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灯琴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活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借助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渗透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巧妙设计有效引导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美育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審美美学
素质教育改革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对于小学生而言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集合图、文、音像、视频为一体,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合审美美学教育内容可以优化教学,引导小学生在深度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审美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审美教育作为一项复杂性、持久性的教育工作应当从小学抓起,信息技术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增强动手能力,不断挖掘学科特色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体现了美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一、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导入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多个方面,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还是思维模式都蕴含着美育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可以从教学导入入手达到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目标。美育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提升鉴赏美的能力,充分挖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必须秉持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一种高效的导入模式可以创设轻松趣味的情景优化教学环节,调动小学生参与信息课堂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针对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采取有效的导入模式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养,注重情境创设可以给予小学生真实的感受,在感觉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六年级“flash”动画演示教学中的“遮罩”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展示一段感兴趣的电影视频,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遮罩动画兴趣以后可以给定具体任务要求小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以增强相关能力。
二、有效组织审美讨论实践活动,给予学生真实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受到广泛重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有限的45分钟,而是应该积极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以最大程度发挥小学生的潜力,美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经过真实体验和有效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突出审美理念的培养内容,留出5~15分钟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讨论、互动或者小组配合,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培养了高雅的审美情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灵活评价体现了小学生创新精神的优势。
例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九课《画出心中故事》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小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绘图工具和基本技巧以后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任务创作一幅富有感染力的图画要求有明丽的景色和活跃的人,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国南海的独特美景,在音乐的衬托下带领小学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最后借用信息技术处理手段进行绘制,充分提升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美学素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美学素养具有多种形式,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设计,积极引导小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和感知美获得无限的动力,促使小学生在充满艺术感的氛围中实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鼓励小学生参与有助于提高艺术情操的社团,如音乐欣赏、书法、美学或者摄影等等,鼓励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方面课程的了解,扎实基础。为今后的创新和优化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审美鉴赏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背景设置”“颜色填充”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审美训练做起,指导小学生进行布局优化和颜色搭配,借此机会增强小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可以促使小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审美教育的落实不仅仅局限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整个环节,更重要的是需要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拓展审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蕴含的美育特色,服务于核心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审美美学的实现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必然之路,步入崭新的信息时代后网络技术、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审美素养的培养应当充分利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一载体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慧.小学信息技术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102.
[2] 张学文.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0):45.