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碑刻“活”起来

2021-10-21 03:09叶思雨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2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书法艺术文化传承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让文物活起来”日渐成为文博事业的导向。碑刻作为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保真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发挥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让这些在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碑刻走进百姓和当代社会生活,发挥其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结合孔庙现存汉碑情况的基础之上,对其如何与书法艺术、儒家文化和博物馆发展这三个方面相联系,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利用做出论述。

关键词:孔庙汉碑;书法艺术;文化传承;保护利用

孔庙汉碑是中国碑刻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现存极其有价值的珍贵文物。它们以文字为载体,是中国书法艺术、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晶。在汉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碑刻为核心的丰富的文化记忆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由于石碑本身的属性,加之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其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破坏,在对这些文物本体修缮的同时,对其历史信息的传承和保护,也刻不容缓。

一、孔庙汉碑概述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孔子故里曲阜,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千多年来留下了众多的遗物和遗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遍布城乡的历代石刻,数量多达5500多块,还有大量的附属石刻。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保存至今的汉碑,有“中国汉碑半济宁”之说,济宁地区汉碑有40方,而曲阜孔庙就有31方之多。

这些汉碑在时间上从西汉初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几乎贯穿了整个汉代,在数量上,东汉碑刻多于西汉碑刻,这与东汉时期盛行厚葬,树碑立石成为风尚有关。这些碑刻功用不同,形制不一,所刻字体多为隶书,内容广泛,涵盖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文化教育,记事立传等等。不仅是研究我国封建政治,社会发展,儒学文化,语言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还是汉代书法、碑刻艺术的宝库。

二、让碑刻“活起来”

关于如何让这些碑刻“活”起来,其实最好的活态保护就是永远利用,因此,基于其文化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相联系,有效利用和传承,有助于其发挥当代价值,并得到更完善的保护。

一是碑刻与书法艺术。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流传了两千多年,碑刻本来就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今日,书法依然深受人民的喜爱和国家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在2020年已达到近一百所。孔庙的碑刻,展现了隶书的发展:鲁北陛刻石和鲁孝王刻石是迄今发现较早的西汉刻石,康有为先生还曾称鲁孝王刻石为“汉隶之始”。“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孔庙碑刻中的东汉《乙瑛碑》、《史晨碑》和《礼器碑》被并成为“孔庙三碑”,字形方正,法度严谨,波磔分明,虽各有特色,但已然是隶书登峰造极的代表,多为后人所效仿。

隶书的不断传承和效仿,也使得这些碑刻有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些碑刻被拓印成书,成了一本本学生们临摹的字帖时,它们也就不再仅仅是一块块石碑了,而是一本本活态的资料,也发挥出了其当代文化价值。这些碑刻在隶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以书法为载体,合理保护为前提,不但可以广泛发扬和深入挖掘其书法艺术价值,还可以吸引更多方面的人才,如书法家,文字学家,篆刻家等等,为这些碑刻注入新的艺术价值,更好的弘扬其品牌价值。因此,孔庙的管理单位可以与高校合作,如书法专业的学生可以免费参观,激发他们的参观和书法创作热情,也可以与出版社合作,在专业的技术操作下推出高质量的碑刻拓印本,推广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带来收益。还可以定期组织书法、拓印等免费学习活动,推动当地居民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碑刻,以提升他们对保护和宣传的自觉性。

二是碑刻与儒家文化。纵观上述所列碑刻,从碑文的内容来看,大多的记载都与孔子和儒家文化有关,如《礼器碑》记载了鲁相韩刺为孔庙制造礼器、修筑城墙水渠等事件;《乙瑛碑》中则记载了褒成侯一年四次来祭拜孔子,离开后祭祀器具无人管理等事件;《孔宙碑》、《孔谦碑》等讲述了孔子子孙后代的平生经历。再从这些碑刻所表现出的书法审美角度看,字法、章法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典雅、中庸之美,这些都是圣人遗风对碑刻的影响。而这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后世對其的不断继承和宣扬。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正在中国和国际社会上展示着他的勃勃生机。

三是碑刻与博物馆。位于曲阜市中心的孔庙,是孔子逝世后,鲁哀公为纪念其业绩,传播其思想,将孔子故居的三间住房作为孔子庙堂,供人参观瞻仰。经历代不断修建,宋代基本形成今日所具有的规模。可以认为,曲阜孔庙是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博物馆。除此之外,孔子博物馆、汉魏碑刻博物馆、汉画艺术博物馆等也拥有许多与汉碑相关的文物。

在当代,博物馆是连接参观者和文物之间的桥梁,对于保护和宣传文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对汉魏碑刻博物馆的石碑石刻进行数字化管理,利用三维成像,VR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能够反映书体演变的石碑,进行创新记录、处理和展示。另外,还可以开通网上参观,资料查阅等渠道,为书法教学,碑刻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研究等教育事业服务。

让碑刻活起来,使其完成从文物到当代文化生产的创造性转化,即发掘其文化内涵。发扬曲阜碑刻的书法艺术价值,可以开展书法、篆刻、拓碑等技艺展示体验。发扬曲阜碑刻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价值,可以结合文物保护和旅游项目宣传展示。孔庙碑刻本身的保护、市民和游客的教育体现,可以依赖于博物馆的收藏,陈列等社会功能。在这些过程中,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了碑刻所带来的不同的文化价值,他们不再是“冷冰冰”的石碑,而是深化成了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感悟,也就“活”了起来。而这些“活”的文物又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在我们心中,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王静.儒家文化视域下的曲阜孔庙书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张艳青.曲阜汉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李汝成,谢晓铭.儒家文化在曲阜市旅游中的应用与开发[J].现代商业,2021.

[4]孟凡港.石刻中的山东古代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叶思雨(1996.3—),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方向:文物学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书法艺术文化传承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