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22 22:18胡聪孙国庆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

胡聪 孙国庆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转型,现阶段增强了对高性能混凝土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实验研究,扩大了高性能混凝土使用范围,提升了建筑工程质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某框架筒体结构建筑工程,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中的工作度、配合比设计、施工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8.085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总面积为2.95万m2,设计方案采用框架筒体结构。在混凝土工程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50、C60。由于该项目属于框架结构中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所以,对于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混合料运输、搅拌泵送浇筑,以及浇筑后的保养等要求相对较高。通过细化指标、合理设计、精细化管理,积累了一些应用经验。具体分析如下:

1、高性能混凝土工作度的选择

首先,对施工场地与搅拌站之间的距离进行了信息分析,确定总距离为11.3km。采用常规运输方案,需要经过40min才能将高性能混凝土送到施工现场。其次,根据对该路段的交通状况分析,并计算现场施工操作时间,预计要60min才能完成。同时,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方式,要求在入模时,将塌落度控制在140mm以上。通过综合分析后,确定制作混凝土的配比设计相关参数范围:(1)以C60作为设计中的强度等级;(2)出厂(搅拌站)时的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应该控制在200mm以上;(3)进场混凝土坍落度应该控制在160mm到180mm范围以内。

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严格筛选原材料

首先,在选择水泥时,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准(PO42.5标准;生产企业:内蒙乌兰水泥厂)。相关参数如下:(1)细度为0.08mm,筛余量(方孔筛)为3.7%;(2)标准稠度为24.5%;(3)初凝与终凝分别为1:44、3:19;(4)以3d为标准,其抗压、抗折性能分别为22.8、4.5。以28d为标准,对应数据为47.2、7.9。

其次,粗骨料以反击破叶麻岩为准(生产企业:包头市西水泉石料厂),相关参数如下:(1)粒径最大值25mm;(2)含泥量为1.2%;(3)压碎值为9.7%;(4)堆积密度为1517kg/m3。细骨料为中砂,细度模数与含泥量分别为3.0和1.9%。

第三,选用S75级矿渣微粉作为矿渣粉。粉煤灰为电厂生产的II级料,相关参数如下:(1)细度45mm;(2)筛余量为18%;(3)相对密度为2.2g/cm3。按照要求需水量为105,选用深井饮用水。

第四,选用含固量为14%的聚羧酸作为外加剂,其中,引气量为2%到3%,减少率范围在20%到25%。

2.2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第一,考虑到单位体积内的骨料在水泥高用量条件下会相应减少,并增加裂缝风险。所以,将其用量范围控制在450kg到500kg以内。

第二,为了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本次配合比设计中结合泵送需求,增加了高效减少剂,从而将水胶比控制在与进场坍落度范围相一致的范围之内,设计值小于0.3。

第三,通过实验分析,不同的骨料参数下,混凝土强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砂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实验室试验后,最后选用了中粗骨料,以5mm到25mm为范围选用连续级配石子。砂率范围控制在39%到41%范围以内。15%到20%的水泥用量由矿渣粉与粉煤灰进行代替。正交试验中以3组配合比为准进行实验,并进行复验,最后确定选用以下配合比方案:(1)水胶比:0.32;(2)胶:1;(3)砂:1.03;(4)石:1.85;(5)外加剂:3.4%;(6)胶料总量:540;(7)7d强度:47.6;(8)28d强度:69.4。

第四,混凝土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在大气温度为12℃时,在0、30min、60min、90min的坍落度分别为210mm、205mm、195mm、185mm。符合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时,等级强度大于C50后,坍落度大于180mm的要求。平均密度为2510kg/m3。对干缩试件(规格:100mm×100×515mm)进行3d标准养护后,转移到20℃左右的常温环境下,对其1d、3d、7d、14d、28d的龄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收缩值分别为每米-0.425mm、-1.064mm、-0.851mm、-0.431mm、-0.001mm。其中,3d时的处于微膨胀最高值,28d时处于最低值。通过这种微膨胀状态,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产品的密度,并改善其抗渗性。同时,对其碳化深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8d时,其碳化深度为0.5mm,说明不容易碳化。

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用

在施工准备阶段,先对地下一层墙体柱板进行检查,确定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等符合工艺标准后,采用一次性浇筑方案进行施工。本项目的组织设计中,以项目经理领导,成立了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小组。并开展了动员大会,对浇筑施工技术专题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讲解。进入高强砼浇筑施工作业现场后,先進行了清理工作,复核了浇筑要领。确定柱墙浇筑用量为450m3。

