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司 娜 图/王 龙
2021 年8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来到美丽的塞罕坝。在这里,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塞罕坝精神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起到了一种激励作用。全国要发扬这种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绿色经济发展好,把我们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建设好。祝你们在新的征程上,再次建功立业!”站在尚海林前,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由忆起我家与塞罕坝的深厚情缘。
60 年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书写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2014 年4 月,中宣部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7 年12 月,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2021 年2 月25 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塞罕坝,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父亲司广生,1957 年从围场林业局秘书岗位调到当时的坝上小机械林场工作,1962 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厂合并后,任场长刘文仕的秘书。此后,他转战阴河、大唤起、第三乡等,转遍了各个林场和作业区。1979 年,由于积劳成疾,56岁的他在林场去世。
我在大唤起林场西南沟出生。在第三乡林场度过童年,也就是现如今哈里哈乡猎苑小镇。
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芽。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快快长大,快快长大。”这儿歌是我们作为三乡子弟小学进坝汇演节目。我们几个林场孩子,在马玉琴老师(女,承德农校分配坝上中专生)带领下,身穿干净衣裳,头上戴着艳丽的头花,脸上搽着粉,化着妆,兴高采烈。节目结束后,我还激动得哭了一鼻子。
“天上星,亮晶晶,一踢踢到马蹄坑!”这是小时候我们摇头晃脑互相追逐着、奔跑打闹着齐声大喊的童谣。耳濡目染,连林场小孩子都编成歌谣,足见马蹄坑会战太鼓舞人心了。
1964 年早春开展的“马蹄坑会战”,是塞罕坝奇迹的开始。父辈们咬牙坚持3 天栽落叶松苗,20天后小苗放叶率达到了96.6%。父辈们激动地哭起来,这片林子就是现在的红色教育基地“尚海林”。
小时候的我曾经浸泡在深秋的冷水里,和着清晨冰碴子,在三乡林场苗圃和大人一起数苗子,打成小捆,再由大人们泼水埋根,待来年栽种;也曾身背母亲自制简陋布兜子,猴儿一样爬树采摘松塔;更曾因为年纪小,没能和哥哥姐姐们一道坐上大卡车去总场打冰溜子(1977 年塞罕坝出现百年不遇雨凇灾害),追车老远,哇哇大哭……
记忆不老,红色永恒。
“塞罕坝精神代代相传!”这是2016 年夏塞罕坝林业人40 年大聚会中,时年91 岁的老场长刘文仕亲笔给我书写的赠语,由杰出林二代张利民大哥题词。金石之言,字字珠玑。
2021 年7 月31 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两会闭幕后的第二天,县政协组织全县政协委员150人开展了“同心致敬百年华诞 同舟共济强国征程”红色主题教育参观学习活动,弘扬塞罕坝精神,继承红色基因。作为政协委员,我很荣幸地参与其中。我们从县城“围场党史展览馆”开始,到“哈里哈村史展览馆”,再到“塞罕坝展览馆”,一路参观,一路学习,一路感慨。大家暗下决心,一定会履职尽责,为实现“塞罕碳谷”“五色产业”生态木兰美丽围场建设作出贡献。
塞罕坝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