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教”改革是当前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积极探索依托“三教”改革,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发立体数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教”改革 网络综合布线 课程教学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编号2020SJA0655)“基于工程思维的高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事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任务。“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其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保障。
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基础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往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操作环节而弱化了设计环节,虽然学生能熟练完成相关操作,但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当前社会需要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要求。
“三教”改革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采取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发立体数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等措施有效促进“三教”改革的实施。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教”改革,教师是根本。教师要立足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以生为本,探索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企业和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现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有效促进职教“三教”改革的实施。
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态度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要关注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工程思维在工程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贯穿于工程活动始终,渗透于工程活动各环节,对工程活动起着支配与指导作用,制约和决定着工程理念的水平。工程思维既是工程问题求解的过程,也是理想客体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集设计与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企业需要的不是只会打线布线的操作工,而是有整体观、能设计的综合型人才。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工程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
二、开发立体数字资源,助力教材改革
“三教”改革,教材是基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體化,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通过“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具有理解难、实践难的特点,教师需将教材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相结合,开发互相融合、互为补充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材的改革中要凸显实操性和技能性,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选取来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项目设计教学项目。项目应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选取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项目。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的“配线子系统”项目中,教师可依托真实配线案例进行项目教学,根据实际需要配套开发立体化和动态化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可制作Flash教学游戏。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以及教师的细节展示,教师可录制微课视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操作流程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教师可借助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进行无耗材模拟练习。为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设计制作包括学案、任务单等资源的学习包,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
教材除了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技”的载体功能外,还应具有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等“德”的载体功能。教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因素,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引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工匠精神、团队精神,让“德”培养隐藏在“技”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从而达成培养德技兼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推教法改革
教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么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推进教法改革。
(一)实施项目教学
基于项目的学习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允许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配线系统任务时,只需按照任务书上图纸要求实施即可,图纸上已清晰标明了线路的走向,不需要学生自行设计。由于时间的限制,职业技能大赛也是采用这种形式。这样虽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但不利于学生设计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引入具体装修案例项目,结合实训室设施,建立模型,将项目分解成设计、实施和检测三个任务,按照布线实际工作流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设计阶段,教师在线连线客户,由客户提出要求和基本条件。学生根据需求,自行设计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在经过现场勘查后,推举出小组代表方案,参加小组间比赛。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方案,选出最优方案作为班级唯一设计方案报客户审核。在方案获得通过后,制作系统图、施工图、材料表、预算表,再报客户审核。
实施阶段,学生根据既定方案进行模拟施工。学生先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操作,熟悉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流程;然后在实训室内,根据模型,分组在仿真墙上完成相应操作。制作完成后,交叉完成学生间的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最终选出本班水平最高的团队,代表本班参与项目布线工程施工。在实地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根据既定方案进行操作,其余学生在观摩的同时,反思自身不足,以待提高。
在交付客户之前,学生需要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参照国家相关检验标准,重点检测链路的可靠性。全体学生集体参与检测工作,分小组轮流进行。首先进行一般的连通性测试,用简易测线仪对每条链路进行端对端检测,确保通畅;然后用铜缆链路专业测试仪进行测试,对串扰等参数进行检测,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线路需进行整改。
(二)借助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掌握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学生乐于体验,喜欢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施工图的设计中,需要学生依据国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根据项目中的信息点和管理设备的位置,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合乎规划的线路走向。该部分知识点内容较抽象,学生掌握有难度,并且一些现实中的案例受场地位置等因素的限制,教师无法提供真实场景让学生去尝试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Flash小游戏,让学生在课中借助连线游戏感受不同方案、不同线路走向之间的合理性和美观度,直观理解线路设计走向对于功能及外观的影响,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信息点到管理间路由路径的设计练习,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三)体验仿真软件
仿真软件可以给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的环境。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施工工具和线管、线槽等耗材实物,不知道具体操作步骤,会有无所适从之感。为消除这种从书本到实践的陌生感,同时减少因为这种陌生感和不熟悉流程而造成的耗材浪费,教师可先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进行安装任务的模拟操作,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仿真操作,熟练掌握各项具体操作流程。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因为操作步骤过多而遗忘具体的细节,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视频内容,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弥补薄弱环节,消化知识技能点。
“三教”改革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教材二次开发能力和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在重视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核心素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具有主体的联合性、内容的开放性、更新的及时性、使用的便捷性等特點。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校产教融合项目,开发课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适应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永胜.论工程思维的性质、特征与作用[J].创新,2018,12(1).
[2]江丽丽,韩斌.工程思维: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改革新路向[J].江苏教育研究,2020(3).
[3]王琼.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的融合[J].现代企业,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