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奇,李裕玲,邵 滨
(1.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汉语学院,北京 100024)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中文教育可追溯到1690年创办的“名诚书院”,[1]距今已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最初其性质为华侨传承中华文化的“义学”。近代印尼中文教育以巴城中华会馆1900年开办“中华学校”为起点,呈现“三起两落”[2]的特点。
印尼中文的地位和功能均属于外语,[3]中文教育类型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印尼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育形式,在学前、基础与中等教育阶段已逐步变化为“三语学校”中的“中文”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中文主要作为特色外语专业或外语选修课程。截至2018年,印尼开设中文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8所,“三语学校”共有97所。此外,以8所孔子学院为主、新兴在线中文培训机构为辅的中文教育格局也在逐渐形成。
印尼中文教育的发展与中印两国在政治、经济、旅游等方面日益密切的合作相关。印尼是最早积极响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将本国“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与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经济方面,截至2020年,中国连续九年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印尼第二大投资来源国;[4]旅游方面,2018年中国游客占印尼国际游客总数的13.52%,是印尼第二大国际游客来源地。[5]印尼中文人才需求不断攀升,印尼人民学习热情不断提升,中文学习人数持续上升。以来华留学人数为例,2018年印尼来华留学人数为15,050人,在来华留学生源国中排名第7位;[6]2019年印尼来华留学人数近17,000人。①
印尼的官方语言是印尼语,中文的法律地位是外语。中文在印尼只能作为外语进行教学,在公立学校中属于语言课程,性质为第二语言教学。[3]梳理印尼的语言政策可知,从1975年第一届印尼语言政策研讨会,到2009年印尼第24号法律,再到2014年第57号总统政令,印尼政府的中文语言政策呈现“鼓励——禁止——解禁”的发展态势。
印尼的教育政策对中文进入印尼国民教育体系产生直接影响。印尼教育政策从1978年全面禁止中文在任何场合使用,直到1999年,时任印尼总统哈比比发布批准复办中文教育的第4号总统令,允许在校学生选修中文课程,印尼中文教育才真正“解冻”,[7]其被禁止时间长达20年。2000年第6号总统决定书,华人可以公开民族身份、举办文化活动,印尼中文教育中的文化课程才得以开展。2005年4月25日,在雅加达发表的印尼中国结为战略伙伴关系宣言第26条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合作,积极开展培训交流,鼓励相互教学对方语言”。此后,中印两国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负责人陆续达成了一些有关中文教学的合作事宜,包括学历互认、教师培训、教材编写、互派学生等。至此,印尼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才逐渐走上正轨。
印尼教育体系中的中文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前至中等教育阶段是以私立国民型学校的代表“三语学校”。②“三语学校”是中文融入印尼国民教育体系的典型,该模式是印尼传统华校转型的新路径。华语、华人语言文化教学活动合法化,[8]并将中文作为一门外语课程进行开设。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相关专业课程及作为外语选修课的中文语言课程。目前,印尼至少有22所大学已经或即将开设汉语课。据统计,开设中文专业的学校超过8所,其中最早开设中文系的公立大学,为1950年创立的印度尼西亚大学;最早开设中文系的私立大学,为1986年创立的达尔玛大学。万隆Maranatha大学、日惹Muhama Diya大学、棉兰的苏北大学,以及建国大学、基督教大学等也都开设了汉语系;泗水智星大学、比得拉大学、雅加达Skeolah Tinggi Pariwisata Trisakti大学和atmajaya大学则以“中文+专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中文+商贸”、“中文+会计”、“中文+翻译”等方面的人才。[9]
探究印尼中文教学资源从学前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的准入机制,可通过考察“三语学校”中设立的“中文课程管理机制”,即华文部主任或负责人制度。该类人群负责学校所有中文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教材等。在印尼三语学校协会的统筹带领下,教学资源会得到进一步有效协调,印尼三语spk学校可直接引入中方教材,进行教材试点使用。印尼中文教学资源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准入门槛较低,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印尼高校的中文专业教师可自主选择适配的中文教学资源,目前高校教师所选资源以中国出版的纸质教材为主,印尼本土中文教材为辅,其中专门用途中文课程的教材较少,部分教师自编教材作为中文教学资源的补充。
