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涛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四川 成都610100)
从2019年开始,我国职业院校陆续开展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开展了首批1+X证书的试点,推动了“1”和“X”的有机衔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耦合,逐步落实书证融通,不断满足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现就护理专业书证融通的实践路径开展相关的研究。
在1+X证书制度中,“1”与“X”并不是两个独立并行的证书系统,而是需要进行融合与沟通,即“书证融通”。具体来说,书证融通是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将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进行对接,将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统筹安排职业技能等级测试与专业课程考试,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评价方式的变革[1]。在书证融通的过程中,学历教育充实了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基础教育;而在学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培训内容,则会让学生更加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掌握前沿理论,对接一线岗位需求,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实施书证融通对于落实1+X证书制度有重要意义。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该制度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1”与“X”之间的融通。实施书证融通还有助于改革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帮助职业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逐步适应国家制度的相关设计。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需要利用书证融通达到学历等级与职业技能等级之间的互通互认,避免1+X证书制度回到“双证书”制度的轨道上。因此,要把书证融通真正落实到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并在新时期背景下培育复合型人才。
实施书证融通需要实现两方面的融合与沟通,一方面是将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删繁就简、化整为零,与学历教育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另一方面是通过书证融通,结合护理产业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标准,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将产业需求贯穿于人才培育的全过程,结合学历教育多学科整合的优势和现有的逻辑体系,加速职业教育发展与行业企业发展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于市场人才需求[2]。此外,在落实书证融通时,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学生在校内学习老年照护的相关课程,能够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为了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要具备强烈的同理心和代入感,这是老年照护最基本的逻辑思路和最为核心的素养要求。为了做好护理专业的书证融通,不仅要教会学生护理的方法和相关技能,还要帮助他们从心理的角度去关爱那些需要护理的对象。
高职院校在护理人才培育的3个关键步骤实现了3个融合[3]。首先,在护理人才培养的起点实现课程教学标准与“X”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融合。职业院校应致力于参考“X”证书的标准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在护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一是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依据专业和职业的对应情况进行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开设更多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专业,使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更多的工作岗位真实情境,鼓励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更多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在护理人才培养的评价阶段实现学习成果评价与“X”证书等级评价的融合。在1+X证书制度下,实施学生学习成果考核评价的主体有两个。一是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成果和实践课程获得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依据;二是培训评价组织,通过对学生相应护理岗位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为学生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这两个主体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有重叠之处,实现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减少重复性劳动,简化学生获得1+X证书的程序。
书证融通存在两种基本模式(见图1)。一是将“X”完全融合到“1”中,该模式是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后实施书证融通的基本模式。实施该模式的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对课程内容强化、补充、拓展等进行书证融通,完成书证融通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组织模式、核心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实施、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能同时满足“1”和“X”两方面的要求[4]。该模式能够保障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和更多种类、更高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经过这种书证融通模式培养的人才更受护理人才市场的欢迎。二是将“X”与“1”对接融合,在该模式中,“X”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小部分的内容与“1”融合。该模式适用于职业院校对社会人士开放“X”证书培训课程,并且这些课程可以满足校内学生考取更多护理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实施该模式的职业院校需要系统分析“X”与“1”的关键衔接点,完善“1”当中关于关键衔接点的相关课程内容,使“1”成为“X”的有效支撑。职业院校在实施书证融通时,可以先采用第二种模式,然后在1+X证书制度成熟之后再采用第一种模式。
图1 书证融通的两种基本模式
在1+X证书制度下,实施护理专业的书证融通可以分为4个步骤。一是将“X”证书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护理知识的相关要求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确定应如何培养学生以及如何进行学习成果评价。二是将“X”证书当中各个等级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指标与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确定应采取何种融通的方法。三是组织护理专业课程教师对当前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进行课证融通,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一门课程在进行课证融通改革后,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需要对照“X”证书中的各项标准进行重新核对,然后再次进行改进,最终确保课程体系中的各项内容都能满足“X”证书的要求。四是将书证融通工作与职业院校的“三教”改革有机结合,同步实施。不仅要对护理专业教师进行1+X证书制度和书证融通的相关培训,还要依照成果导向的模式对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书证融通的相关工作,组织他们编写新教材,促进新教材与“X”证书的相互衔接。
