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出现凝固,导致血流速放缓、血液出现高度凝结等情况,这类情况出现后可能会导致肺动脉栓塞症产生,从而引起患者心率降低,心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患者出现死亡风险[1]。这类情况在骨折患者群体中危害性会明显增加,为了防治这一情况发生,就需要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有效检测,作出及时合理评估[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详情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名,女性51名,平均年龄(45.12±11.32)岁,对所有患者先进行D-二聚体检测,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2 方法:(1)对照组数据。对所有患者均采用D-二聚体检测,运用乳胶增强浊度试验对测量者血浆中胶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采血检测D-二聚体需要在患者进行造影前或造影后24小时内完成,D-二聚体检测值>500μg/L为阳性。(2)观察组数据。对所有患者再次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式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下肢需要向外侧微翻外旋,观察患者大腿、膝部以及小腿深静脉内径和血管走向,对管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团块要重点检查,对血流色彩方向和其性质进行充分了解,观察患者血流充盈情况。对于患者胫后静脉以及腘静脉进行检查时,要将每段都进行横、纵切扫查,并与健康侧下肢进行对比检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对患者血流速度进行记录,并对患者测试深静脉瓣功能和血流相关变化。若患者下肢有水肿情况出现,或患者较肥胖,可以调整低频凸阵探头和彩色增益,避免穿透力低下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对于血栓病理进行分类,主要有:①急性深静脉血栓。现象清晰度较高,患者管腔出现明显增宽,内径显著扩大,且伴有回音。②亚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管腔细化或正常,回音增强。③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管腔变小,回音中强或较强。在实际检测中,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没有血流信号,表示患者管腔完全被阻断;若信号较弱,说明患者管腔出现部分受阻情况。
3 疗效标准:本次研究需要对2次检测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数据检测准确性。规定准确率=本次检测中患静脉血栓患者数/所有患者中实际患深静脉血栓患者数×100%。
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4.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影像图:见图1-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影像图进行分析,图1为股总静脉中形成亚急性血栓,相应管径扩宽,致使管腔现不完全闭塞;图2为急性血栓在腘静脉中出现,内径扩宽,有低回响出现;图3为胫后静脉现亚急性血栓,有不均匀偏高回响出现,内径扩宽;图4为小腿肌静脉血栓,有实体回响,部分管径扩宽。
5.2 2次检测结果数据对比:对2次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率进行对比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次检测数据准确率对比数据(n,%)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骨折患者中较为多发,临床上这类病情最常见的症状为患者出现突发性肿胀,在病情进入急性期时,患者皮肤可能出现发红等情况,皮肤温度较健康侧偏高,若遇肿胀严重情况,还可能出现皮肤现青紫色状[3]。肿胀表现在患者发病后1-3天内最为明显,之后会逐渐消退,但不会恢复正常。同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患者典型症状是出现压痛、胀痛或持续性疼痛。若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引发出血、肺栓塞以及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使患者身心安全受到影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4]。因此,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持续发作导致的恶化情况出现。在临床对于血栓发病时间的研究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划分为3类,分别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深静脉血栓,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时间为1-2周,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属于初期形态[5]。在这一时期中,临床对于治疗血栓可以应用抗凝溶栓的方式,将疾病进行有效控制,遏制疾病继续发展,使得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静脉堵塞再通率起到有效提高,使患者生命得到保障。因此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对病情进行控制,使患者预后情况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分别为: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出现高度凝结[6]。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群体分析,患者群体主要集中在有外伤史和手术史人群中,尤其是患者有长期卧床情况出现,导致患者肌肉功能减弱,下肢出现局部血液淤积,导致血管受损,凝血因子激活,增大了血液粘滞程度。在这之中,以左下肢出现血栓情况最为常见。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测时,主要的方式有2种,分别为静脉造影检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由于静脉造影检测对患者有创伤性,并且检测费用较昂贵,同时还有可能出现造影剂过敏等情况,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普及。D-二聚体是一种胶原纤维蛋白形可降解产物,对于患者体内凝血情况可以动态的进行展示,从而反映出患者血栓形成性质,以及纤溶活性,作为患者体内血栓形成观察标准之一[7-8]。D-二聚体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和妊娠、肿瘤、创伤等情况下均可能出现数值升高,因此难以准确诊断深静脉血栓,在对相关检测报告的分析中也可以发现D-二聚体检测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较低的特异性,同时在本次实验中显示D-二聚体检测的准确率仅有58.54%,不能作为检测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标准。在近年的一些报道中也显示血多心肌梗死及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也呈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作为血栓检测新方法,有着多项优点,在临床诊断和处理工作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对患者的情况详细的检测,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测准确率已经有较高的精准度[9]。在临床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于患者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本次研究也证实,观察组检测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的诊断D-二聚体检测更为精准,同时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于患者检测有着费用更低,同时检测的速度更快,操作更为简单,且更为方便重复性操作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在临床的诊断中更适用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检测。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检测时,能够准确的找到患者血栓的位置、大小规模和目前病情发展实际情况,是对患者进行检测的首选方法。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已经作为血栓检测“金标准”。相较之下D-二聚体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实际应用价值不大且存在一系列缺点,不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在患者现肥胖或水肿时也可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在临床应用上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对患者康复治疗起到了良性推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