通过知网检索2011-2020年印尼中文教学资源数据,结合实地调研考察,共收集、筛选有效数据63条,以期基本涵盖印尼目前使用的教学资源情况。印尼中文教学资源总体呈现以中国引入为主、自编补充的格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印尼在幼儿园、小学、初高中以及高等教育阶段都拥有较为完备、专业的中文教学资源。而在所收集的63种教材中,中方独办教材占比44.4%,由此可知,中国提供的教材资源在整个印尼中文教学资源中起到主导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学资源呈现随学段递增,据统计幼儿园4种、小学阶段有24种、初高中阶段25种。幼儿园教学的使用教材类型以自编讲义为主,成书出版的教材不多。印尼国内本土化教材,幼儿园阶段可供使用的仅有两部,包括印尼国内出版的《儿童与青少年交际汉语》,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三方合作出版的《宝宝语文教育系列之华文课本》。在泗水与雅加达的幼儿学段,使用教材为北京华文学院2010年编写的《汉语拼音》。小学可使用的教材共计24本,包括中国大陆北语社出版的《天天华语》、暨南大学出版社的《中文》等,印尼本土开发的经典教材《梅花》《育苗华语》《千岛华语》《好学生华文》等。同时,引进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开发的《小学华文》、以及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小学华文教材组编写的《好儿童学华文》。印尼小学阶段的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不仅有中方提供、印尼本土开发,更可以引进相邻地区开发较好的教材资源。初中、高中阶段教材共计25种,大部分为中方提供的教材资源,高中、中专等阶段的教材以北语社的经典教材《新概念汉语》《新实用汉语》为代表,多为针对成人中文学习的教材,突出中文的工具功能;印尼国内《高级汉语》《我的汉语》等也体现此特征。
实际使用时,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会出现教材混用的情况,从而表现出“节点下折”的特点,即在小升初、初升高的衔接时期出现教学难度突然下降的情况。同时小学阶段还出现“教材中断”的现象,即小学阶段六年期间无法完成整套教材的教学。[10]由此可知,印尼不同学段的教材衔接性较差。此外,高等教育阶段教材共计10种,基本为中方编写出版的教材,本土教材较为缺乏;专门用途中文课程的中文教材较为缺乏。
印尼2010年开办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目前共有8所孔子学院。印尼孔子学院中文教学资源总体呈现两方面特征:
印尼孔子学院拥有类型丰富的中文教材资源。语言课程中,综合类语言课程的教材数量最多,共有18种,其次是分技能语言课程的教材数量较多,包括听说类14种,读写类10种。专门用途类课程教材仅4种,可以继续加强。文化兴趣课使用教材仅5种,可以进一步拓展。
印尼有5所孔院开设了专属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包括活动信息发布、志愿者个人教学与生活感悟、孔院当地风光及风土人情等,面向对象主要是孔院学生、教师及志愿者。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与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分别建设了网络孔子学院,上传了丰富的网络中文教学资源,影响较大。
印尼本土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中文学习网站、中文学习手机移动端APP等。同时出现新型中文教学资源提供形式,如通过Facebook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中文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形式跨越时间、地域的限制,为印尼当地自主学习的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便利。印尼本土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呈现两个特征。第一,中文学习型网站建设竞争激烈,线上教学个人品牌逐渐凸显;第二,中文学习APP种类较多,Facebook群组学习与资源共享形式受到欢迎。
以“Bahasa Mandarin Indonesia”(印尼华语)“Belajar Mandarin Indonesia Online”(印尼在线学华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35个相关网站。从教学内容来看,不仅包括中文口语、拼音讲练、汉字书写等语言教学内容,同时还包括中国传统故事、《弟子规》与“礼义廉耻”等文化教学内容。此外,还有中国电影视频、跟唱中国流行歌曲等方式。网络为当地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使用中文的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各类专门中文学习网站日访问量从几十至上千人次不等。
印尼线上教学的中文教师个人品牌逐渐形成。其中线上网课以麦高朋、hana Kunkwan online class、Jiahong Jian为代表。“麦高朋”(TJHEN WANDRA)创始人曾在北京留学,拥有硕士学位,致力于帮助印尼的学习者学习中文,搭建线上中文学习平台。该账号订阅用户14.8万以上,单个中文教学视频点击量47万次,在印尼中文学习者中影响较大。
印尼本土中文学习APP有数百种,下载量从300到3000不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汉语学习APP是“DALAM WAKTU 24JAM BELAJAR BICARA BAHASA MANDARIN”,评分4.9分,下载量2991次,可进行口语、听力、阅读等中文技能的学习。而“中印语词典”为最受欢迎的“中文-印尼语”词典类APP,评分4.7分,下载量2881次,其词典功能颇受当地中文学习者好评。
