重不足组具有较高的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较高,而孕期增重过多组具有较高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发生率方面,不同孕期增重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例(%)]

3 讨论

2009年美国IOM根据孕前BMI对孕期增重推荐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有关人员认为该指南对于中国孕妇使用[8]。本研究选取了本院接收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针对初产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和孕期增重状况对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简单探讨。研究显示[9],孕前超重导致分娩并发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若孕前体质量偏低,则会导致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提高。本次研究中,孕期增重不足36例,孕期增重过多37例,增重适宜47例,占比分别是30.00%、30.83%和39.17%,可见孕期增重不合理是常见现象。所以应加强对育龄女性孕前体质量管理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科学备孕[10]。除此之外,根据孕前不同BMI水平,进行孕期增重指导,以便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合理[11]。

本次研究中,120例初产妇中,54例自然分娩,66例剖宫产,占比分别是45.00%与55.00%,超重及肥胖组剖宫产率高达70.00%,而孕期增重不足和孕前消瘦组,具有较高的自然分娩率。分娩方式选择期间,自然分娩属于正常生理过程,而剖宫产主要用于妊娠合并症、难产、胎儿窘迫等异常分娩问题的解决[12]。近年,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不断更新,手术指征范围越来越广,导致剖宫产率提高,但是孕前过度肥胖及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使得产程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胎儿分娩难度,提高了巨大儿发生率,是导致剖宫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13]。结果显示,孕期增重不足或者孕前消瘦具有较高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而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过度增重产妇具有较高的巨大儿出现率[14]。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其初上后健康尤其是成年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15]。而低出生体质量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巨大儿除诱发不良母婴结局外,包括会阴裂伤、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肩难产等,而且也会提高成年后肥胖发生率和青少年期肥胖发生率[16]。所以,应密切监测孕期增加不合理者和孕前BMI不达标者,其有助于巨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降低[17]。

据有关资料显示[1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提高,特别是肥胖组及超重组,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原因如下: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及超重者剖宫产存在一定关联,原因如下:因为剖宫产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使得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降低[18]。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及肥胖组巨大儿占比较消瘦组及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不同孕前BMI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早产儿占比比消瘦组、超重及肥胖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孕期增重及孕前BMI从不同程度上对患者妊娠结局和妊娠分娩方式造成了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孕前身体质量指数的重视,确保体质量增加合理。

猜你喜欢
初产妇胎儿剖宫产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