书证融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实施书证融通,需要相关院校和相关部门提供保障条件。职业院校要成立以护理专业负责人为首,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相关领导组成的书证融通实施团队,做好书证融通的顶层设计工作。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制定符合护理专业发展情况的实施方案,并鼓励护理专业教师参与其中。还要制定相关的风险应急预案,在护理专业书证融通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将损失降到最低。护理专业书证融通领导小组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避免走弯路。在推行的过程中,要分段推行,不可急于求成,并形成阶段性的工作示范。
1)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职业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要将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保证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适应书证融通的要求。以护理人才照护失智老人需要考取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为例,初级、中级和高级证书的标准各不相同,护理专业可以依据现有的课程体系,面向失智老人群体的照护岗位实际需求,将相关要求和标准融入现有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构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后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要涉及老年照护服务意识、失智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技巧、老年照护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将老年照护领域内的模块化技能融入培养方案中,培育学生护理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方便考取更高等级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
2)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基于书证融通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实施护理专业的书证融通时,需要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体系紧密融合,进行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首先,选定一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书证融合。以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护理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书证融合课程选定时,需要系统了解各个等级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统筹规划护理专业课程与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证书的融合路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可以将初级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与“外科护理学”“护士职业素养”“护理学基础”3门课程进行融合[5]。其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针对书证融通的教学方案。对于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证书来说,共涉及110学时的内容,其中有9个大任务模块,39项具体考核内容,其中有32项涉及技能操作。护理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原有教学方案的情况,统筹规划老年照护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的内容,可以概括为4个方法:现有教学方案能够完全覆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免修;现有学历教育课程与证书要求不相同的知识点,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强化;现有教学方案中缺少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但是证书要求内容当中有这个知识点或技能点,需要进行补修;现有教学方案已经具备的知识点,但是缺少实践训练,需要进行运用能力的转化。利用上述方法解决“1”与“X”相互融合的问题,针对书证融通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
3)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有效保障书证融通的实施。首先,针对“X”证书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师的在职培训,帮助他们深入了解“1”与“X”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内涵要求;其次,鼓励教师积极进行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优化教师团队结构,适应书证融通的师资需求;再次,鼓励教师针对书证融通进行校内校外交流,学习现有的书证融通经验,避免走弯路;最后,提升现有教师素质的同时引入兼职教师,尤其是那些从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定工作的专家,相信有了他们的助力,书证融通的实施会更加顺利。
4)校企协同加强书证融通,共同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书证融通的关键在于“1”与“X”的融合。“1”指学校教育,更加强调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而“X”是与岗位直接对接的技能证书,更加强调实践技能。在进行护理专业的书证融通时,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融合。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支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各项能力,还要支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理论方面的培训与教育主要由校内教师完成,而实践技能的提升仅仅依靠职业院校很难实现。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产教融合,在实施书证融通的过程中,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6]。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合作。培训评价组织主要负责职业技能证书的评定,对于相关的标准了如指掌,强化与培训评价组织的合作,能够为学生考取“X”证书扫除障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积极与开展护理业务的企业合作。这些企业熟知各类护理对象的需求,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善于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纠纷。学生在这类企业中进行护理实践,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护理对象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护理对象的需求。并且这些企业急需大量的护理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可以直接去合作企业就业。
5)创新护理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实施书证融通,不仅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和考核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在课程考核评价的标准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这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并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真实地衡量自身的能力水平。在1+X证书制度成熟后,课程考核评价的结果也可以用于获取相关证书,避免重复性的评价。以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其评价的形式采用上机理论测评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护理核心素养、护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实操考核不是单纯的技能操作水平测试,而是对老年照护服务质量特性包含的可靠性、有形性、文明性、反应性和移情性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老年照护服务质量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素质,实现“1”与“X”考核评价标准的真正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