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即道

2021-10-22 07:56舒利香
炎黄地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日用造物器物

舒利香

《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工艺文献,记述了三十多个部门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过程,与造物有关或属于造物范围的有:农用工具(乃粒、精粹),衣料染织(乃服、彰施),金属铸锻(五金、冶铸、锤锻、佳兵),陶瓷砖瓦(陶埏),造纸(杀青、丹青),交通工具(舟车),珠宝琉璃(珠玉)。造物包含“技术”层面及形制层面,“技术”隐藏于形制的幕后,形制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手工造物阶段,器物的制作往往表现为对原有形制的仿制及技艺的传承,手工技艺及经验可能包含比它本身更多的内涵。《天工开物》延续《考工记》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注重天、地、人、物的整体和谐的造物观。著者宋应星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注重人的造物主体地位,强调造物的人伦日用。自明代中后期以后,“阳明心学”使得社会生活观念向世俗化转变,如李贽就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宋儒高深玄远的“道”就是人伦物理,拉近了造物與日常生活的距离。明代造物突破汉唐以来造物森严的等级规范,逐渐走向世俗化,开始关注下层民众百姓生活所需。晚明时期泰州学派的代表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对社会生产实践产生很大影响,认为“符合百姓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即为道,反之,则为异端。”“道”就蕴藏在百姓日用事物中。宋应星提出“效于日用”,认为工艺造物最基本的目的是满足广大百姓日用所需。《天工开物》所蕴藏地注重日用的造物价值观是晚明文化思潮的表现,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宋应星的“经世致用”观

当国家处于军事、政治、经济的危机之中,宋应星意识到要改革才能挽救时弊,如在《野议》一书中提出《世运》《进身》《民财》《士气》《屯田》《催科》《军饷》《练兵》《学政》《盐政》《风俗》和《乱萌》等共十二议。他的这种危机感,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深刻体会,进而转化为写作的重要动力,针对“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以及“纨绔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馕,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的社会情形,主张“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于是,宋应星关注与民生日用相关的实用技艺,按“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编撰《天工开物》,并在序言中坦言:“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宋应星注重农业、手工业技术的实用性,主张“效用于日用之间”的经世致用。当主流传统文人士大夫以成为“博洽者”来实现“实学”思想,而宋应星却走进田间、作坊,调查、记录有益于民生日用的实用技术,与徐光启、王徵等文人士大夫的造物价值观念相一致。

《天工开物》中流露的“呈效于日用之间”之实用观念,与宋应星从科举转向实学的精神一脉相承。在“五金”篇中肯定黄金价值的同时强调器具的功用性:“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斤、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黄金,直高而无民耳。”;“锤锻”篇中指出:“金木受攻而物象曲成。世无利器,即般、倕安所施其巧哉?五兵之内,六乐之中,微钳锤之奏功也,生杀之机泯然矣。”肯定器物的实用价值。因此,《天工开物》强调关怀底层民众生活、生产的造物致用观,超越了传统文人“经世致用”之学的见解,同时还强调普通群体的造物力量,突显人在造物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效于日用之间”的造物观

《天工开物》的体系结构符合人类以生存为第一要义的造物观念。“乃粒”“粹精”“作咸”“甘嗜”“曲蘖”等是“食”部分,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陶埏”有与“用”相关的罂、瓮、白瓷,也有与“住”相关的砖、瓦;“乃服”“彰施”属于造物艺术体系的“衣”部分;“燔石”属于“住”部分,虽然不是非常直接体现“住”,但与“住”相关;“冶铸”“锤锻”“五金”“杀青”“丹青”“佳兵”等属于“用”部分;“舟车”属于“行”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以“食”“衣”“行”“住”“用”为主,造物艺术也是以此为基础。“食”“衣”“行”“住”“用”也就自然成为《天工开物》造物叙述的基本逻辑结构。

宋应星提出“效于日用”,认为工艺造物最基本的目的是满足广大百姓日用所需。明代的文震亨在《长物志》开篇就总结了中国古代器物的特点:“古人制器尚用,不惜所费”;明末李渔也阐述了有关器物制作的功用思想,在《闲情偶寄·器玩部》中提出:“凡人制物,务使人可备,家家可用”。文震亨、李渔等士大夫群体也倾心于日常生活,从日常叙事视角和模式研究文人造物,对器物的文人日用展开研究。《天工开物》流露出宋应星“经世致用”的思想,认为工艺造物要以百姓日用为参照,反对“皇家宫殿所用的琉璃瓦,而制作原料必须舟运三千里才能到达京师”的行为,肯定民用砖瓦罂瓮的制作。但不可否认,当时晚明社会呈现奢靡的生活样态,据何良俊对饮食的记载:“余小时见人家请客,只是菜五色,肴五品而已。惟大宾或新亲过门,则添虾、蟹、蚬、蛤三四物,亦岁中不一二次也。今寻常燕会,动辄必用十肴,且水陆毕陈;或觅远方珍品,求以相胜。”;范濂在《云间据目抄》中也记载了服饰方面“嘉靖时,民间皆用镇江毡袜,近年皆用绒袜,袜皆尚白。而贫不能办者,则用旱羊绒袜,且与绒袜乱真,亦前所称薄华丽之意。”,居家器用方面“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装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厨几棹,皆用花梨、瘿 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服饰、器物可谓精巧、奢靡至极。晚明尚奢之风日益蔓延,对“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的传统造物观念形成冲击。

