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窦秀明 胡萍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发挥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作用,既能增强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又能锻炼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还能促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探索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探索,使朋辈引导作用成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朋辈引导;学生党员;机制探索
高校中价值观和生活经历相似的同学们彼此之间相互值得信赖,容易理解沟通。因此运用朋辈教育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之一,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其思想道德、遵规守纪、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做出表率,发挥自身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同学们的行为,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好学生党支部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员朋辈引导能提升党员的使命感,学生党员在和同学们交流时会,会使学生党员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主动地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
学生党员进行朋辈教育,其自身的责任感促使他们能主动地、深入地对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学生党员来自学生,能了解同齡人的真实想法,同样可帮助老师们掌握学生们的真正动态并可以对有需要的同学们进行朋辈引导。
学生党员通过朋辈教育,既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形象,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同学间更容易交流,学生党员能从学习、生活、工作中给学生提供帮助。
二、学生党员朋辈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偏低
大学生党员一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加入党组织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思想上还会受到错误思想影响,不善于从政治高度和政治立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网络媒体负面信息的冲击下,学生党员在面对一些不良的现象时,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同学间需互帮互助的情况下也会不闻不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忘掉自己的党员身份而参与违纪现象。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党员中的部分同学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
(二)学生党员的监督评议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群体的监督评议机制不够完善,这对学生党员的督促作用不大。部分学生党员对于群众的评议不太在意。从群众的反馈来看,顾虑到同学关系,群众的监督评议也不是很深入,难以达到有效的评价效果。
(三)学生党员作用平台发挥不足
学生党员总体上在学习、工作、生活、奉献精神中处于模范引领作用。但目前对学生党员培训的经费有限、教育、社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平台有待更加精准对标对位,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还有所欠缺,因此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的引领作用还有待提升。
三、试析学生党员朋辈引导作用不突出的原因
(一)学生党员自身
首先,目前的学生党员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过程的环境相对而言是比较安逸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好,父母关心迁就较多,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做好自身的定位,遇事情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只关心自身的利益。
其次,大学的环境相对而言是比较宽松的,他们比较容易随波逐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党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学生党员和大学生一样,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考虑问题较简单,遇事会迷惘,还有少数学生党员存在着从众心理等。
(二)复杂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会同样影响到学生党员示范引领和履行义务。互联网在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当前,互联网已然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会严重冲击并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党员引领作用的提升,离不开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
(三)高校教育
当前的高校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的思想发展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首先,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竞争力,十分重视专业数量、教师科研量以及学生的就业率等方面,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升。高校发展学生党员重视其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表现,而忽视学生党员平时理论素养的考核,只是通过培训班迅速提升他们的理论。与此同时,对入党后的学生的继续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加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不理想。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在学分制代替原来的班级体的环境下,学生班团意识的弱化,使得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受到影响,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各种制度的实施,给学生党员们也带来了压力,他们逐渐摆脱了优秀的标签,他们开始注重自身的利益。
这些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党员自身理论素养和行动相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四、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机制探讨
(一)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高校学生党团组织通过各种活动渗透主流文化,引导学生党员自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精神境界。作为学生党员,要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同时,高校要教育学生党员以自身的艰苦奋斗投入到理想实践中来,在强化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基础上,把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发挥到实际中。
(二)提高学生党员道德修养
高校要在培育现代课程体系基础上配以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延展性。要在学风养成教育中使学生党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身作则;在各种活动中渗透爱党、爱国、爱人民;培育学生党员的爱国情环、创新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并不断提升学生党员道德认知水平;在平时要引导学生党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道德规范,使得学生党员在思想与言行上相一致,起到带头表率的作用。
(三)促进潜移默化的引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创设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党员的主要任务还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高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的引导,有计划地开展学习交流,培养优良学风,这有助于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在方方面面的发挥。
作为学生党员,需要将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家庭的支持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不仅体现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还要体现在与同学们平日的交流中,需要及时了解身边同学们,主动关心帮助同学们,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自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示范引领。高校要主动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来传播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学生党员们也要发表符合自身身份的言论,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地看待问题,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学生党员在党团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要以身作则将党的理论融入到实践中,通过实践调研、参观访问、文体娱乐、社会服务、先进事迹学习等方式,听取学生们的建议,通过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调动身边同学们的积极性。
(五)强化自我教育
学生党员在各类实践中要深扎其中,要体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在群众中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也提升身边同学们的积极性。作为学生党员,也要积极养成示范引领意识,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意愿、情感、动机。在思想上行动上要积极带头参与校内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更好地服务于周围的同学们。
目前有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往往不如入黨前积极主动,缺少自我批评。因此学生党支部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生活会等进行及时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更好地履行党员应有的责任。
五、结语
学生党员通过强化理论素养和实践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增强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和学生党支部也要营造学生党员示范引领的环境,使朋辈教育成为新时代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06):3.
[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课题:北京联合大学科研项目资助-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SK110202002)。
作者简介:
王涛(1989-),男,北京人,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
窦秀明(1972-),女,北京人,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胡萍(1977-),女,北京人,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