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类患者通常伴有骨质疏松、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1]。虽然外伤原因通常为低能量损伤所导致,但是骨折通常有较为严重的粉碎性改变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及护理的难度,且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可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除此之外,手术以后患者极易出现肢体短缩以及髋内翻等情况,对术后生活质量存在严重不良影响[22]。本文主要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价值,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本院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80例患者经过数字随机分组法被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例数各占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性别,男性例数为28例,女性例数为12例,年龄平均值(65.76±4.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跌倒损伤10例,砸伤6例,高空坠落伤1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的性别,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29例、11例;年龄平均值(65.83±4.5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跌倒损伤、砸伤、高空坠落伤15例、12例、8例和5例。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对,P>0.05。(1)入选标准:经过CT检查、X线检查被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确诊为单纯创伤性骨折的患者;与手术指征相符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且存在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排除标准: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有严重心肺疾病或者精神异常情况存在的患者;合并颅脑损伤或者内脏损伤情况存在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生命体征等展开密切观察,嘱患者去枕平躺,针对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详细介绍,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同时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舒适护理,详细内容阐述如下:(1)生理舒适护理。患者入院当天开展进行腹部按摩和饮水指导,积极鼓励患者接受早期被动活动健侧肢训练,预防压疮发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仪器设备的分贝,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需要采取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等指导,保证患者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手术以后加强患者的吸氧护理工作,即手术后第1天将氧流量维持为每分钟3L,每次吸氧时间为1-2小时,每天吸氧2次。(2)疼痛护理。骨折患者常有明显疼痛症状存在,加之疾病为在患者未做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使得患者常因担忧康复效果以及疼痛症状的影响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将开展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详细介绍,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例举手术成功案例,以缓解患者内心担忧的情绪;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和交流,了解影响患者情绪的具体因素以及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掌握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需求,依据实际情况为其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术后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时间,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通过进行深呼吸或者听音乐的方式来放松身心,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全身肌肉进行放松,减轻疼痛程度。或采取皮肤刺激法,术后24小时内采取冷敷,24小时后热敷,降低患者疼痛感。(3)术后舒适的康复护理。骨折患者在手术以后受肢体肿胀以及疼痛症状的影响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极易诱发肌肉萎缩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为此在手术以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术后适量机体活动对机体康复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与家属,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除此之外,手术以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运动,将患肢处于功能位并进行固定,指导下肢肌肉锻炼,早期注重患者的血液循环,中期逐渐改为骨折关节锻炼,将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预防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发生,后期对患肢进行负重训练,保证骨折处无不适感。(4)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较长,减缓血流,加之手术创伤可增加机体当中凝血因子的释放量,提升静脉栓塞的发病率。术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术肢肿胀的情况,遵照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血管扩张药物;鼓励患者在床上开展早期的功能锻炼,除此之外,加强切口护理力度,观察切口渗出情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实施换敷料护理,以促进切口愈合。
3 观察指标:(1)观察并统计2组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以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临界值均为50分,均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2)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在手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72小时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症状,分值为0-10分,以得分越低代表越占据优势。(3) 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舒适度情况发放舒适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满分100分,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优势。
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2组骨折术后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在分析和汇总以后均录入至SPSS22.0版中处理,2组患者的计量资料(SAS评分、SDS评分、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均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卡方(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5 结果
5.1 2组SAS、SDS、舒适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其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较低,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对比分)
5.2 2组疼痛评分对比: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较,P>0.05,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以及术后72小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
5.3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之一,中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常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存在,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影响恢复效果,甚至可导致终身残疾[3]。手术为临床治疗骨折的常用措施,但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极易因疼痛症状以及过度担心存在后遗症而出现负性情绪,对术后机体康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在手术以后为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对缓解负性情绪以及患者术后机体康复而言均有重要意义[4]。
术后麻醉药物效果消失以后,患者的机体极易因骨膜破裂、骨断端对软组织存在刺激以及局部肌肉痉挛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剧烈疼痛症状,可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以及睡眠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5-6]。常规护理主要由护理人员依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为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护理内容缺乏标准化以及预见性,常无法满足患者真正的需求。舒适护理属于临床中的一项新兴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骨折术后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理舒适度与心理舒适度[7]。护理人员在舒适护理模式之下可以通过生理护理、疼痛管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工作,结合患者的机体疼程度为其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在缓解患者身心痛苦感的同时,将身体与心理的舒适度提升[8];完善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改善其依从性,提升术后肢体康复运动锻炼配合度,可加快机体康复,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为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工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机体疼痛症状。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舒适护理工作的实施可以从患者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社会方面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合理管理体位、合理镇痛等措施有效控制术后机体疼痛症状,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提升患者对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进一步减小疼痛症状以及错误认识对患者心理情绪产生的影响[10]。除此之外,加强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力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而言之,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