Facebook群组创新了印尼中文教学资源分享的形式,Facebook群组中的学习形式为:利用中文学习APP提供教学资源;部分利用抖音(Tiktok)发布中文教学视频、直播;部分ZOOM CLASS方式来进行中文教学与招生宣传活动。从参与人数来看,动辄5-20万的用户参与,量级较大;从群组人员的身份来看,印尼各省的本土中文教师、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的教师均有参与,为群组中的学习者提供包括口语、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较为丰富的中文教学资源。表10是印尼当地中文教学FACEBOOK群组BELAJAR MANDARIN TIAP HARI(学中文)、mari belajar Bahasa mandarin和belajar mandarin台湾pemula (bmtp)的基本情况。
FACEBOOK群组中提供的中文教学资源内容分布来看,以词汇与口语为主,汉字占15%,语法占9%。绝大多数教学资源是依靠视频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的中文词汇讲解。FACEBOOK平台只能通过留言功能进行互动提问、沟通。中文教学资源在线上提供时,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无法进行及时反映,其互动性有待提高。
图1 Facebook学习小组中文学习内容分布比例
Facebook群组的中文学习群体,印尼当地华裔与非华裔人群并存,平台上无法及时判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文水平、教育层次的中文学习需求。在提供资源时,对于线上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计划安排、个人魅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该类教学资源基本为线上直播中文词汇讲解、口语教学等,与传统线下授课模式区别较大。学生自主选择中文学习的内容、时间,对其学习动机与学习自律提出较高要求。
印尼Facebook群组所提供的中文教学资源仍缺乏系统性,其互动形式不成熟,内容以初级中文教学为主。作为一种新兴的中文教学资源提供方式,可以从侧面反应对印尼学习者的中文学习情况,同时也为线上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输入提供新的思路。
印尼中文教学作为其国民教育体系内外语教育的一部分,对促进中印两国经贸往来,增强两国民众沟通,促进两国旅游、外贸的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印尼中文教学资源发展来说,未来应形成“印尼主导,中方协同,东南亚邻国参与”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新格局。深入挖掘印尼本土中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秉持“需求导向”的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理念,提供“+汉语”[11]的中文教学资源。
印尼主导资源建设,可避免两国意识形态冲突。中方协同资源建设,可积极为印尼提供相应中文教学资源,并进行联合开发。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均可提供教材、图书、奖学金、夏令营等项目,并开展与中国部分学校缔结姐妹学校、开设合作项目,合作开展教学资源的建设。东南亚邻国参与资源建设,为印尼提供成熟建设样板。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例,两国毗邻印尼,拥有丰富的本土化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经验,其语言、文化背景具有共通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印尼中文教学各阶段资源衔接度较低,适配的中文教学资源不充分,出现“节点下折”现象。印尼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重视系统性,分阶段逐步解决“节点下折”现象。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抓紧制定印尼中文教育大纲,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其次,充分整合现存各学段中文教学资源,厘清教学资源衔接的关键问题;第三,统筹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细节,教材编写的各个环节均抓牢抓实,在底层设计方面做到科学细致,并逐步将建设完毕的资源从试点使用走向全面推广。
印尼中文教学资源建设需着重注意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的建设发展,探索以“技术赋能”为核心引领的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建设路径。在线教育、微课资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既实用而又前沿的教育科技,应主动服务于中文教学资源建设。针对现有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的使用,应逐步探索适配其使用特点的教学模式。应深入探索如何利用中文网站、中文学习APP、Facebook小组等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激发印尼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面对“后疫情时代”对本土中文教学的种种考验,融合前沿数字技术,把握在线教育方向,使“技术赋能”成为未来印尼中文教学资源的特色内涵,更好服务于未来智能化的中文教学。
注释:
(1)该部分数据参见印尼前教育部副部长法斯里先生在2020年10月31日“印尼语/马来语情境下的国际中文教学网络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2)印尼的“三语学校”,即“由21世纪印尼华人个人(含多人合资)或团体兴办,以三语(印尼语、华语、英语)兼教为主要办学特色,为华人子女传承其民族语言和文化,同时为非华人子女教授华语作为国际语言,并以多形式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而开办的新型华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