在浇筑施工阶段,先用同成份的砂浆对泵管进行了湿润处理,并配置了备用减水剂,预防不同浇筑阶段坍落度不达标时,能够通过添加减水剂进行及时处理。具体浇筑方法,以分层浇筑为准。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cm到60cm范围之内。设备采用拖式泵、混凝土布料机,用泵管进行连接。以一个浇筑段为单元,摆放布料机。按照浇筑顺序,从基础一直浇筑到剪力墙、柱、梁,直到与梁板顶面通高时停止作业。振捣作业时,按照泵送形成的自然坡度,完成均匀振捣,要求以“快插慢拔”、“行列式”、“交错式”进行操作。振捣插棒间距控制在40cm到50cm范围,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15s到30s之间。

在养护阶段,首先根据水泥用量(475kg)、中柱尺寸(1200×1200mm),预测裂缝风险。再按照混凝土最高水化热温升计算公式Tmax=Mc×Q/(C×p)进行计算,其中,C=0.96,p=2400,Q=461,Mc=475kg,代入公式结果为95.04℃。再根据不同龄期的水化热温升值计算结果(3d、6d、9d时温度分别为39.92℃、29.46℃、18.06℃),加上施工作业时的温度25℃,可以得到3d、6d、9d时的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分别为64.92℃、54.46℃、43.06℃。此时,以模板施工方式为准,针对每一组合钢模板进行保温养护,主要通过加保温层的办法。测温孔设置,以三根断面最大柱为准。拆模后的养护主要以塑料薄膜覆盖、包裹、喷洒养护液为主,养护时间共计14d。

4、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从应用经验看,虽然高性能混凝土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环节,已经证实了它的自密实性、工作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应用环节,若要较好的发挥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此类特征中具备的功能及作用,使其在应用后产出综合效益。仍然需要对其应用环节的诸项技术质量进行全要素分析,进而在完善技术质量控制指标的条件下,保障其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首先,高性能混凝土的造价相对较高、管理要求较多,按照一般的市场价格与应用经验看,比普通混凝土的造价高1/2左右。而且,对于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也表明,应该将其中的水泥、集料粒径、掺料、外加剂等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在本项目中,就按照质量体系管理标准,严格对上述原材料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严格筛选与实验室试验。这种细化原材料质量控制指标的办法,可以较好的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成本投入,保障在高价格下的高性能优势。

其次,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过程中,施工早期不能排除因混凝土收缩导致开裂的问题。现阶段,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水胶比方面,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即低于常规混凝土。因而,在预防施工早期开裂问题时,应该在水胶比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细掺料、超塑化剂之类的辅助性材料,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优势。另一方面,施工早期混凝土开裂主要由收缩引发,而收缩的原因来自蒸发与水化。此时,需要按照实验室试验方法,对试块内的相对温度进行检测。待证实其干缩性满足需求时,再进行配料应用。例如,水胶比为0.26的高性能混凝土中,添加硅灰(10%)、萘系超塑化剂(1.8%)后,在3个月、6个月、1年中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呈现为持续降低状态,分别达到了75%、72%、69%。但是,在6个月时的总收缩率往往不大于常规混凝土。因而,应该按照施工后不同阶段的水化情况及收缩率,加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其是自收缩方面,水胶比越小、自收缩越大。在这种条件下,加强“自养护”相对重要。建议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环节,从掺入料与外加剂方面,做好试验检测,确保在添加适量的粉煤灰与膨胀剂,以及保水外加剂的条件下,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自养护能力。

除以上造价控制与开裂预防方面的注意事项外,当前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环节,已经从工程質量检测的角度,配套设置了性能评价方案。因而,在针对原材料性能实施单一化评定的同时,应该借助软件开发技术,开发一些能够对其耐久性、其它性能进行全面检测评定方案。

结语:

总之,通过使用配套性的综合措施后,本项目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比较成功。也为后续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建议在后续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尽可能在配合比设计环节,加强对砂率的实验研究,尽可能根据不同砂率下的粗骨料使用量、坍落度等进行细致分析,提高配合比设计时的精准度等。

参考文献:

[1]桂林.土木建筑材料中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绿色材料[J].商品与质量,2021,9(2):375-376.

[2]孔令阳,江晨晖,陈焱,等.复合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浙江建筑,2021,38(1):65-69.

[3]秦学明.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1,17(10):35-36.

猜你喜欢
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
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及抗震鉴定研究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探究
高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改变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分析
浅析路桥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就当前混凝土技术在道桥施工应用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