明中叶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物异彩纷呈。当时造物呈现上层宫廷文人与下层民间市民之别,大多数文人士大夫追求古雅、精致,崇尚文玩器物。如高濂的《遵生八笺》论及器物(包括家具、文房用具、行旅用品以及与室内陈设有关的物品)营造的环境,艺术品、绘画和青铜器、漆器、瓷器的收藏与鉴赏;还有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描绘了与明代士绅阶层相关的物质产品,分别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十二类,讲究平常日用之物的精、雅、奇、巧。而下层民间造物则注重朴素、实用,关注民生、服务大众。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下层百姓造物为视角,记述了农用工具、衣料染织、金属铸锻、陶瓷砖瓦、造纸、交通工具、珠宝琉璃等七大类,几乎涵盖除漆器之外造物的各个方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下层百姓造物为视角,记述了农用工具(如图1)、衣料染织、金属铸锻、陶瓷砖瓦、造纸、交通工具、珠宝琉璃等七大类,几乎涵盖除漆器之外造物的各个方面。与《考工记》相比,《天工开物》已经没有那种森严的伦理等级规范,主要记述技术、分工、生产的发展痕迹,追求“呈效于日用之间”的造物实用性。

宋应星认为“杵臼之利,万民以济”,并感叹发明此类器具的人“岂非人貌而天者哉”。“锤锻”篇中强调“世无利器,即般、倕安所施其巧哉”,以及“乃服”篇中赞誉“不乱之妙,消息全在交竹”,都流露出对造物工具的重视。此外,《天工开物》关怀人们的食、衣、住、行、用方面实用器物,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现实,体现“致用”“利人”的造物价值观。

以用為本

《天工开物》秉承圣人创制的“备物致用”传统,追求“呈效于日用之间”的造物实用观。晚明,王艮“百姓日用即道”的平民思想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思潮。“百姓日用”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疏云:“百姓日用而不知者,言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强调百姓只是使用器物的普通众人,而对器物背后的道理或“形而上者之为道”的器之所以然的东西是无法把握的。“百姓日用”历来被儒家重视,如理学家经常引“百姓日用”之道为说教。朱熹将“百姓日用”作为道的落实对象,王阳明提出了“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思想,王艮在批判和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道就存在于百姓日用之中,因此对道的探求也要在百姓生活与生产活动中进行,符合百姓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即为道,反之,则为异端。王艮站在“百姓”的立场,改变以“圣道”为衡量是非标准的传统观念,而以“百姓日用”为是非标准,将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检验真理。“百姓日用”的文化思潮使得部分晚明文人研究与日用民生有密切关系的学问,如农学、地学、医学、数学以及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关注与民生日用密切相关的造物,并且对不“呈效于日用”的造物提出质疑,如认为釜、鬵、斤、斧的实用价值大于黄金,德化窑烧造的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功用是器具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宋应星在文中描述的工具有一物多用、多物一用的情况。工具的一物多用增强其实用性,如水碓有“一举而三用者”,用于磨面、舂米和灌田;犁用于翻耕稻田、畦盐池、翻土拾铁锭等。多物一用的情况,如稻田的灌溉依据地理环境选择不同的水利器械,“河滨有制筒车”“湖、池不流水”用牛力转盘水车,“浅池、小浍”用拔车;刨平木料根据需求可使用推刨、起线刨、蜈蚣刨等。明代末年,机械的八股和空疏的理学,弥漫整个学术界,而宋应星却认为“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强调观察、试验的重要性,注重实践。可以说“格物”正是宋应星认知事物的方法,但其所求之理不是宋儒的道德理性和心性修养,而是外部世界与自然规律。由此,透过《天工开物》造物之技艺层面,可以把握传统造物顺应自然、物为人用、天人和谐的观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天工开物》造物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YS3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日用造物器物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防雾霾炮”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例谈自制学具的日用化策略
以木造物
器物之心
日用机械中物理学原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