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林 付文月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使用注射丙戊酸钠的整个过程,对注射用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的使用,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选择某医院一年内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注射用丙戊酸钠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用药的目的、给药的方式、用药的剂量、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等。研究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注射用丙戊酸钠作为治疗用药是合理的,但是这类药品作为预防性用药,在方法与治疗以及疗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2%。研究结论:注射用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还有部分安全隐患,所以还要规范这类药物的使用。
关键词:注射用;丙戊酸钠;神经外科;应用分析调查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引言:
丙戊酸钠,是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中的。通过过去以往大量的临床数据资料显示,丙戊酸钠本身具有抗癫的效果,整体的疗效是比较好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能够将自身的作用,最快速度的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出来。注射用丙戊酸钠除了用于治疗神经外科的颅脑手术之外,还在脑出血手术疾病预防的应用中也比较广泛。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分析,一年内某医院神经外科的患者应用注射用丙戊酸钠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评价,为丙戊酸钠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中的预防性安全提供用药依据。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对某医院神经外科一年内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的100份住院病例,展开回顾性调查。进一步地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用药目的、用药方法、用药疗程、药物的互相作用,不良反应等。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小为七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100例患者中,颅脑外伤的患者40例,颅内肿瘤的患者2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20例,脑脓肿的患者20例。
(二)方法
参照注射用丙戊酸钠的使用说明书,还有一些神经外科相关的诊疗指南,来评价注射用丙戊酸钠的应用是否科学合理,药物的应用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利用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原则,来判断注射用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这个过程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
给药方式为,持续静脉泵入与静脉推注。每天一次持续静脉泵入的,有50例患者,每天三次静脉推注的有20例患者,每天两次静脉推注的有6例患者,每天一次静脉推注的有4例患者。给药的剂量,需要控制在浓度为20-30毫克之间,最小的给药剂量为8毫克。在这些患者中,用药最长的为一天,最长的为32天,整个用药疗程小于七天的有45例,大于七天,小于14天的有30例,大于14天的有25例。使用丙戊酸钠的过程中,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患者,一共有55例,其他主要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尼莫地平注射液等等抗菌药物。在接受了注射用丙戊酸钠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例,也就是2%,不良反应的现状有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但是在停止使用药后也会逐渐的恢复。
三、讨论
本次调查的100例患者中,还包括以下的问题:其一,患者在接受了闭合性颅脑手术后手术之后,整个的恢复状况比较好,常规预防依然使用的是注射用丙戊酸钠。其二,对没有进行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没有做过脑电图检查,以及常规评估的,对其进行预防性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其三,没有进行手术评估,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常规预防性的丙戊酸钠。其四,对于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的昏迷患者,长期预防性的使用注射用丙戊酸钠,没有第一时间将其去更改为口服制剂。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神經外科在使用预防性注射用丙戊酸钠,确实还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很多临床主治医生还没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估,就将丙戊酸钠直接作为常规性药物来预防使用了。通过样本调查研究试验表明,当常规性的使用这类抗惊厥药物治疗时,有将近30%的患者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医院需要引起重视,药品管理师也需要给予临床治疗中相应的干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很多临床药品管理师没有按照丙戊酸钠的说明书要求,来给患者用药,而是仅仅凭着自己的个人经验来使用,每天两次注射用或者三次注射用的给药方式,显然与说明书是不相符合的。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发现,如果减少丙戊酸钠的给药次数,那么谷浓度水平,是否低于利用相同给要间隔口服给药的谷浓度水平,还没有办法得知。但是,如果说每天注射用两次或者三次丙戊酸钠,一定要密切的监视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水平。但是在本次调查的病例中,都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直接就给患者静脉推注,这也与用药方法是不相符的,也直接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一般来说,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丙戊酸钠这类药物的使用,应该在两周之后就停止。如果出现颅内感染,或者是术后有脑部血肿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延长使用丙戊酸钠的时间。但是从药物本身的安全、经济、实用来考虑的话,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能口服的,尽量还是口服,如果说长期静脉推注,那么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增大。
在联合用药中,分别使用了尼莫地平、苯巴比妥等这类药物,在使用联合药物的时候,应该密切的观察药物的神经毒性,监测血要浓度,调整用药剂量,保证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尽可能的减少。
参考文献:
[1]王南,曹梦函,脑源性神经营养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102-103.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0-52.
[3]李娟,姜辉,魏金霞丙酸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观察[J].医药导报,2012,31(10):1364-1366.
[4]韩小年,马莉,张宏丽,等丙戊酸钠致59例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7-60.
作者简介:李波林,男,1989 11,汉族,医师,本科,涉县医院,河北省邯郸市,056400。
付文月,女,1989.12,汉,中级,本科,涉县医院,河北省邯郸市,0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