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泓
摘要:目的:掌握正确的读帖和临帖对学习书法的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环节。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常见问题,将读帖和临帖的要点归纳总结,提出能用于实践练习的可行建议。结论:在小学阶段强调读帖和临帖的教学,对学生今后的书法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创作良好书法作品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读帖;临帖;基础
一、关于实临与意临的关系
学书法要临帖,这是每位书法老师都知道的,但不是天天临帖就能成为书法家。临帖不是死临,临帖一定要有思想,举一反三,才能获得效果。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不一定每位学书人都能懂得。
学习过程中实临是根基,意临是超越。实临在先,意临在后,由前到后是必须遵守的临习法则。临帖应该提倡多元化,不能指定别人临什么帖,这样才能让临习者自己寻找临习空间,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临帖首先要参透其意,而不在于循规蹈矩,分毫不离。
字帖在手上,先要仔细看,认真读,领会本帖的用笔(起笔、收笔)、结构(偏旁、部首)的主要方法和特点,然后才可以下笔临习。临习时,不要看一笔临一笔,否则临习的字只见形貌,不见神采。临帖像与不像是相对而言,经过反复临习,就会逐渐达到形神兼备。临帖一定要心静,没有杂念,万万不可一心两用。
学习书法,无捷径可走,只有靠临习碑帖来提高技能,常言道:碑帖就是老师。但有的人很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不临帖,任笔为书,信手涂鸦,总不能成器。不但进步不快,反而染上了习气,改正也难。这种人吃亏在于没有去好好临帖。
二、从临帖逐步过渡到出帖
有的人把临习与创作分开,认为等功夫到了以后再创作;还有一种人只临习几天就急于求成,马上进入创作。这两种倾向都不对。我认为临习是一辈子的事,创作也是一辈子的事。掌握了笔墨技巧后,就要进行创作探索;没有技法基础,急于创作,不可能心想事成,适时把握临与创是关键。
读帖也非常重要。读得多,见识自然广。除了临习法帖以外,还要临习碑书,感受到碑书不仅镌刻上非常严谨、奇妙。碑书应包括墓志,墓志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有理论家对墓志一类碑书评说是民间书法,说是没有文化的民间艺人所为,这是没有根据的主观推断,贬低了碑书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
有不少同學喜欢问临什么字帖最好,其实自己喜欢什么书体、风格最重要;其二,仅仅喜欢还不够,还要能找到切入点,深入对帖的感悟、吸收;其三,要有针对性,尤其是有了一定技法基础之后,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这样有的放矢地临帖,才会取得成效。
小学阶段学习书法,我个人建议从学习颜真卿楷书入手为好。可先临习《多宝塔》打基础,此碑工整、规范,容易上手;进而临习《勤礼碑》,它的特点庄重大气,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强化横细竖粗的笔画,否则容易写成美术字;最后再临习《麻姑仙坛记》,此碑古隶很重,拙味亦浓,点划线条变化多,是颜真卿的晚期之作,临习难度较大。按此顺序临帖,是先易后难的方法。临写楷书,用笔要讲求变化,结构要把握好对称、均匀、平整。
过去有人说,学书法只要临一本帖,跟“一个人”就可以了,这是很低的要求。如果要成为有成就的书法家,必须广临碑帖。只有广纳博取吸收古人的东西化为己有,才能丰富自己的书法语言。学习书法,从临摹大量的名家碑帖着手,只有师法前贤,取法乎上,博取众长,融会贯通,才能自出新径,独立成家。
学习书法总能感悟临帖“进去难、出来更难”的道理。分析没有出帖的人,大多长期坚持实临帖的习惯,刻意地去临像,所以此时要多在意临上下功夫,把握在妙在像与不像之间的微妙,这样在书法的学习中更容易出帖。
三、临帖过程中的去伪存真
在临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去“伪”存“真”。“伪”是原来自己随手的习惯性东西,没有认真临帖便是一种习气;“真”是古人帖上的东西,帖上的东西掌握得越多越好。
临帖要善于在这帖与那帖之间转换,转换如看不出痕迹,既古又新才是高明的转换。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临习古人,才能提高自己。
学书临帖是学书人经常提及的话题。但是如何临帖,临帖与创作如何结合,这是应当思考的。临帖是手段,通过临帖锤炼技法、提高创作水平是目的。但有人临帖与创作往往结合不起来,虽然临帖下了不少功夫,但不能运用到创作上。
其实,临帖与个人的眼界、秉性和长期形成的习惯、追求取向紧密相关;与临习的书体、书风、临的时间、方法、步骤也有关。由此说来,临帖的思想和方法极为重要,没有思想和方法的行为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临帖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首先要提高审美能力,采取相应的方法步骤,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不断总结临帖过程中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常见的临帖误区
书写时不观察字帖,长期写随手体,没有传统根基。这是不能进步的关键,所以要重新补课,要先仔细读帖,再下功夫临帖。
有的同学是临过一点帖,自以为有了临帖功夫就开始盲目创新,这部分人吃亏在于不老实。临帖功夫不到,创新便没有基础。
还有的同学是下过功夫练习过书法,也有碑帖大体形貌,但用笔生硬、简单,或者结构、章法上还有缺陷,这部分人就要多读帖,以意临的方法进行锤炼。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完善。
另外,就是要把自己的临写、创作作品经常拿给专业的老师、书法家们看看,找到不足,及时纠正,才能尽快走出临帖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